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告诉你,未来的学校与课程……

  xinwenbeijing

  当下,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今年两会上,人工智能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日前,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也深深影响着教育的变革。———编者

  

  人工智能时代,如果学校、老师还是用过去的经验来教今天的学生,无疑会被时代抛弃。面对汹涌而来的人工智能,我们的教育怎么接受智能社会的挑战?当务之急,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设计未来的学校,开发未来的课程。

(一)未来学校的模式形态

  

  ◎未来的学校,是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开放学校

  未来学校,应紧跟当下社会慕课、微课程的浪潮,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让偏远山区的学生也能在网上找到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尽管现在的优质课程资源还不够充足,但未来我们将可以在网上找到任何一门教材、任何一节课的优质课程资源。

  在同步课堂和在线教育的冲击下,优秀师资实现共享。今天人大附中的同步课堂已经开到了新疆、宁夏、贵州等西部地区的薄弱学校,而在线教育则让学生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在网上看到优秀教师的授课。未来,独立的教师群体将会崛起,一大批“身怀绝技”、具有冒险精神、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教学的优秀教师会从公办学校走出来,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扩大教育供给,推动在线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学校将会成立更多的课程中心、学习中心、资源中心。所有学校将会在更加开放的环境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采用O2O模式来办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享受社会上优秀的教育资源。比如,目前北京市教委面向初中生提供的“开放性科学实践课”,采用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优质科技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线自主选课,然后再到大学、科研院所、博物馆或者高新技术企业去上课,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最先进的设施设备,也能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的手把手指导,实现了对传统科技教育的超越。

  美国著名杂志《连线》主编凯文·凯利指出,“把最不可能共享的资源实现共享,这就是未来最大的机会”。尽管现在的教育资源共享看起来还是初级,但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互联网正在重构学校的教育功能。未来,互联网将彻底打破学校封闭的办学体系,学校将变成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的“淘宝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未来的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

  未来学校,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固定,随着课程的不同,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和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而学校本部则更多是提供学习环境、成长导师以及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最终,学校将突破校园的界限,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

  未来的学校,倡导“人本位”为基础的教育

  2009年,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委员会在正式提出的“21世纪学习框架”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包括“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和“生活和职业技能”。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也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总体来看,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教学结构的内在基础。现在,已经有学校在这方面开展了富有想象力的实践探索。

  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开展的选课走班制,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创立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供学生选择。在这些课程中,除了少数的必修课外,其余大部分是选修课程,所有课程排入每周35课时的正式课表,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上课时段,真正做到自主选择,一人一张课程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通过课程整合,将学校原来的十二门课程整合为五门课程,施行跨学科教学,取消了统一的上下课铃声,取消了全校统一的大课间活动,让每个班级从听令行事变为自主安排。教学也从“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了“半天学半天玩”,每天上午学习学科课程,下午全部是专题实践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社团选修活动等,学习与活动相互融合。

  这些来自一线的创新实践正在给传统教学结构带来冲击,未来的教学将会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重建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这将成为未来学校变革的主导趋势。

  未来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私人定制模式

  今天,传统学校的组织形态优势正在退化,而劣势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凸显,尤其是标准统一、组织固化、运行机械以及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缺陷更是让学校教育饱受质疑。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学校组织形态。

  比如,由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人投资的Altschool,依赖信息技术深度参与,建立了有效的信息系统,快速响应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并通过反复跟踪、修正,获得了最高效的学校运行方式。在这所学校,无论学生处于何种状态,他们都会得到一个定制的适合他的课程计划,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Altschool采用混龄教学,模拟真实的社会生态,帮助孩子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学校建立了理事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设计,充分考虑社会和家庭的合理诉求,让教师与学生、家长一起合作“策划”课程,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的学校将打破固化的组织形态,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灵活的教学安排,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者固定的课程结构;打破现有的学制,加强不同学段之间衔接,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自主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把学校经营成一个科研“大作坊”。

未来学校的课程整合

  

  未来学校如何开发课程?未来学校如何教学?

  我认为,未来学校的课程不是独立的,更多是整合的。在这种整合的课程体系上,教学应呈现以下特点:

  教学倡导深度学习。这是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互联网之前的大学,教授站在讲台上对着所有人讲,而现在老师的角色变了,学生的学习媒介也变了;以前,老师是中心,现在更多的是让学生做展示;之前的课堂全是书,现在有大量的电子信息。如果老师还按原来的教学方式传递信息,是没有人听的;以前,所有的学生都记笔记,是因为怕丢掉知识点。现在则不同,因为,在这个时代,信息是共享的,学生自己可以上网查。所以强调深度学习就意味着老师的作用不仅是传递信息,更要把碎片化的信息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知识就是事实和程序,老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事实教给学生,灌到学生头脑里面。所以,大家坚信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谁有更多的知识和程序,谁就有学问。但今天这句话要重新考虑,有知识就一定能发挥力量吗?

  深度学习贵在整合信息。深度学习的方法一定是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数字化的运用。深度学习最典型的一个样本,就是美国式的翻转课堂。未来的学校,实际上就是尽量利用信息的技术把低层的东西交给学生去自学,然后更多的是实践活动。所以未来学校和传统的学校课堂不同,传统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下层,未来学校的则都在上层。

  未来学校最重要标志是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在教育中,技术永远只是手段,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学校培养人要通过课程来实施。而课程是非常具有时代特征的,每个时代的课程基础不同。但三种趋势将会对未来学校课程构建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数字传输,二是兴趣驱动,三是技能2.0。

  未来,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将成为推动教育深层变革的主动力。教师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测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和最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探索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从而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当人类社会全面迈入信息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用。但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素质,将最终沉淀下来。

  (作者系人大附中特级教师、教授,华夏幸福教育总顾问、督学,上海师大嘉善实验学校总校长)

  

■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编辑部出品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