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诗词学校:诗才聚中大,书写今风雅

2017年7月19日下午,中山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暑期诗词学校活动在中文堂落下了帷幕。来自46所高校的103位学员及社会各界热爱诗词的40多位旁听学员在诗词学校结下了一段芬芳馥郁的诗缘。十天的诗校活动,不仅是诗词知识的饕餮盛宴,更是师生、诗友之间分享诗词创作与鉴赏心得的平台

诗校校长、中文系张海鸥老师说:“中山大学诗词学校在诗词界历来有‘诗词黄埔’的美称,这是大家对诗校水平和品质的高度认可。每期诗校都选拔高校在校生中最优秀的诗词才俊,邀请目前最优秀的教授诗家,大家共赴中大,进行一番传薪续火教学相长的交流,堪称中华诗词群英会。这种‘薪火相传’也是在弘扬发展孙中山先生当年倡导创办黄埔军校的精神。和平年代多次举办‘诗词黄埔’,正是前贤伟业之传续。‘诗词黄埔’意味着这是一番宗教般的洗礼,是对国人栖居境界的诗意提升,它还带着诗家对未来诗词界的期许。”

本次诗校以“高贵典雅”为校训,以崔颢《长干行》为校歌。在张海鸥老师看来,“高贵典雅”即“高贵其神,典雅其形”,若借用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说法,可表述为“高贵其肝肠,典雅其色貌”。“高贵典雅”并非高傲自骄,而是指富于学养、高雅庄重的精神气度,通过古典诗词的熏陶学习提升文化修养,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人格。正是由于对诗词的热爱和对高贵典雅的追求,大家才从全国各地来到中山大学中文堂,相逢源于诗词,远方也将由珍重的诗心维系,校歌《长干行》的寓意也在于此。在开学典礼上,诗校校长彭玉平老师带领学员们用吴语吟唱了崔颢的《长干行》。各地青年才俊相聚中大,共享诗词之美,这份因诗结缘的美好在校歌《长干行》的吟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诗校校长彭玉平老师带领大家吟唱《长干行》

  

开学典礼后师生合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大诗校之缘起,并回顾本期诗校的精彩瞬间

  一片诗心软,唯恐失遗珠

  ——诗校缘起与简介

张海鸥老师主持的诗词学校是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部分内容。2005年9月,吴承学老师、彭玉平老师和张海鸥老师提出了“中华诗教当代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方向和课题,并赋予传统“诗教”以现代内涵:教诗以育诗才,育人以立诗心;体察宇宙之浩大,升华个体之卑微;光大人心之高贵,化解俗世之鄙陋。

2009年,中大中文系举办了诗校一期,招录学员77位;2014年,举办了诗校二期,招录学员106位,前两期均由广东省教育厅立项资助。本届为第三期,由中大立项部分资助,中文系“陈永正诗教基金”承担部分经费。

张海鸥老师坦言,第二期和第三期诗校招生计划都是六十人,而报名且合格的人数实在过多,老师们都因为“诗心太软”,希望接收更多热爱诗词的学生参与学习,最终都扩招到一百多人。前两期诗校学员除了在校生之外,还有青年教师。本期诗校则多数是硕士研究生,还有博士生和本科生。除了招录的103位正式学员外,还接收了40多位社会各界的诗词爱好者作为旁听学员

每期诗校所邀请的授课老师都是著名的诗家和学者。本期授业的老师除了来自中山大学的陈永正老师、彭玉平老师和张海鸥老师,还有南京大学的程章灿老师、北京大学的钱志熙老师、武汉大学的王兆鹏老师、台湾成功大学的王伟勇老师、暨南大学的伍巍老师等知名学者。

诗校名家云集,每次课前半个小时,有着180多座位的中文堂207教室基本座无虚席,晚到者只能另搬椅子在门边听课。看到大家学习热情如此高涨,张海鸥老师决定把授课地点移至105室,以容纳更多学员。

  

课堂座无虚席

  杏坛消酷暑,砚池起清风

诗校中,每位老师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每位老师的课堂演讲都异常精彩。

陈永正老师年过七旬,素衣翩翩、鹤发童颜,以《独抱诗心》为题做了精彩演讲。课堂上,陈老师精神矍铄、妙语连珠,典故信手拈来,他说道:“真正的诗人是‘独抱琵琶’,《昭君出塞》云‘我今独抱琵琶望,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其中‘独抱’二字最得我心。”

“古之学人为己,今之学人为人。”在陈老师看来,“独”即“为己”,独坐书斋,写诗,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抒发个人情志。郑樵《通志略序》云:“诗者,人心之乐也。”诗人作诗,首先是“道己一人之心”。

陈老师认为,2000多年来,华夏崇尚君子之学,而君子需要养成。有诗心,便是好种子,便值得培养。何谓“诗心”?陈与义诗云:“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如果对外物变化不敏感,见落花不落泪,则无诗心;反之则是有诗心,将内心之感动写出来,可感动他人。诗心又要如何养成?一是读,读圣贤书、古人诗,以增学养,再辅以诗法、格律的学习二是吟,学音律,通过吟诗增加对诗歌的理解,感受诗之音乐美,若能母语(方言)吟唱更佳

陈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诗法与学诗之具体途径,强调现代人学习诗词写作应该师法古人、从摹仿入手,从中揣摩古人如何用典使事和传情达意。

  

陈永正老师授课

这次诗校还请来吟唱名家王伟勇老师。7月11日上午、12日上午,王老师连续授业,为学员讲授《诗词吟唱》和《依字声行腔——谈诗词的声情之美》。每次课三个小时,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大家沉浸在他时而低回慢咏、时而激昂浑厚的吟唱声中,如醉如痴。他为学员详细辨析了“念” “诵” “吟” “歌” 和“唱”的不同,讲解了吟诵的基本规则,并进行了实际操练。学员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慢慢学会了如何给不同体裁的诗词断句找节奏点,以及如何正确依字声行腔进行诵读和吟唱。

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吟诵的心得体会,并现场吟诵了闵南调《将进酒》《春晓》、鹿港调《静夜思》、客家调《客至》、宜兰酒令《赠刘十九》和天籁调《出塞》等诗词作品,教授学员吟唱张继《枫桥夜泊》和温庭筠《菩萨蛮》。学员们通过吟诵拉进了与唐诗宋词的距离,整个课堂回荡着大家低吟浅唱的美妙声音。

  

王伟勇老师授课

此外,彭玉平老师《政治、病痛与文学——以欧阳修为中心》、程章灿老师《“半”字的诗学与美学》、周裕锴老师《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伍巍老师《平水韵韵部分析》、王兆鹏老师《诗词的审美层次》、钱志熙老师《如何提高诗词创作艺术》、施议对老师《倚声填词的前世与今生》、熊东邀老师《诗词医案》、张海鸥老师《诗词的叙事纹路》、钟振振老师《诗词的巧思与案例分析》、徐晋如老师《用典使事的原则与方法及题咏之例》、胡晓明老师《诗哲学与诗美学》等课程,或追根溯源、爬梳文献,或引经据典、详析案例,或建构理论、开拓视野,均启人良多

  

熊东邀老师配以动作,生动诠释苏轼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个动词之妙。

  佳人成雅集,夜月正清圆

——三次雅集剪影

本期诗校于7月13日晚、16日晚和19日下午举办了雅集活动。诗友们各展才艺,或舞姿翩翩、婀娜动人;或歌声曼妙、余音绕梁;或吟咏性情、引人沉醉;或琴声琤琤、悠扬婉转。

三次雅集,掌声雷动,气氛热烈,老师们也上台表演,如:张海鸥老师吟唱《暗香》,同时配以学员王若诗的伴奏;王兆鹏老师吟诵杜甫的《登高》;徐晋如老师表演京剧《追韩信》等等。学员方面,罗恺文表演昆曲《泣颜回》;程瑜表演筝曲《勿相忘》;中南大学吟诵社表演《岳阳楼记》的唐调吟诵;闫赵玉表演古典舞《粉墨》……各有亮点、让人陶醉。每一次雅集活动也是学员们彼此交流学习的好机会。除了个人表演之外,现场还准备了节目《清茶献恩师》,气氛既温馨又感人。

  

学员林美娟《蒹葭》吟唱及闫赵玉伴舞

  

学员陶慧昆曲演唱

  

学员明笑光古琴演奏

  

学员王雨虹《越人歌》、民歌《新疆英兹》表演

  清韵相酬唱,师资点化开

——线上交流诗艺增

本期诗校要求学员提交十首诗词作业。除此之外,偶有感触,学员们也会在“中大诗校三期”微信群上发表自己创作的作品老师们也乐于点拨指导

为鼓励学员们创作,张海鸥老师在群上发了十九首《采桑子》赠予前来授课的每位老师和为诗校活动辛勤付出的博士生刘梓楠和黑白同学,诗词不厌百回改,老师不厌其烦,一改再改,为学员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张老师在群上和学员交流

  

  

胡老师在群上和学员交流

  

徐老师指点学员

  江湖烟雨阔,相期续诗缘

——学员感想摘录

优秀学员罗恺文(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从上海来到岭南参加中山大学的暑期诗词学校,现场聆听了许多诗词名家的教导,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最深的感慨,是张海鸥老师提出的校训“高贵典雅”,学习古典诗文,更重要的是学习古人的君子人格和典雅的审美情趣。学诗多年,对于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越来越清晰。我想我们应当怀有对诗心的坚守和尊重,不一定要写诗,但却不可无诗心。

优秀学员叶益彪(中山大学硕士生):这期诗词学校云集名师,甚至请来了名宿陈沚斋先生及其关门弟子徐晋如先生。陈、徐二先生,与大学生诗词大赛、岭南诗词研习社及诗词学校的渊源,已传为佳话。听他们的课,受益匪浅。参加这期诗校,认识了许多老师和同学。非常感谢张海鸥老师,他为诗校奔波操劳,厥功茂焉。期待诗校愈办愈好。

优秀学员陈凌波(南京大学硕士生):诗校的课程安排紧凑合理,无疲惫感。名师授业,实为享受。比如,彭玉平老师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欧阳修的词作,新颖有趣;程章灿老师深入探讨了“半”字的诗学和美学意义,启发我们更自觉地发掘诗词语汇的深意,以研究推动创作;王伟勇老师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讲授吟诵,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伍巍老师是研究音韵学的专家,他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好几个几乎是盘踞在每个诗词创作者心头的诗韵疑题,听完使人豁然开朗。除了知识上的收获以外,我们还从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动人的精神魅力。此行种种收获,难以具陈,感恩所有,衷心祝愿诗校越办越好。

旁听学员张刃(原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系,现于深圳工作):此次得以参加诗词学校的学习活动,倍感幸运。本次诗校课程安排科学合理,诸名师理论与实操并重,择精要而倾心以授,遂致收获颇丰,得以初窥堂奥。感悟如下:要心存敬畏;要抒个人之情;创意为要;雅言以正,力避恶俗;创作务求体格神致;诗词皆重深美闳约、含蓄蕴藉。

  

学员代表上台领取结业证书

  诗魂何处觅,风雅醉中收

——第三届诗校优秀作品选

每期诗校的教师讲演稿和师生优秀作品都会汇编成书《今风雅》,以作纪念。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今风雅》已经出版,第三期正在筹备中。现选摘诗校部分优秀作业,以供赏鉴

  登钟山碧云亭(刘驰)

  遥登绝顶自崔嵬。天地苍茫到此回。

  山势漫如龙睡醒,涛声渐被月呼来。

  千秋已共东流远,万阙重临北斗开。

  唯有云峰心不竞,风光高占一亭台。

  寄京中大兄(刘天宇)

  京华倾盖一樽酒,别后三年不举觞。

  人似杨花千处落,世如秋色一般凉。

  忍看曲学著盈尺,难使石心随鹜行。

  自是数奇何足忾,思兄此际断肝肠。

  过光孝寺(陈泽森)

  雕栏画栋映苍苔。古寺经声隐隐来。

  自是红尘非到处,狸奴慵睡听花开。

  谷雨怀郑君居彬(叶益彪)

  庚寅我作江南游。凭君借予一榻休。

  午后起身帘底坐,风吹山雨过湖楼。

  平生所见此少有,共办雨具寻扁舟。

  岛雾草烟看夏深,海中数点为鼋头。

  今日隔雨长檐下,凉恩到骨无不雠。

  我久江城曲肱住,知君青衿何淹留。

  无题(匙可佳)

  荃蕙经年惯别离。涉江空望燕依稀。

  东山歌缓兼闻鹤,南浦云闲偶湿衣。

  雪满高松风欲定,月融沧海露初晞。

  美人莫恨隔秋水,青鸟红巾朝夕归。

  喜迁莺 (龚敏)

裁红布翠。问故宇熏风,故人居起。临纸心慵,含歌意敛,枯坐斜阳春尾。庭隔市声繁暑,闲看沿墙爬蚁。暮云外,鹤嘹唳,为写者回幽意。

阑槛今谁倚。落日楼台,还记同听水。北苑金樽,西泠艳萼,游赏曾疑前世。落拓重城岁月,君在江南篷底。梦初近,又迎梅雨点,隔窗敲碎。

玲珑四犯·题《山中白云词》用玉田韵时闻西湖大雪 (罗恺文)

霜醒梨魂,趁第几花风,竞绽琼树。曲径烟波,渐满水天生处。谁念柳暗潮平,待舣舸,此间深住。只昔时,却恨归晚,几缕春声都误。

白云未续哀吟苦,绕寒梅,古今无绪。游情自与前朝约,横笛故国风雨。休怨雁迟梦促,看片月,乘涛飞去。听劫余清响,雪滿山,鸿知否。

  踏莎行(陈凌波)

草近幽池,莺迷深坞。轻寒遮断游丝路。酒阑歌罢暗销魂,楼高立尽斜阳暮。

白日惊风,青春逝露。可堪絮影飞无数。木兰花共木兰舟,如何分堕天涯去。

思佳客·与乾社诸友岭南雅集分韵得枝字后与笑人岑寂允成君蒙瓿斋夜泛珠江因以记之 (闫赵玉)

小甑丝糕佐旧醅。琼笺新叠试分题。海风吹帽宜嘉会,簪盍盈尊叹久违。

歌畹晚,夜何其。此生绝似梦来时。可怜心事如江水,流向天涯各不知。

湘月·庚子乘游轮夜泛珠江同调玉斋允成君蒙瓿斋 (郑易焜)

暝空皎月,泛夷犹画舸,波冷无主。气詟蛟鼋,尚梦稳、百载残棋如许。巨栋流虹,高桥飞岸,过眼抟风去。栏杆孤倚,荡游恐失天路。

回首哲思欧情,移窠换碧,有红桑朝暮。海客重来,叹短鬓、何奈聊萧吹雨。席卷涛回,飘摇鹤唳,事往凭谁阻。人间长夜,一望漫减零绪。

彭玉平老师在诗校开学典礼致辞的时候说到:“诗词居然让全社会的情绪兴奋了起来,按说这对于一个研究诗词的人来说,应该高兴才是。但我真的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我一直觉得诗歌本应是一种浸润在血脉里缓缓流动的精神与韵味。诗歌应该是镇定剂,而不应是兴奋剂,过度的追捧和冷落,都不是诗歌的常态。我因为担心诗歌有可能被过度冷落,所以我宁愿她不要被过度热捧。”

在当今诗词热的时代,中大诗校秉着对诗词本真的热爱和追求,成为诗词界、成为社会的一股清流。正如张海鸥老师对诗校校训“高贵典雅”所阐释的:力求在太多卑贱时追求高贵,在缺乏教养时倡导敬畏,在太多粗俗时崇尚优雅,在过多冷酷中舒展柔软,在太多污浊时珍重清流,在过于功利时持守诗心。

  

诗校校长张海鸥老师致辞

  

诗校校训:高贵典雅(学员赵迦颐赠)

采写:刘琼芝

责编:MY

编辑:薛思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