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铭校长卸任,北京四中迎来新掌门 | 独家

  

  2017年7月13日,对于百年名校北京四中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特别日子。

  就在这一天,今年48岁的马景林校长从前任刘长铭校长手中接过帅任,成为北京四中第28任校长。

  而四中上一次的校长交接,还是发生在14年前。2003年,刘长铭校长从前任校长邱济隆手中接过接力棒。

  北京四中是一所非常特别的学校,今年将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北京四中,多年来以自身的办学成就在海内外享受盛誉,至今四中培养了近3万名学生,其中不少人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绝大多数成为党、政、军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

  目前,四中每年有约300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96%以上的毕业生高考成绩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40%左右考入北大、清华两所著名高校。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四中学生共获得七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在英特尔国际工程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比等国内外科技大赛中,四中学生有上百人次获奖。

  因此,四中的校长更迭,在教育圈内无疑是一件大事。

  

  �� 刘长铭校长

  今年是刘长铭校长进入四中工作的第30个年头。当年他从物理教师做起,从普通教师做到教研组长、教学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和校长,办学经历和管理经验都非常丰富。在刘校长任职期间,北京四中恢复初中部,组建高中“道元实验班”。在刘校长的带领之下,北京四中形成了科学、民主、有序的学校管理体系。

  在圈内,刘长铭校长的学者风范、教育思想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其实,这些年刷爆网络的许多精彩教育观点,比如“把孩子培养成普通而幸福的人”、“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请认真思考你的人生”等,都是来自刘长铭校长的讲话或演讲的内容。

  目前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多的刘长铭校长正式卸任四中校长。今后,刘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智慧和管理理念将在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平台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当天前往参加校长交接会议的部分老师透露,在评价刘长铭校长的工作时,西城区相关部门用了八个字——“劳苦功高”、“居功至伟”。刘校长当天充满深情地向四中老师们表示感谢,他说,四中最大的财富就是富有创造力的教师们。他期待,在新校长的带领下,四中将迎来辉煌。

  

  �� 马景林校长

  在了解北京教育尤其是西城教育的人眼中,马景林是个很多人熟悉的名字,虽然一直都相对低调,但儒雅、睿智而谦和的马景林校长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待人坦诚,说话不紧不慢,富有学者风范。他曾在北京八中工作过16年,从历史老师、班主任到年级组长、教学处主任,再到教学副校长,一步一个台阶,逐步成长起来。期间前往日本留学两年,拥有广阔的国际教育视野。

  在八中做过8年多教学副校长后,2009年马景林出任市级示范高中北京十三中校长,这些年十三中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并成为西城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2015年他担任西城教研体系的“中枢”——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的院长。多个岗位的历练,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管理经验,加上深厚的学养,马景林具有了在更高平台担当重任的魄力、智慧和实力。

  观教君记得,围绕校长的职责和愿景,马景林校长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校长工作的核心应该是“传递幸福”,其中包括掌握知识、拥有一定的智慧、对人的尊重、自己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如何去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氛围等内涵。

  他曾用杜威的“明日之学校”来描述心目中的“好学校”——开放、活力、空间,一个善待师生的地方,一个提升师生智慧的地方,这样的学校让师生获得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拥有优雅的教育,具有和谐的文化氛围。

  在他眼中,教育是可以讲一些“乌托邦”的,从老师到校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但不应缺乏教育的思路和思想,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应该缺乏办法。

  “一所学校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成为丰厚的学校”——历史学科出身的马景林校长对一所学校的“丰富”和“厚重”有着特别的体悟。面对110年的北京四中,年富力强的马景林校长拥有更大的空间去传承、发现和挖掘更为“丰厚”的教育。

  文| 德宏观教

  图片来源| 网络

  声明| 转载须联系授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