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雅,师生是同行的伴侣

  话说新雅

  

  编者按

  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2014年9月成立的一所住宿制文理学院(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 ,旨在“发扬会通传统,推进通专融合,优化学科资源,造就卓越人才”。 自成立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特有的“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传统在新雅书院得以发扬光大、推陈出新。“由新而雅、由通而专、又诗而远方”正在成为书院共同体常说常新、常做常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话说新雅

  (2014-2017)

  

  教师篇

  邱勇(清华大学校长)

  在清华迈入第二个百年发展、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时刻,新雅书院作为清华综合改革、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尝试,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思考。新雅书院具有重视通识教育、自主选择专业、书院制住宿等特点,经过两年多的工作积累,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迈出了重要而可喜的一步,在各项“细节”方面不断落实,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树立和发挥了标杆作用。学校会持续支持新雅书院发展,书院要坚持努力往前迈进,逐步适度扩展规模,扩大通识教育的影响力。

  (2016年8月19日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陈旭(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新雅的培养模式好不好,更多的是以你们毕业以后为国家、为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来衡量,可能至少要20年、30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我们现在这段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

  “又博又专、愈博愈专,既新又雅、常新常雅。”

  (2017年5月11日在新雅书院新雅61主题团日活动中的讲话)

  陈吉宁(清华大学前校长)

  新雅书院的成立在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既基于老清华时期重视通识教育的历史传统,又立足于近二十年来对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探索,更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期望经过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在清华建成一所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文理学院。

  (在新雅书院2014年9月27日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胡显章(清华大学前党委副书记)

  人类正在进入文化整体性趋向的时代,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各种挑战,要求我们有着更加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综合多维辩证的哲学思维以及复合性的知识基础。这些应该是新雅人所具备的一种不断自我超越的追求。

  (2016年12月30日在新雅书院2017新年晚会上的致辞)

  史宗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通识教育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因材施教的一部分。同学们要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政治、历史和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这个基础上,尝试中西古今文理的贯通和会通以及自身的内外通。期望新雅书院向更多的院系和同学推广和传播新雅书院师生共同探索的理念和经验,为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出示范。

  (在新雅书院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杨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管理学教授)

  “做对”比“做早”更重要,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对国内各种通识教育的尝试进行了仔细观察和研究之后做出的选择。(2015年1月12日在新雅书院2014-2015年度秋季学期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个好的书院不在于漂亮的楼宇,而在于有一批优秀的课程和甘于奉献的老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未来挑战,中国大学需要培养出更多“文理渗透,中西会通”的卓越人才。新雅书院秉持“古今融汇、中西贯通、文理渗透”的理念,承载着几代人的教育梦想,是清华迈向“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最具代表性改革之一。

  (2016年12月30日在新雅书院2017年新年晚会上的致辞)

  李树勤(人文学院、法学院前党委书记)

  新雅书院的成功实践和展现的生命力说明,这是一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甘阳(新雅书院总监,哲学教授)

  中国大学的本科书院必须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土壤,新雅书院从清华的传统和实际出发,探索清华大学书院制的特色之路,是清华大学教育改革中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之举。已有世界名校的实例证明,通识教育对培养顶尖理工科人才的显著作用,文理学院的理工科教育一般并不那么“强”,但往往是文科强的大学的学生更多地在理工科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他们在本科期间所接受的通识教育使他们终身受益。“高桌”和“大楼”是西方书院的形式,中国的大学要敢于自主创新中国书院的“高桌”和“大楼”,清华尤其需要探索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在科技不断推动人类进步,主导世界发展趋势的今天,如何不只是培养学生成为狭隘的专业人,而是成为对人类文明有成熟思考和价值判断的人,这将是通识教育对于未来、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在2015年12月23日新雅书院新年烛光晚会上的致辞)

  一个人进入大学不是来学一个专业的,而是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学一个专业,谋一门手艺,老实说大学四年是根本没有必要的甚至是非常浪费的。大学四年意味着接受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通过高等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丰富的人,而不是一个贫乏的人;成为一个相对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单方面发展的人。这是高等教育的全部目标所在。所以专业仅仅是一个方面,通过高等教育让你全身心得到尽可能多的发掘和发展,这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在,也就是新雅的目标所在。

  (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郑力(新雅书院院长,工业工程学教授)

  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分化到一个尽头。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要回归整体的趋势,人应该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而这个总体的认识需要跨学科的学习,理解不同学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觉得这种理解和包容对清华的学生来讲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因为清华的目标不是培养仅做简单和具体事情的人,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批有创造力的人,使他们成为领头人,为中国、为人类做一些改变。

  我们调研了过去二十年的清华毕业生最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说最缺的是soft skills(软实力),比如阅读、写作、沟通,这些能力是我们最缺乏的,我们希望在通识教育中加以强化。新雅做得比较超前,它特别强调文理、中西、古今的会通,我觉得新雅的培养模式是美国很多精英大学的培养模式。

  我希望新雅人未来不仅工作顺利而且生活幸福。不仅可以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而且内心有使命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工作,带领大家完成使命。

  (2017年4月23日新雅专访:《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曹莉(新雅书院副院长,英语文学教授)

  为书院取名"新雅"的那一刻,只用了几秒钟,但中西古今文理会通的人才培养之路却漫长而修远;今日之新雅,不仅仅是通识教育的摇篮,她的更大意义在于文理通识、通专并举、学科交叉,传承创新,以及在此过程中自觉形成的远大抱负、人文心智和专业能力;由新而雅,由通而专,由诗而远方,是新雅人的共同追求; 无通识不新雅,无专业不新雅,无守成不新雅,无创新不新雅。

  (2017年5月20日校园开放日新雅书院宣讲辞)

  “以诗词的名义”,“以书店的名义”, 全部的创意和巧思都源于学生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看样子,新雅理念从16级始正以更完整、更自觉的方式生根、发芽......

  (2017年5月24日致新雅62主题团日“诗词的名义”)

  阮东(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物理学教授)

  教育的精神力量虽然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但数理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它们在科学概念的精准性、逻辑推理、现象分析、原始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质上,数理与人文艺术之间存在错终交织的共通点,互为借鉴。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发自作者的内心,经久不衰。同样,伟大的科学家要找到自然界的真实,和它永恒的美。

  赵晓力(新雅书院副院长,法学副教授)

  我总共上了五次《法律与文学》课,觉得最愉快的是新雅这一次。学生基本上没有受到学长们不靠谱的“清华成功学”的影响。新雅集中住宿使得他们在宿舍里随时能够讨论问题,而不像以往选课的学生,经常有独学无友的孤独。新雅有五个学生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也是历年来没有过的。

  (《通识课的含金量与轻松度》)

  翁贺凯(新雅书院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与人共进,相爱以德!” 祝愿新雅成为这样一个志向远大者的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2016年12月30日在新雅书院2017新年晚会上的致辞)

  为什么我们爱书、爱阅读、爱书店?洗净铅华、回归本质,因为书是知识与精神的载体,书籍里面有精神的力量、精神的魅力。何炳棣老先生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一书中曾动情地回忆道:“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1934年至1937年间的清华园。天堂不但必须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物质资源,而且还须能供给一个精神环境,使寄居者能持续地提升他的自律意志和对前程的信心。”清华园是一个如此富有魅力的精神天堂,新雅的学子们,珍惜青春,莫负韶华,尽情读书吧!

  (2017年5月11日在新雅书院新雅61主题团日活动中的点评)

  

  顾涛(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借用梁任公的话来说,我到新雅,很痴心想把那里做我的教育理想的试验场所,想以一个学校极少数人打出一条血路来。新雅的同学们让我看到了这种理想有望实现的那一天,是新雅同学们的纯真与激情,撑起我的绿色教育之梦。

  顾学雍 (工业工程系副教授)

  新雅学生比其他学院的同学更有求知的好奇心,也比较有做学问的潜力。

  黄裕生(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给新雅书院学生上课具有挑战性,因为总有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会出乎意料的快,也总有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出乎意料的尖锐。

  (《西方经典与现代社会》课程对学生评语)

  人是高贵动物,所以需要大学。大学之为大学,就在于它不仅是生产与传授一个时代最高深的知识的地方,而且是提供一个时代最具普遍性的思想的场所,是传达一个时代最伟大的精神的殿堂。大学之大,不在其学广而无所不包,而在其学通而无所不达。所以,大学之学首先就是“普遍之学”“通达之学”,大学教育首先应当就是“通识教育”。人类的这种伟大与高贵,是需要学习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大学”。不过,在历史上,并不是所有地方所有民族都有这种“大学”。就古代而言,世界上只有四个民族有这样的“大学”,那就是古希腊、犹太、华夏与印度。它们在哲学上被称为“本原文化民族”。作为一个本原文化民族,我们的文化自觉,在根本上就是对“大学”精神的自觉。(2016年8月19日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大学是练习自由与学习高贵的地方》)

  姜开利(物理系教授,新雅61班主任)

  同学们在新雅书院接受艺术的启蒙,人文的教育和科学的熏陶,直接改变的是气质,长期的功效在未来才可见,我对此充满希望。

  李睦(美术学院教授)

  作为《艺术的启示》课的教师,我先后为三届新雅书院的学生上过课。在给我留下的印象中,新雅学生的确与众不同,也许是因为知道自己需要“通识”、需要“拓展”,所以他们较少“固执己见”,对于新的事物他们显现出了更多的好奇、更多的智慧、以及更多无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艺术有兴趣,其中还不乏艺术才能显著者。我对新雅的同学们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优秀的综合素质以及出色的文化成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天真、他们的敏锐、他们的质朴。他们是一群你接触过后就不会再忘记的人。

  刘兵(科学哲学与科学史教授)

  当你讲的有足够吸引力时,你会发现学生自然的兴趣。当你给学生足够的压力时,你会发现学生超出预期的能力。

  刘晗(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教新雅学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学科与学科在此不再相隔如山,而是指向共同的问题与关切;学生会问一些在专业课上不会问或不敢问的“傻问题”(因而即是根本问题),我因此会大受启发或者知难而进;学生也会给出自己出于本真思想和体验的答案,我由此感到面对的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对象,而是需要深入体察的世界。在新雅,我可以和学生一起问更多的“为什么”,而不仅讨论“是什么”或者“怎么样”。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个己的生命体验讨论一些元问题。在日益专业化和细碎化的今天,新雅殊为珍贵。

  王毅(建筑系教授)

  由于具备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新雅书院的学生对跨越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优势。同时,通识教育还使得学生善于换位思考,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观察建筑学的问题。通识教育使学生打开了思路,开阔了眼界。

  袁鹤翔(台湾东吴大学英文学系讲座教授)

  八周在新雅和各位同学的相聚,是我一生当中最愉快的记忆之一,也很能够体会新雅的努力及对教育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够更努力地去发扬新雅精神,并达成创新高等教育的目标。祝新雅三周年生日快乐!

  (2017年4月14日《英国文学的人文理解》课程总结)

  张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教授)

  给新雅的学生上课可以用“一段美好的经历”来形容。

  第一堂课我看到所有人举起的右手和他们脸上充满好奇和不自信的复杂表情…..我愣住了!学生从真正的“零起点”开始学习绘画是我万万没想到的,这也使我深深感到教育中“艺术”教育的缺失。

  作为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骄傲!毕竟学生在短短的几周内已经可以独立进行“形体的创造性描绘”,这对以后设计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张萍(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这学期教下来,发现新雅的孩子们确有过人之处,气质温良有礼,求知欲强烈,尤为难得的是他们似乎深谙文理相通不可偏废的道理,在不同知识领域都能潜心钻研,不带丝毫的功利心态,科技振兴,文脉延续,就要靠这样的孩子了。

  高瑾(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新雅62班主任)

  新雅书院的教育理念从各个方面都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期待同学们学会用光谱式的范围来全面完整地看待问题。

  (2015年12月23日在新雅书院新年烛光晚会上的发言)

  王英(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很幸福能教这么好的学生,他们积极、上进、有理想。新雅书院最大程度给他们提供了发掘潜力、展示自己的空间。

  夏冰聪(外文系硕士研究生、助教)

  在做助教这段时间里被袁老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温和的性格所感染,和新雅的学生在一起,感受到了他们的出众的思辨能力和活泼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做事,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的温暖,也收获了满满的友谊。非常感谢新雅书院,感谢这门课程,祝老师和同学们都越来越好!

  (2017年4月14日《英国文学的人文理解》课程总结)

  张伟特(新雅书院学生工作组组长)

  新雅书院在教育中正在凝聚的就是一种大学之为大学的读书气象:学生“左”图“右”书,手不释“书”,体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的求学问道的气象。而这种专注精神活动的凝聚正是一个民族精神飞跃的关键。正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所言:“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大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非常幸运的是,我在新雅学生身上看到了这种凝聚精神、转向内心的征兆,这让我想起了两个时代:一个是对20世纪中国人文领域极具影响的清华学派,一个是奠定德国思想界星空璀璨的莱布尼兹-沃尔夫时代。

  尹西明(新雅书院前学生工作组副组长,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博士研究生)

  因为清华通识教育的涤荡而寻得人生定位与使命,又因为通识教育改革而结缘新雅书院。担任杨斌老师CTMR课程的Co-teacher时即听闻新雅书院通识教育改革的战略举措,后因为招生咨询工作而对新雅书院的理念与使命有了深入了解,幸得曹莉老师、翁贺凯老师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幸担任新雅书院学生组副组长。在协助推进新雅学生工作体系、宣传架构和小记者团、新雅团工委、新雅学社发展的过程中,感受了新雅在践行“更创新、更人文、更国际”的清华新蓝图中的格局与视野,见证了新雅学生们充满理想主义而又不乏脚踏实地的成长。感谢这段经历,使我在研究教育创新、大学变革的方向上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也祝愿新雅书院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之路!

  陈洪钟(新雅书院团工委书记,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两年前,因为赵晓力老师的《法律与文学》课程,我与新雅结缘。已经读完本科成为研究生的自己,有幸能遇见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课堂模样。在这里,同学们广泛地阅读文史哲书籍、充分地发展着自我认知、尽情地享受着思辨的乐趣,我想这将是大家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经历,这段经历也将帮助大家发展出一种自由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年前,因为参与新雅团工委的工作,我与新雅缘深。在主题团日上新生们提出的名为“偶遇、善读、多维、退之”的四种书店方案中,在由新生组成的小记者团制作出的一系列关于“新雅师生、通识教育”的访谈稿中,在“书院溯源行动”的暑期实践策划中,我更有幸地看到了一个个自由而强大的个体在思索着、实践着、成长着。

  朱心雨&刘拓(新雅书院2016级带班辅导员,心理系&电子系硕士研究生)

  新雅书院作为一个新生的书院,承载着清华通识教育的理想与梦想。作为辅导员,我们有幸见证了书院的锐意改革,见证了书院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多元发展的历程。我们时常被学生的脑洞所惊呆:“天工人代”、“经纶于道、致用于实”,从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理科生的文科素养和文科生的理科素养在这里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印象最深的是,徐迎庆老师在寒假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玩具”(其实是各种机器人)和书籍,寓教于兴趣,寓教于欢乐。虽然常常有同学自嘲我们是读书报告学院,但是经过一年的锤炼,其文笔、素养、理解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所谓我想见的天堂模样,可能就是新雅书院吧!

  

  学生篇

  新雅2014级(建筑学院)周凌峰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认为,新雅书院通识教育的核心首在一个“化”字。通过高强度、专业化的通识课程与混宿制下的跨学科思维碰撞,书院的同学们将会收获崭新的人文视角与学养,收获另一个家。

  新雅2014级(生命学院)张天曦

  在新雅,我们所得到的是不同于园子里其他小伙伴们的成长经历。在这里,我们不仅追求着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更有了“廓宇宙以为志,继圣达而为心”的胸怀。我想正因为这些,我永远不会在孑然一身时流泪,永远不会在黯淡岁月里迷惘,永远不会在白发之年叹惋。这些,也许就是新雅书院给我的力量吧。

  新雅2014级(钱班)黄馨仪

  在新雅上课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感觉自己永远读不尽书, 感觉自己永远无法探索完真理。这是超越技术与科学的人文体验。思维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是认知的全新改变,而且思维广度的挖掘与认知领域的拓展都是一种奇妙而令人欢喜的体验, 非此中人不得知之。

  新雅2014级(法学院)何雪梅

  事实证明,在新雅学习是一次“甜蜜的修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时常问答交互,异议与辩论也常常出现。老师之于学生不仅仅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像是引路人、像是同行的伴侣。

  新雅2014级(建筑学院)张园

  通识教育对我而言是一种学习与思考的方式,在实用技术之外,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去发现周围的世界。文学艺术、政治历史、科学工程,似乎都有密切关联;在不断的拆解与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更深的认知。

  新雅2015级(汽车系)多力岗

  作为新雅新一代的继承者,相信每个新雅学子从拿到新雅学院的招生简章时,脑海中就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新雅书院。是的,新雅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大。这种大是一种抽象的广阔,却并非大地的辽远,而是如同天空,有自由的成分在里面。希望将来的我们能够秉承新雅人的精神,找到自己的方向,完善自己的人格,在生活的海洋中,随处可栖息。

  新雅2014级(生命学院)陈垚宜

  在大学的一年,即是在新雅的一年。多样而有趣的宿舍组成、发人深思的精彩课程自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主要方面。在这里不会感到忙碌中停下来思考是在浪费时间。 在新雅,探索大学的本真。

  新雅2015(电子系)杨怿飞

  抱着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期待,我决定参加新雅书院。如今大半年过去,回望当时的决定,非常值得。书院为我们配备的师资令我在面对新雅之外的同学时有一种专属的自豪感。按照培养目的,新雅的同学们相比其他同学将展现出更加全面均衡的素质。作为新雅 a cappella(无伴奏人声合唱)总监,能在这么一个环境接触到来自不同专业的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并为我们共同的兴趣付出心血,于我而言,再幸运不过了。

  

  新雅61(PPE)王静姝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有勇气的清华人总要选择新雅书院,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借用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的开篇语:凡是有钱的单身汉, 总想娶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e be in want a wife.)

  当一切都熬过去,我突然发现,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当书三本、六本、十本的读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似乎不再狰狞了;当读书报告写了两万多字,新颖独到的观点也终于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认可;当连续几周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小时献身艺术,如今我们也可以办起画展了。

  新雅62(PPE)孔祥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雅,新雅,就是一个让我们不断自我更新,进而逐步接近“雅”的地方。

  从入学时面对六大本奥斯汀小说、繁体竖排《史记》和《失去灵魂的卓越》、《优秀的绵羊》,到今天阅读、写作能力质的飞跃,这是我们从知识到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六个月。如今回想起来,正是这快节奏、高强度、大深度的学习才让我们得以不断地更新自我。

  老师们希望我们真正明白选择新雅,就是选择挑战;希望我们拥有超越一般学生的视野与志气;希望生活在大学,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不要被周遭环境困住,被所谓的潮流裹挟,而要去思考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假若我们成为了那个决定我们周遭环境的大学掌舵者,我们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怎么做。

  新雅是一个让人有底气立大志的地方,是一个让人不断接近智仁勇的地方。

  新雅61(经济与金融)胡泮

  阅读压力和写作压力都是比较大的,虽然过程比较痛苦但总的来说还是提高了对文学哲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水平,这学期的英国文学课也大大提高了我的英语听力和写作水平。

  新雅62(经济与金融)程熙然

  原来没有意识到的正在关上的门慢慢打开了,我很怕路越走越窄,新雅给了我能够对各个领域具有基础的了解进而产生兴趣的能力,也改变了我固有的一些观念。

  新雅61(经济与金融)连一帆

  在新雅锻炼了高强度读写能力,接触了不同领域知识,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迪,影响会是长远的。

  新雅62(CDIE)王振飞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高四”般的生活,我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可以说这是我最累的一段日子,可也是世界最大的一段日子。新雅强调通专结合,高强度的通识课与专业基础课都集中在大一,确实给刚入学的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希望通过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新雅能够变得更好。

  新雅62(经济与金融)冯丽晨

  通识教育获得了其它境况下很难获得的视野和体会,无论是课程本身还是在其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都有很大的成长和收获。

  新雅61(PPE)马峻

  在新雅,世界观经历一次次打破与重建,但很享受这个过程,也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

  新雅62(材料科学与工程)王昊宇

  Mark这学期的最后一天,感谢新雅,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学,什么是真正的通识。这个远离功利的书院使我倍加珍惜院子里的生活。新雅的课程使我真正明白经历过种种变革后的世界更需要人文学科的发展,更需要完整的人。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这是清华,更是新雅。每次结课时都是伤感的,老师感叹我们的巨大进步,我们又舍不得匆匆离去。不管是材概、微A还是线代,不管是自他社,还是现代文学经典,还是大学之道,每一门课都有尽职尽责的老师,还有认真负责的助教,还有一群学霸同学们。

  新雅6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陈伟浩

  在新雅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沉浸于纯粹的知识与思想之中,不求功利的回报。我在人文学科方面的收获很大,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我能够明显觉察到新世界的可触及感,这首先丰富了我的学识,但最重要的是强化了我的精神力量。读书这个行为本身则是另一个让我受益的方面,通过一定的硬性阅读要求,我逐渐学着如何深入、如何综观,这是对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新雅61(CDIE)邓佳怡

  新雅一年,让我意识到此前曾错过了多少,而又差点将错过未来多少。小至每一门通识课上每一点欣怡的领悟,至后回顾时每一处惊喜的能力飞跃,大至对本科教育的彻底改观,对人生与自我的重新审视,新雅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成全。然而,机遇愈多,选择愈难,只恨取舍有憾,迷茫不知进路。知识愈繁,视域愈广,唯叹光阴如梭,难均学至精深。对未来,仍不免贪心祈求更多机遇,更多尝试,但同时又期盼更合理更科学的设定,更紧密更频繁的沟通。

  

  新雅6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叶子逸

  通识课程学习感受:作为一名原本仅仅以以理科见长的理科生,在新雅书院人文课程以读书报告为主要形式的训练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质的飞跃,更是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重大跃迁。我想,新雅书院的文理通识课程想带给我们的决不限于数理知识的掌握,阅读写作能力、文本分析能力的提高,更是培养起作为一个新雅人所需要的性情的培养、品格的塑造,让我们学会去以更高的视角审视这个社会,审视历史与未来。

  新雅62(PPE)彭中尧

  在与家师的往来信件中,我有提到,新雅的文科课有两种。

  有一种关于知识,这类人文课上,纵是艺术也是科学的,必要条分缕析地把知识点落到实处才好。老师每节课会告诉你非常多的观点,每一节课上完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应当可以说出一二三四来,这种时候,你是一块璞玉,老师是雕工。

  有一种关于成己,这类人文课上,纵是科学也是艺术的,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山间清澈的流水慢慢拂过。老师会极其谨慎地避免给你任何一种观点,所有的收获全一点一滴地埋在心里,等你去证,纵是再聪明的学生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有价值判断的论断,这种时候,你是一块顽石,人文的力量会透过石胎,去浸润最深底的美玉,最后的成色已经与水无大关联,你将完成真正的成己,这是人文的光辉。

  新雅6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陶云松

  经过新雅书院一学期的学习,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人文社科方面素质的提高与视野的拓展。高中身为理科生的自己从未想过到了大学还能够阅读这么多经典的文学著作,能够有机会从细节去品味一本小说的点点滴滴,渐渐地自己开始不再用“理科生”一词来给自己贴上标签。同时,新雅书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我们接受的是融汇文理、古今、中西的通识教育,高强度文理交汇的课程也让自己学会如何在繁忙中调整时间、如何有机地结合二者的特点,让自己优势得到发扬的同时弥补提高自己的弱点。我为自己选择新雅而感到庆幸。

  新雅61(CDIE)沈习远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通过阅读人文、哲学等领域的书籍掌握了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可能是一些不同的角度,不只局限于批判性思维),读书报告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挑战更主要来自写报告前思考的过程。

  新雅62(生命科学)陈潇宁

  

  锐意其新,茹涵其雅。

  初成书院,风物秋华。

  东西一视,文理同察。

  见素抱朴,学问无涯。

  志合不恨山海远,一时才俊会京华。

  弃圣绝智将何往?无远弗届待星槎。

  九州才聚,寒木春花。

  清华新雅,兼怀天下。

  明礼明信,求是求真。

  兼容并蓄,静水流深。

  学堂话史,六教说文。

  探微故卷,问道成均。

  迢遥古道起风尘,往圣绝学不沉沦。

  道阻且长殊未怯,但守初心作北辰。

  缥缃盈室,弦诵远闻。

  通识前路,任在吾人。

  渊博雅正 器识为先 追求卓越 传承创新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

清华招办官方微信号:tsingerhua

随时随地,清小华将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最新鲜的招生资讯。我在清华等你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