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路: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上)

  讲座时间:2017.07.10

  本次分享导师:潘老师

  毕业于剑桥大学化学工程系,荣誉学士&硕士毕业,从大学开始专注于英国大学申请指导,创立以牛津剑桥毕业生为核心的团队,已成功帮助54名学员考入牛津剑桥,超过200名学生考入英国G5名校。同时也是资深国际课程顾问,为数百名学生家长提供选择国际学校和课程的建议。平时热爱读书,渴望分享读书的乐趣,用交流知识的方式来结识更多的朋友,启发更多的需要帮助的学生。

  

  

  大学的意义

  大部分人觉得上大学是一件必须的事情,有利于就业和未来的发展,但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以下5个问题:

  • 我们为什么读大学?

  • 要读什么样的大学?

  • 大学教育对我们今后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 留学接受高等教育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呢?

  微博有一段留学生非常火的话:很多人都会问我出国五年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告诉你们,最重要的不是英语也不是文凭,对我而言就两样东西:

  把我放到任何国家,任何我不认识的地方,我都有一种生存下去的能力;

  不管多少名车豪宅也无法动摇我每天坐公交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但我认为留学给我带来的远远不只这两样,我最大的收获如书中吴军所强调的通才教育的精髓:到了大学时,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学到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教授和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时,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看到新鲜事物学会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通才教育的重要性

为什么通才教育是最重要的?

  

  从1个本科项目说起

  

  在我本科最后一年的时候,有一个工程类的设计项目(相当于国内本科的毕业论文),一组六个成员参加的关于咖啡工厂的设计和搭建的项目内容,对于咖啡的工艺,包括咖啡豆的选择、研磨、烘培、蒸馏、萃取、冷凝、干燥,每个人负责一部分,每个阶段都环环相扣。

  如果我是负责萃取的,我的同学负责冷凝,那么我做出的数据、选择、设计的方案对他就会有直接影响,中间牵涉到很多沟通、协调以及妥协,这个项目没有任何导师的监管,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任何标准,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设计出一个效率和工艺最佳的速溶咖啡工厂,世界上最大的快消食品集团(卡夫集团)旗下的研发团队来为我们评奖,会看谁设计出来的工厂是最好的。

  

  

  我在剑桥几年的成绩都是前10%-15%,因此平时学习中我觉得自己比英国大部分同学都优秀,但是在做这个项目一个多月里,是我大学三年来第一次发现很多英国同学的过人之处。

  我们组有一个同学研究咖啡的萃取工艺,在图书馆里整整住了七天,第八天拽了厚厚的手写的草图兴奋地冲出图书馆,边跑边说:设计好了,我终于可以回家睡觉了!有一个人因为这个项目不远千里跑到咖啡工厂实地调研,和工程师们交流来优化自己的设计。

  这个项目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平时还有繁重的学业压力,可以说他们牺牲了自己课余和休息时间去做这样一些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乐在其中。这种专研精神和在团队当中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就像吴军在书里说的:当一群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并有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的时候,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学到独特的判断力,这才是通才教育的精髓。

  就像在这个项目里,我们真的没有人教,我们就是自己管自己,做自己小小的一方面一阶段,但是正因为这点,通才教育使我更善于捕捉同学们这些闪光点,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模仿之后,我做到吸收之后可以做到自己来创造。

  吴博士在书中说道:大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以通才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才教育为主的研究生阶段。

  在本科阶段学生们接受的应该是 大行之道(UniversalKnowledge),而不仅是雕虫小技。我自己本科是学工程的,当时申请大学的时候也面临一些选择,当时可以选择商科和金融管理等更适合就业之类的专业,但我并没有去这样选,我觉得我的本科还是经历了大行之道这样的阶段,研究生才从事了自己想要的研究和工作。

  说到“大行之道”,我举个例子:

  有一个朋友是2009年的上海高考理科状元,当年清华保送,同时也收到了香港大学的录取,但是他大一读了一半以后觉得清华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就直接转学去了港大读完了大一,又有一个机会考入了麻省理工大学就读大二,在大四的时候又因为一个交换项目来剑桥交换了一年,交换到我在的学院,因此我认识了他,他学习的是信息工程,大家都叫他:信息小王子。他在剑桥毕业之后,不出所料,去了麻省理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作为一个信息小王子,读的却是生物学博士,他现在已经发了十多篇论文了。

  在本科阶段接受大行之道是多么重要,上次我跟他交谈得之,他说他博士毕业以后准备第二段求学之路,从明年开始攻读长达八年的医学学位,他这个选择对于我并不是很诧异,就如吴军说的:我这辈子读了24年的学,比我总共工作的时间还要长,回过头来看,一些过去比我们读书更优秀,在起跑线上抢到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弃了人生的马拉松,我们能够跑得更远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仅此而已。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我们一生中要怀着时刻学习的心态和冲劲,最重要的习惯要从大学甚至高中开始培养,在大学所要走的路不只读书拿学位这么窄,开篇说到的通才教育,说的就是为了拓宽每一位年轻人的大学之路。

  英美优质名校的区别

  牛津剑桥大学的教育体系和学习生活,美国大学的教育体系和管理系统。

  美国前十所常春藤大学或多或少继承了牛津大学的传统,今天在普林斯顿和耶鲁大学身上依然能够看到剑桥大学的影子,作为剑桥的毕业生,今天重点来说牛津和剑桥这两所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名校究竟有哪些不同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对于整个大学的学制和课程发展,书中评论道:从整个学院的建设过程,可以体会到剑桥大学乃至英国社会发展的秘诀 — 不断地通过缓慢地改良而进步,很少搞跳跃式或颠覆式革命,因此在剑桥大学读书,尊重传统常常比火烧火燎的抓住机会更为重要。

  

  文化底蕴

  

  剑桥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总的学生数量占到了全市长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剑桥郡(县市),包括乡村、边上的一些居民,在剑桥市中心住的人更少,可能占的人比重更高。

  在假期的时候,街上的人其实特别少,像个空城,特别是圣诞夜,基本上一个人都没有。在复活节那个假期,这是一个考试的复习季,街上会经常出现穿着拖鞋和连体睡衣的学生,一看就是通宵了好几天,刚从图书馆出来,匆忙赶去超市购买干粮,为了下一轮的闭关学习,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潜心学术。

  

  个人经历

  

  为了响应“一带一路”的政策,加强国际科研方面的合作,我有几次带中国一些投资考察团来剑桥考察,中国考察团往往无法下手投资,当预期投资回报时间的时候,中国投资方往往把期望值放在五年以内,也就是我把这笔钱投入到这个项目里面,我想在五年内就得到一个可观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是可以带给我商业和经济收入的。

  但是剑桥一个成熟的科研团队和搭建一个完整的项目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因此每次看项目说得都挺好,但是最后往往谈不成,所以我觉得急功近利也是中国大学科研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难题。

  剑桥大学拥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拥有古老的仪式和习俗。

我在毕业典礼上的相片

  剑桥大学毕业典礼的镜头,充满着仪式感,每一个毕业生都会双膝跪地 ,跪在学院最崇高的院长面前,在你所有亲友的见证下接受最真挚的祝福。我能感受到这是对我四年学业最崇高的认可,只有通过这个仪式才代表你真的毕业了,而这个仪式已经持续了八百多年了。

  剑桥所有的草坪,平民是不可以踩的,只有两种人可以踩:第一类是教授 — 大学里有身份的人。第二类是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名,你也可以踩。如果在剑桥的街上踩草坪,说明那个人背景不一般,剑桥传统的正餐有高桌和低桌的区别,高桌只有教授级别的才能做,低卓是我们学生坐的,高桌吃的食物跟我们不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院袍,教授也有自己的院袍,虽然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很古板甚至令人费解,但是我们都会津津乐道遵守的。

  

  学院制

  

  牛津剑桥与其他大学最大的区别,为什么在八百多年的历史如此有名的原因。

  学院其实是学生一个小社群(住的地方),上课会去县里上课,学院里会接触不同专业的人;

  剑桥有三十三个学院,牛津有三十四个学院,每个学院就是小的社群,学生会把学院看成自己的家,终极一生都是如此,学生会对学院保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外我们会说是剑桥大学毕业的,但是同学之间会说我们是某某学院毕业的,我们是某某学院的校友,传统文化体育各种学院的学术擅长,这也是各个学院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展现不同学院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校友捐款建立奖学金都是以学院为单位的,现在剑桥一个比较现代的学院是(DowningCollege)唐宁学院,在19世纪的时候捐款建设成的,还有一个为了纪念(ChurchillCollege)丘吉尔建立的一个学院。

  学院是比大学更好的群体,如果你运气很好,在面试时碰到同一个学院的学长和学姐,可能面试就聊一聊大学生活了,聊一聊大学的教授呀、趣事呀,就会显得非常亲切。这也是一个原因,为什么在剑桥和牛津教授和学生的关系远远要比美国的大学要亲近。

  大学,老师和学生真的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因为大家都住在学院里,而且有时候期末的时候会跟教授一起喝酒聊天,曾经我跟一个获过诺贝尔奖的导师,他的老婆是个台湾人,对中国特别了解,我们晚上吃饭会从中国台湾的政治问题聊到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的不同点,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跟老师的距离会比大家想象的要近很多,这些人这些导师,其实在某个行业可是学术界的泰斗呀。

  学院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就是: 家,两个字形容就是: 社会,学院就是一个熔炉,将青涩的大学生变成能够立足于社会的人,想像一下,如果能够在一个多元化、思想丰富、聪明的社区里立足,我相信他也能在真实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剑桥大学的录取过程

  

  录取是没有一个严格意义的标准,不像高考到一定分数线就一定可以上这个大学这个专业,剑桥有个特殊的环节就是面试,达到他的录取标准之后是要过去跟教授面试的。

  只有在英式教育考试中的佼佼者才有机会拿到这个面试,在面试过程中还要经过层层的筛选,比如经济类有个TSA的笔试来测试你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在通过这些筛选之后才能获得面试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是在面试阶段被拒绝的,这是一个主观性非常强的筛选过程。

  老教授选一个即将跟随自己苦学四年的学徒,如有些人可能读的更久(博士),如果你申请的是数学系,面试官就是你之后学院里的直接导师,如果你和教授特别来电,一眼相中,之后的几年学习就会顺手推舟,毫无压力。

  但是如果招到一个学生特别不合适,这四年就特别不好过,想象一下你每天和导师住在隔壁,每天还能在学院的餐桌上偶遇,说不定还坐在对面,得聊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样的老师选择学生一定会带着百分百的主观色彩来对待面试的。

  总体来说,在好的大学选择上,美国肯定比英国多很多,英国可以说除了G5(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经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这五所顶尖大学以外,其他大学在课程选择方面,在学习生活和就业前景都比不上美国前二十的大学,尤其是常春藤大学。

  讲座后的家长答疑时间

  1

  家长:为什么近几年来,中国学生申请美国顶尖大学越来越难,特别是常春藤大学?

  潘老师:因为咱们体制内的学生真的缺乏成绩单以外的东西,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中国的申请者平均软实力确实有待提高。

  2

  家长:谢谢潘潘老师分享,我请问两个问题:我女儿a-level第一年结束,关于申请大学,目前你有什么建议?

  潘老师:我们团队老师教授的学科涵盖了所有主流国际课程的学科(数学、高数、物理、化学、经济、商务、历史、生物)关于申请择校的话,看她8月份出的成绩如何结合她想学的专业来定。

  敬请期待......

  大学之路: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下)

  

择校课程

  适龄留学生或家长

  通过群助手入群

  国际备考群

  群助手微信号:xiaozhushou02

  入群后请遵守群规则、积极提问互动

  如需商务合作请注明,谢绝无关广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