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 | 全球人才竞争力:国际趋势与中国表现

  伴随经济转型和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当前各国在人才培养、吸引和留存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更好掌握和比较各国的人才储备、发展和管理现状,总部位于瑞士的人才顾问公司德科集团(Adecco Group)和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自2013年开始,每年联合发布《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2017版的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18个国家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国际人才竞争力格局和趋势。

  一

  核心指标

  《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的测量指标包括以下6大类:

  环境因素(enable) :政府效率、政商关系、政治稳定性、研究和开发投入、信息技术设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劳资合作关系等。

  成长因素(grow):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入学率、高等教育投入、PISA成绩、大学排名、商学院质量、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等。

  吸引力(attract):国内和国际开放度:外国直接投资、国际人才引进力度、国际学生数、性别平等、对少数族裔和移民的包容度等。

  人才存留(retain):税收和养老金、人才存留率(brain retention)、生活方式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职业和技术技能:中级水平劳动力比例、获得技术工人的便捷度、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储备、技能与需求的匹配度等。

  高端知识技能(global knowledge skills):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力比例、专业和研究人员比例、研究机构的质量、创新产出、创业活动活跃度、高附加值出口等。

  二

  主要结果

  2017版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在被统计的118个国家中,瑞士、新加坡和英国分列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的前三位(见下表)。美国(第4位)、澳大利亚(第6位)、加拿大(第13位)、新西兰(第14位)、德国(第17位)、日本(第22位)等发达国家排名也靠前。

表 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前10位排名(2017)

排名

  国家

  综合得分

  1

  瑞士

  74.55

  2

  新加坡

  74.09

  3

  英国

  69.40

  4

  美国

  69.34

  5

  瑞典

  69.14

6

  澳大利亚

  69.06

  7

  卢森堡

  68.66

8

  丹麦

  68.59

9

  芬兰

  68.56

10

  挪威

  68.01

  就国际比较而言,这份报告凸显了以下特征:

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有4个(瑞典、丹麦、芬兰、挪威)来自北欧地区。除了美国和英国,排名前10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较小,表明经济体规模与人才有效管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小国家因为没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经济规模可以依赖,因此它们更重视对教育和人才的投入,以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像新加坡、瑞士这样的人才高竞争力国家,终身教育和技能开发、和谐的劳动关系、较小的性别收入差距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大学排名与人才竞争力之间呈现复杂的关系。美国、英国、瑞典、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排名和人才竞争力均位居世界前10;而瑞典(第13位)、丹麦(第14位)、芬兰(第17位)、挪威(第22位)、卢森堡(第76位)都在大学排名的前10之后。但整体而言,大学排名仍然是重要的人才环境因素——大学排名靠前的国家更有可能培养和吸引顶尖人才。

拥有较高人才竞争力的国家具有一些共性,比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系统、更灵活的就业政策、更紧密的政企合作等

  三

  中国的表现

2017版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报告》中,中国位列人才竞争力指数的第54位,综合得分45.34分,位次较2016年版的调查结果下滑了6位,但领先其他四个金砖国家——俄罗斯(第56位)、南非(第67位)、巴西(第81位)和印度(第92位)。中国在人才培养(如正规教育、终身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第39位),但对人才的吸引力(国内、国际人才的开放度)较弱(第100位)。而在其他指标上,“制度和环境”列第52位、“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列第71位、“职业和技术教育”列第81位、“高端人才”列第27位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虽然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有靓丽的表现,但他们经济成长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国家人力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商业和制度环境、专业人才网络、技能型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另外,这些国家对各类人才的包容度不够也是一个问题。报告指出,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或许是一个好的行动起点。

  (编译:侯定凯)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