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考与教育改革 | 跳出高考看高考 过度竞争如何解决

  12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 深化高考与教育改革 -

跳出高考看高考

过度竞争如何解决

  

  

  

  

  

- 那三届 -

邵鸿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常务副主席

  

跳出高考看高考,

过度竞争如何解决?

  高考制度的恢复毫无疑问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高考实际上真正恢复了中国的高等教育,更保障了中国社会的流动。我认同高考不仅是很好的教育制度,实际也是很重要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但现在大家都在说高考特别好,批判高考的人好像暂时失语了。我其实更愿意在这里进行反思,可能这样的反思对完善高考制度更有用、更有意义。

  “社会尚缺乏诚信资本,目前的高考改革未能解决过渡竞争问题。”

  我们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高考制度的弊端。作为一种规范化的或者说很机械的,同时又有很高效率的人才考核选拔方式,高考制度一方面的确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以升学过关为目的,以死记硬背为基础,以揣摩迎合为主要方法与技巧的考核方式难免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发展,甚至戕害身心。这么多年来这些问题已被大家充分认识到了,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改革高考的思路和举措,但目前看来,应该说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比如改革考试内容,增加很多思辨性题目,改变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等,这些并未能解决过度竞争的问题。

  我想到当年王安石说改革,说把学究变秀才,最后还是把秀才变成学究,几千年来在这个问题上的博弈都没有产生很好的办法。增加数次考核的内容,比如特长生竞赛加分,社会服务加分,以及最近的高中成绩参照,这些办法从实践中看往往也存在很多不公正、弄虚作假的现象。由于整个社会缺乏比较诚信的条件和氛围,上述问题就难免发生。提高学校招生自主权不可能大规模地实行,七八百万考生量的情况下成本太高,而且往往导致不公正。

  “传统身份意识根深蒂固,一般的增加优质教育供给也不能解决问题。”

  还有人提出增加优质教育的供给,我想这个方向是对的,但目前来看,中国高考的学生想上大学基本都能上,只不过问题是想上什么大学。大家玩命地考都是想上北大、清华、985、211,因为名校就这么几所,资源总是稀缺的,一般意义上的增加优质教育供给不能解决问题。背后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有几条值得重视。中华民族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学而优则仕,编者注),亚洲文化圈普遍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身份传统。中国古代秀才考上了举人是晋升上等人的基本台阶。在当代,考上大学也是改变草根身份的一个最基本平台。为什么家长比孩子更看重,为什么大家即使读职业教育也要读个高职、本科?很大程度上因为身份意识在束缚大家的思维。中国正处于向法治社会的大转型期,还是人情社会,缺乏公共的诚信体系,很多在西方很好的方式在中国就往往会导致不公平、不公正。

  “教育管理体制僵化,制约了优质的民办大学和特色学校的供给。”

  除此之外,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也比较僵化,极大地制约了中国教育的供给,尤其是特色的优质教育的供给。我们现在的学校体系基本是有行政层级的,而且学校资源分配也是按照行政层级来分配的。所以,中国部属大学985得到的资源更多,省属次之,市属更次之,民办大学再次之。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行政地位高的学校办学资源更充分,引起大家激烈的竞争。

  与此相关,中国的民办教育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过去录取率很低的时候允许民办教育加快发展,但是是低水平办学。随着公立大学势头的扩张,民办大学处于萎缩的现状。优质的民办大学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也制约了特色学校的供给。

  上海老百姓择校时越来越向民办中小学择校,公办学校择校明显降低,这是引起我们思考的现象。与此相关的是学校缺少教育家办学的环境,不仅僵化和缺乏发展动力,而且行政主导,教育弱化,并且千校一面,缺少特色。这样一种情况反过来又固化了行政等级和集中竞争的态势。在现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很难灵活地与时俱进,比如美国的奇点大学、homeschool在中国就很难发展起来,因为管得太死。

  如果问大学校长,他们现在最难的是什么?他们会说是没有办学自主权。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怎么可能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向前发展?这是制约我们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同时导致高校升学竞争激烈的非常重要的制度原因。

  “大力气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特别是“放管扶”的改革是关键。”

  上述问题讲到的思路都可以尝试试验。昨天顾明远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强调,要通过加强法制和诚信体系建设来破解这个难题。我认为都很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大力气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特别是“放管扶”的改革。比如,我们要大幅度提升学校的生源经费拨款,减少国家的专项拨款和各种各样的审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放权,管理权力要清淡化,把办学的自主权真正地放给学校、在加快大学改革方面,要弱化学校的行政地位,提升学者治校的水平,努力营造教育家办学的环境和条件,真正落实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同样重要、同样支持的政策定位,为民办教育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兴学校和教学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创造条件、铺平道路。民办院校也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国家目前有9所中外合作办学,办得普遍都很好,但现在有暂停的趋势。

  我们常说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教育管理这个生产关系也同样决定着教育生产力。当前,只有加快“放管扶”的改革,给教育家创造良好的条件,优质教育资源才可以更大量、更快速地涌现,各种各样的特色学校、特色教育也才会广泛出现,进而为社会提供丰富多样、高素质的教育供给。如此这样,中国教育才能更加发展,高考竞争的烈度才会有所缓和。

  “功夫在身外,也跳出高考看高考。”

  当前,我国正在在制订《中国教育2030年规划》,希望这个规划里能突出这一点。

  本文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那三届研讨会——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暨77、78级毕业35周年”上的发言整理。

  那

  三

  届

  “改革开放的一代人”

  

▲向上滑动

  新浪微博

  

  中国与全球化

  Twitter

  

  @CCG_org

  Facebook

  

  @CCGthinktank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