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和"偷东西",父母这样做比惩罚更有效丨理解儿童不当行为的成因

小荷才露尖尖角之

怎么处理那些“不当”的儿童行为

大约一年半前有一天正是要吃晚饭的当儿,朋友打电话来急吼吼地问我的意见:她刚上小学一年级六岁多的女儿,经过间接求证明明“偷”了同学的文具盒,非“骗”父母说是同学给的。

  

她先生觉得不需要为此狠狠责骂孩子,她却认为做父亲的一向太惯女儿,不狠狠地批评孩子怎么知道这是不对的?养成偷东西的坏习惯怎么得了?于是夫妻之间因为如何管教孩子而起了冲突。

  

  儿童在六岁左右尚未建立清晰的道德感,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分别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清楚,看中喜欢的,顺手拿走了同伴的文具盒,绝不是特别不正常的行为。我特意提醒朋友要温和地跟孩子说明为何需要归还,但不要太过严厉甚至直接指责孩子偷东西和撒谎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快八岁了,上周三我特意问朋友,孩子的行为应该已经有所改进了?她说的确是,她女儿已经不怎么撒谎或者拿走他人物品了,变得挺愿意遵守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即使犯错了也不推诿,进步挺大的。

在成人的世界里,不告而取谓之,没有获得物主同意就擅自拿走肯定是一种不当甚至应该被处罚的行为。

而陈述与事实不符,或者否认存在的事情或者把不存在的说成是事实,都算撒谎。当然了,我们把某一类出于不伤害他人而说的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话,称为善意的谎言。

如果我们拿这样泾渭分明的规范去对照小朋友的行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偷”过都“撒谎”过,包括我们自己小时候。儿童撒谎或者顺手拿走不属于自己的物品,真的非常常见,我们不能一见到就大惊小怪地给孩子贴上标签,甚至打骂,而是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认知水平和具体的场景,分析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分享几则日记。

  

  1. 物权概念的不清晰

小娃两岁7个月的时候有一次跟父母一起逛牛车水,在一家玉器店里待得比较久,也许因为小娃可爱,也许为了让成人延长逗留的时间增加消费的机会,店里很有亲和力的职员陪她去卖小饰品的角落玩儿。

我们离开后过了好久都已经去到乌节路了,我突然发现她小手心里攥着一个木头雕刻的很精致的小猴子,像是钥匙扣的装饰,我和她爹都没有付过钱,而小猴子的背部贴着价格标签4.8新币

“贝啊,你在哪里拿到这个的?”,她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回答说“刚才的架子上”,“是刚才那个姐姐给你的还是你自己拿的?”,“自己拿的,姐姐没看见”,小脸上一派坦然

三岁不到的幼儿物权概念依然模糊,我们没有责怪她,只是带着她原路返回,让她把小猴子亲手还给了店员,并且温和地再次强调,不属于我们的东西要拿走需要 ask for permission first(首先取得许可)。她不吭气,趴在她爹肩膀上盯着店员手里的小猴子,眼神里流露出舍不得,店员说“没有关系,给她玩吧”,我从钱包里拿出纸币交到小娃手里,让她真切地体会“买”的动作和过程

不知道她那么小的年龄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什么,但她的确再也没有从任何商店顺走过任何东西。

  

  2. 因满足而自控

有一段时间我挺困惑的,因为一般小朋友看到别人家好吃的零食都会开口去要,至少是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吧?小娃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些看到我给她带的放学后吃的小零食是会开口讨要的,有几个比较熟的甚至会动手翻我的背包。她从来不这样。难道她不馋嘴么?馋嘴不都是孩子天性么?我们又不曾禁止她讨要。

接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的朋友替我接她放学,先带她从 Novena 去到宏茂桥的 Breadtalk 买面包吃。

第二天她要求我带她去同一个店买另外一种面包,路上需要转车,面包店也在商城里面需要拐来拐去才找得到,难得她小小年纪居然记得住路。我问她想吃这款干嘛昨天不直接跟阿姨说啊?她很不在意地说阿姨不是妈妈,而且“Because I know if I need it,if I really want it,you will buy for me”(而且我知道如果我需要,如果我真的想要,你会给我买的)

我突然明白正是因为她的需求经常得到满足,反而不会生出许多欲望来。从小到大在吃东西的问题上,我好像从不限制于她,即使是某些垃圾食品比如薯条,我也会买给她然后告知为何不应该常吃的原因。她想吃什么告诉父母就可以轻易得到,所以她不需要像邻居小伙伴,因为想吃父母不允许的东西而说谎耍心眼儿。

当儿童不相信自己的需要会通过提要求得到满足,他们有限的心智就会被用来想其他办法达到目的。

  

  3. 希望得到肯定

小娃上的是蒙特梭利幼儿园,基本上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进度依靠教具自主学习,老师很少统一授课。到了 4-5 岁开始有那种许多在纸上作答的 work 了,老师会在她做好的纸上画两个星星并且写“very good job! xxx"(做得非常好!),然后每周五一起带回来给我过目。

有一天我发现其中的一张纸上画的两个星星稍显稚嫩,不太像原来老师的笔迹。我心知是怎么回事,却不点破,“老师这张纸上画的星星挺有意思,跟平时不太一样呢”,然后装作不在意的要翻到下一页,慢慢地翻。小娃犹豫了一下勇敢地承认“妈妈,这是我画的,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那天没有给星星,我知道自己做对了的”。

我把那些纸张都放到一边,把她揽过来抱在怀里,首先肯定她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真正勇敢的孩子不是不哭,而是就算不知道后果如何也敢于承认自己做的事,真的错了,就改你今天就这样做了,为了这个你值得得到一个奖励,比如今天可以多看一集贝贝熊?

老师给星星,是她对你的评价。也许你今天哪里做得不够好也许她就是简单的忘记给星星了,周一早上你见到她的时候不妨问一下为什么,如果老师说是因为哪里不够好,下一次你就注意不犯同一个错误就好了。

如果老师就是简单的忘记画星星了,你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澄清了不困惑了。老师怎么看待你,和你怎么看待自己可以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老师给不给你星星,you are the best Daughter in my heart, and you know I will always love you (在我心里你是最好的女儿,而且你知道我会永远爱你),没有星星,妈妈也一样爱你。

小娃周一早上果然鼓起勇气去问老师关于星星的事。放学的时候,老师特意跟妈妈解释她忘记了。小娃脸上有一种表面平静内心很开心的神情。放学回家路上她说她很高兴自己去问老师“i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这是正确的做法)

  

  4. 善意的谎言

  取悦妈妈

我知道自己做饭水平并不高超,并且因为少油少糖少盐的要求,有时候做好的饭菜真的不对她胃口,小娃会摸摸肚皮假装已经吃饱了“妈妈你做的饭好吃!我吃饱了吃不下了,我先去玩了”,看看她碗里根本没有扒拉几口的饭菜就知道显然不是实话,如果你问她那要不要吃点其他东西,她会迫不及待地说好,忘了自己前一秒还在摸肚子说饱。

对于这一种类型的“谎言”,我从不说破毕竟这不是坏事,至少她懂得委婉地拒绝。我给她读绘本《哲学鸟飞罗:我可以撒谎吗?》同时间接地提醒她有些善意的谎言也会 bounce back(反弹效应)也会有后果的:她一直夸妈妈做的柠檬水好喝,所以妈妈就给她拿到学校里喝水的杯子里放了一片鲜柠檬,如果她其实并不喜欢喝,那后果就是她一整天都得忍耐柠檬的味道。

  

  5. 分不清想象和事实

四五岁之前的孩子,经常会因为分不清想象和事实而看起来像撒谎。

幼儿园的老师并没有办法去注意每一个孩子的喝水状况,更何况小娃经常专心致志做 work 错过了喝水的时间段。有一段时间我常常下意识的在送她进幼儿园之前提醒她记得多喝水,放学的路上又会问今天的水杯有没有续杯,因为保温杯的容量只有350ml。

结果我发现她总是回答有续水,显然的她真的相信自己续过了,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即使我问过老师确认过没加水。那个年纪,她自己玩办家家,总是自言自语跟她想象出来的某一个朋友在商量什么,有情节有对话,好像这个朋友真的存在一样。我常常煞有介事地认真听她说关于这个虚幻朋友的一言一行。

意识到自己总是提醒总是追问孩子有没有加水,可能会给她压力,并且也无助于了解真相,我停止了这些做法。到了接近4.5-5岁,她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这类因为分不清事实和想象的“谎言”急剧减少。

  

  6. 想要突破规则

  或者担心受惩罚

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小娃自己倒水喝,结果洒的满桌满地乱七八糟。妈妈问谁干的,她下意识地马上撇清自己“不是我干的”,当她发现妈妈并没有责怪她而是耐心地陪她把桌子地上擦干净,下一次类似的错误她就会犹豫着承认是自己干的,并且叽叽喳喳地描述整个过程给你听。再多几次她就会很坦然地主动跑来跟你说,她又打坏了什么又把家里哪个小电器折腾坏了。

大一些,我觉得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接受惩罚了,会事先跟她讲明哪一类的错误会得到咋样的惩罚前天她想在床上看书又不想时时起来拿水喝,居然就把水杯搁在床上,身体动一下水就全部进了床垫,我已经事先声明过吃的喝的别拿进卧室招蚂蚁,所以她自己领罚禁看电视两周,她心服,我也不必生气。

我自己从来不相信苛责式的打骂,会使孩子自动变成100%诚实的孩子。他们看似不当的言行背后,是有许多不同的成因的:

有些反应了他们认知发育的程度;

有些则隐含了他们无法清楚描述的心理诉求;

当然也有一些是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惩罚;

……

我们如果能够耐心地观察和分析一下孩子为何有这些“不当行为”,就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根据自家孩子的个性,进行合理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做到发自内心地明辨是非,而不是在外界压力下对规则的遵从。这是自律和他律的区别。

引导的过程请注意尊重孩子,给予爱和抱持的陪伴。不要轻易地指责孩子撒谎和偷窃,这样的道德归类很容易使儿童产生内在的自我低评价,甚至严重的羞耻感,进而导致自卑。幼童的不当行为并没有那么可怕,不必上纲上线。诚实的品质,更加有赖于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第 36 篇完,待续

  作者简介

  榛子,一位住在新加坡的全职妈妈。女儿今年六岁,出生于新加坡,在一所国际化的纯正蒙特梭利幼儿园就读。她是一个活泼,爱运动,爱臭美,颇具思考能力,啥都想自作主张的小孩。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