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学习故事”的魅力

  “每个儿童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在这种儿童观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取长式’教育,并使这种‘取长式’教育变得直观可见就显得尤为重要!”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附小中信幼儿园的马幸老师娓娓道来自己的幼儿教育心得。

  近日,记者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前研训部的专家一行来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小中信幼儿园,参加了这里的“儿童学习故事”主题教研活动。一个个妙趣横生、真实感人、回味无穷的学习故事深深地吸引着记者的注意力:

  第一场雪后,彭彭小朋友团了一个小雪球,爱不释手地捧在手里玩,可是他发现雪球在一点点变小,于是又团了一个小雪球,把雪球藏到了自己的羽绒服兜里,然后还用兜盖盖住,回到班级以后,他赶紧翻找小雪球,可是雪球哪里去了呢……

  朵朵小心翼翼地取来一把剪刀,拿起一张皮球图片,努力地沿着圆形剪下去。由于第一次接触圆形,他剪得有些吃力。当我正在犹豫是否伸出援助之手时,朵朵取来了另一张圆形图片,这次他不再按照直线的方式剪了,竟然沿着弧线剪起来……

  每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背后,都有着教师的深刻反思:

  孩子善于发现雪宝宝的变化,对雪宝宝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探索着雪球由大变小、从有到无的奥秘……

  我站到孩子的身后,让他自己寻找弧线的剪法,使他在提高技能的同时,能够自主地选择游戏和学习……

  分享故事之后,大屏幕直播了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场面。来自全省各地的幼儿教师代表临时组成几个小组进行观察,并现场发表各组的观点。经过他们的“解读”,看起来“简单、无序”的游戏便自然深刻起来。“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让教师更清晰、更系统地看清楚幼儿独特的学习与发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进’,这种‘跟进’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而生成的‘课程’”。中信幼儿园园长马达英的一番话,让记者豁然开朗。

  为促进全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自2015年开始,吉林省以学习新西兰幼儿园叙事性评价方式为基础,以培训项目为载体,以幼儿游戏支持策略为抓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幼儿园“儿童学习故事”主题教研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积累了一批基于园本的“学习故事”,整理出一系列值得推广的幼儿教育经验,也为省内各地区幼儿园教师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

  “鼓励幼儿教师撰写学习故事,目的不是诊断,不是评判地给孩子贴标签,而是深入倾听孩子的声音,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吉林省教育学院学前研训部主任蔡珂馨说,“当然,我们不是要忽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希望通过挖掘孩子的优势,来慢慢带动他的发展。”

  吉林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赫坚教授也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他对“儿童学习故事”这种教学教研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儿童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发现幼儿兴趣与长处、欣赏与接纳幼儿的评价方式,更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倡导教师与幼儿一起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新理念。‘儿童学习故事’教研活动不仅要促进幼儿成长,更要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报记者 赵准胜)

  记者观察:

  在新课改理念下,孩子们身边存在的一切和发生的一切都是课程资源。儿童的学习范围和学习场所是广泛和广阔的,儿童的学习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学习路径也可以是多元的。让幼儿自主活动,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自然会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真正把幼儿作为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接纳他。这是幼儿教师应该持有的一种态度,也是尊重和理解儿童文化的前提。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儿童学习故事”在解放儿童的同时也解放了教师自己。教师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职业带给自己的乐趣。

  来源: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