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事关每个学子的高考,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学和复习的质量及效果。
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年度县级教学能手韩亮老师的一节复习课,有些想法,形成一片拙文,与各位探讨交流。
一、韩老师本节课教学流程
1.导入:采用的是“旧知复习导入法”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其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请同学起来回答及在黑板上书写“联系观”知识框架。)
2.新课复习:
﹝1﹞学生自学
——给学生6分钟左右时间,组织学生对照课本,梳理、拓展具体知识点。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学生提问
——通过看书、思考,同学们在发展观上还有那些困惑呢?
(给学生2分钟左右时间,思考所提问题,并起立向老师提问。)
﹝3﹞构建“发展观”知识体系
(教师讲解)
实质
普遍性
发展途径
状态
﹝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讲解“发展观”需要注意的问题:
(1)发展的实质
①区别运动、变化、发展
②区分新、旧事物
(提示:认识一个概念,不仅需要从正面理解,还应从反面或错误说法角度来把握!)
(2)发展的途径
①区别三个概念:道路、趋势、途径
②知识要细化,比如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原因。
(联系月考试题“网络约车为什么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来加深印象。)
(3)事物发展的状态
①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②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强调)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4)发展的原因
①矛盾:动力和源泉
②辩证否定观:揭示事物发展的具体形式。
(5)发展的方法论
(课本知识外补充)
①坚持适度原则
②学会优化结构
3.课堂练习:消除盲点、高考真题、命题预测(学生课前已做,在订正答案中个别讲解)
二、听课后反思
1.需要借鉴的经验: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上一课旧知的导入复习,还是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以及新内容重要考点的强化,课堂的练习,始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发挥。
﹝2﹞科学处理老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种主体地位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讲”。没有老师的“讲”,学生在学习知识中的疑惑就无法得到解决,也就谈不上学习效率的落实和提高。
老师的“讲”,不是纯粹的 “讲”,必须是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进行的 “讲”,教师懂了远远不如学生真正懂了,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老师的“讲”,也不是传统的从上课开始讲到下课,而是在设置合理问题中,引导着“讲”。带着问题去“讲”,去调动学生,发动学生学会学习。
﹝3﹞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有机结合
我们的教学,绝不是课本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用韩老师的话讲,就是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去讲教材。在新课学习和高考复习中,课本上没有的该拓展必须拓展,比如本节课关于发展的方法论,课本上只有两条,但“坚持适度原则”与“学会优化结构”很重要,学生做题经常会遇到,这就必须给学生从广度上拓展到位。
关于知识深度问题,也不可忽视,比如发展的原因,传统上一般老师包括我,只会讲到其动力和源泉是矛盾,但辩证否定和发展的关系,估计会涉及不到,或讲的不够。
而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则需要我们老师静下心来,认真搞好教研,扎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水平,否则谈什么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仅仅知识一句口号。活到老,更要学到老!
2.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无定法”,每个班有每个班的实际,不同学生实际也不同,教师的性格、风格也各异,因此对于其他老师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决不能照搬。韩老师本节课上课对象是高三复习班,学生基础好,反应也快。如果不考虑到这个实际,不加以取舍,直接模仿,拿来给我的重点班和普通班上,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只会是“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