SUFE · 毕业典礼 | 樊丽明校长致辞:立经济之志 写匡时人生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亲爱的2017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毕业季,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也弥漫着离别的不舍。今天,我们在新落成的综合体育馆隆重举行2017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学有所成、顺利毕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和悉心培育你们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美好的大学生活转眼到了该谢幕的时候。环顾四周,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已承载着你们青春的记忆。教学楼回荡着你们勤奋求知、切磋激辩的声音,图书馆记录着你们孜孜苦读、刷夜备考的身影,运动场留下了你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汗水,步行街见证了你们百团齐放、创意竞秀的才情。这个六月,你们尽情地用自己的方式与母校告别,从毕业大戏到同源义卖,从草坪音乐节到亮灯仪式……当这些美好在记忆里一一定格,当我们手捧学位证书微笑合影,当毕业晚会的大幕徐徐落下,属于你们的“疯狂毕业季”也将画上句点。明天过后,你们将怀揣梦想再度出发,驶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但无论你们走到哪里,这抹“上财红”都将深深地烙印在你们心底,成为大家难忘的共同记忆。

  对上财人而言,2017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学校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财经学府,上财应“振兴民族商业、培养商业人才”的时代需要而生,其后虽历经百年沧桑,却依然弦歌不辍,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成长。1934年,学校首任教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为毕业生们郑重题下了“经济匡时”的砥砺之词。这四字箴言,不仅是上财恒久不变的办学初心,也是一代代上财人毕生恪守的理想信念。犹记得在你们的开学典礼上,我曾希望大家将“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作为自己大学生涯的座右铭。几年来,我欣喜地看到,你们在千村调查、志愿服务中积蓄“厚德”精神,在通识教育、专业浸润中培育“博学”品格,在一点一滴的蜕变中成长为能够担当“匡时”重任的“经济”之才。当前,摆在你们面前的是创新与改革紧密相联的时代际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作为肩负着民族希望的当代青年,大家要始终不渝地传承和弘扬上财人“经济匡时”的精神传统,在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携手共铸上财新百年的无上荣光!那么,如何理解和践行“经济匡时”?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其一,经济匡时是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素以爱国为荣,古往今来,从诗词歌赋到万卷史书,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所谓家国情怀,于屈原而言,是“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理想追求;于范仲淹而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气度;对上财人来说,就是“经济匡时”的使命与抱负。百年来,无数上财学子以经世济民、匡扶时局为己任,用实际行动对家国情怀作了最好的诠释。

  我校1958届安徽籍校友卢声道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典范。毕业时,他积极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带头奔赴青海省柴达木地区工作。初到青海,离乡背井的卢声道只能住在柴达木沙漠的帐篷里,为了过冬就自己盖房子御寒。但艰苦恶劣的环境条件,并没有让他气馁或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为青海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一干就是三十五年。期间,他从科员起步,当过银行职员,做过机关文秘,在基层磨砺中不断成长,后历任青海省财政厅副厅长,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兼秘书长、省委副书记等职,为青海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理想。谈及母校,他多次强调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多年来支撑他立足高原、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

  同学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卢声道校友的经历,折射出那个时代上财人匡时济世的赤子情怀。当前,历史的聚光灯已经投射到你们身上,希望大家可以坚定地接过上财先贤们的接力棒,在人生道路上始终葆有“经济匡时”的情怀与信念,与时代同心同向,与国家休戚与共,走出小确幸,走向大抱负,共同续写上财人“大智济世、慧心报国”的时代新章。

  其二,经济匡时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求索之路

  回顾上财办学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匡时绝非一句虚无缥缈的励志口号,它生动地体现在上财人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求索创新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上财人积极发挥所学所长,勇做改革弄潮儿和排头兵。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一声锣响,到引领国企改制发展,再到如今的创新创业,中国经济建设随处可见上财学子奋斗的身影。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校1979级财政金融系校友尉文渊的故事。尉文渊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计者和创建者为大家所熟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摸索试验资本市场,并筹备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这一重担机缘巧合地落在了时年35岁的尉文渊肩上。上交所的创建,从无到有,千头万绪,但留给尉文渊团队的筹备时间仅有六个多月。用他自己的话说,“筹备工作就是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开始的”。面对繁重艰巨的筹备任务,尉文渊胆大心细,敢想敢干,从寻找交易场所做起,事必躬亲,“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力克万难推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启动之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锐意创新,建立计算机交易系统,首创无纸化交易,使上交所从开业第一笔交易起,就跨入了无纸化的电子交易时代。这些具有领先意义的创举,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学们,“经济匡时”的“匡时”二字,本身就饱含着与时偕行、开拓创新的寓意和期望。你们幸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成就自己的双创故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创新才会有出路。为此,希望你们不断增强敢于试错的智慧和勇气,以“锐意创新潮头立、百舸争流敢为先”的斗志和决心,在改革的浪潮中成就人生的别样精彩。

  其三,经济匡时是从严求实、锲而不舍的做事之道

  荀子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无论是匡世济民的情怀担当,还是匡正时弊的革新精神,最终都需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长长久久的坚持。在“经济匡时”这一使命的指引下,在百年上财严谨求实的校风熏染下,一代代上财人始终秉持着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和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近来,我校一位教授的故事刷爆了上财人的朋友圈,他“一个人、一辈子、一部书”的动人事迹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他就是我校78级校友、公管学院教授黄天华。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如今的满头华发,黄天华老师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时间、资金去兑现“中国的财政史一定要由中国人研究”的承诺,用31年心血凝结成一部500多万字的《中国财政制度史》。这部跨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财政制度的大部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波澜壮阔的财税史画卷,充分地展示财税兴衰与国家兴亡之间的密切关联,填补了我国该项研究的空白。一路走来,黄天华老师经历了史学研究的衰落,饱尝了史料收集的艰辛,承受了生计窘迫的考验,却始终坚守初心,披荆斩棘,以“文章不写半句空”的风骨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在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自动扶梯那样便捷的工具,必须靠自己的双脚步行,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攀登。 “脚踏实地海让路,锲而不舍能移山”,希望大家不要一味迷信那些“成功秘笈”和“速成法则”,凡事少一点眼高手低,多一点脚踏实地,少一点怨天尤人,多一点自勉自励,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坚实步履中收获丰盈的人生。

  同学们,“经济匡时”是使命也是情怀,要创新更要实干。在时代的召唤下,在民族的责任前,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摒弃“围观心态”,拒当“吃瓜群众”,当仁不让地扛起“经济匡时”的大旗。我期待着你们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中,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以匡扶天下的济世情怀、创新谋变的开拓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走出属于自己的大写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上财人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说,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并热诚欢迎同学们在百年校庆之际重返母校,共襄盛典!

  谢谢大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