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富”起来了而家庭教育不跟上,就是在把孩子推给互联网!|育儿

  一年一度的暑假来临了,家长们要去上班,孩子却拥有大量空闲时间,很多教育问题就暴露出来。时间无处打发,开始网络聊天,网上游戏,面对网络里铺天盖地的密集信息,家长面对互联网犯了难,堵还是疏?

  网络社会,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网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小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抵制网络带来的伤害,但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自身网络素养不足,甚至他们自己也沉迷其中。

  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孩子,家庭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

  7月1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现代教育报社主办的 “转型时期的亲子关系构建”家庭教育主题论坛在京举行。知名教育专家、京城中小学校长及家长代表齐聚,共议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陪伴,助推家庭教育全面转型升级。

  那么,家庭教育该去往哪个方向呢?怎么才能构建新时期的亲子关系呢?中教君把会上专家学者的观点整合了一番,来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呢?

01

  家长的态度决定这场“拔河比赛”的胜负

  让我们手足无措的不是“互联网”而是“富”起来的教育

  互联网为我们的社会包括家庭教育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变化:家庭由大家变成小家、由穷变富,由封闭走向开放。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感慨,现在生活变富裕了,家庭有什么好东西孩子可以吃个够,即时满足,导致今天的孩子缺少自制力,在互联网时代就不堪一击。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则认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家庭教育,一个是社会教育。我们在转型期遇到的问题,一是家庭不断地放弃自身的教育场所,把教育推给社会。二是我们汲取了大量教育苦孩子的经验,但是对教育富起来的孩子,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没有太多的经验

  如何搞好“富”起来的教育呢?

  李文道觉得,对于我们的孩子——新一代的互联网土著民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割舍。所以,即便你认为互联网是“狼”,也要让孩子学会“与狼共舞”。

  因此,父母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这个时代社会转型期带来了价值的混乱,包括互联网削减了父母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应用领域对生活的影响越大,家庭教育就越重要。

  可以开发一些亲子游戏,里面可以有一些设置,防止孩子和父母成瘾等等。学会跟孩子一起去玩儿,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通过父母来学习我们如何来控制我们自己,来延迟满足。我们的孩子目前大肢体运动是比较差的。电脑游戏,手机游戏都是小肌肉动作。所以将来虚拟现实,有那些肢体性的游戏,会更好一点。如果说能以家庭的形式呈现的话会更好。

  而吴颖惠则是把“富”养孩子的钥匙交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手上——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格和风尚。这种家风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道德品质,道德风貌。家风最终还要影响到家庭教育。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同的追求和想法。是家家有家风,每个普通百姓家庭都有。

  家风的形成,无关乎匹夫,无关乎文化,但是关乎于德行,关乎于仁德和修养。所以一个优良的家风是优良品德修养的前提,通过对孩子的耳濡目染,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因而,家庭的认知、格局、心胸、视野,影响着一个家庭的风气,影响整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的时候一个家庭的不快乐影响一个孩子的不快乐;一个孩子的不快乐,影响一个家庭不快乐。所以这两代之间,或者一个家庭跟一个孩子之间都是双向成立的,在家庭教育的领域也是双向的,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教学相长。

02

  

  家长与孩子无法分割

  “问题孩子”背后往往站着“问题家长”

  王莉萍是北师大附中校长,她认为,家庭教育是亲子关系当中无法去除的一部分。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问题家长。

  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家长他本身做的不好,孩子潜移默化就学下来。还有一类,看家长很优秀,但是他没有重视家庭教育,所以他在亲子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使得孩子长“歪”了。

  家庭教育分为这几个阶段:

  第一,刚刚出生的小婴儿。0-1岁是一种抚养关系。指的把这个生理及心理上未成熟的幼小子女长大,使得他们能够生存下来。

  第二,1到8岁,这个阶段还是管教,协助子女学习,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得他们成为比较健全的个人。

  再往后到18岁,这个阶段就是培育,帮助子女获得机会和社会活动经验,使其具备社会生存的经验和信心。

  18岁之后,如果你做的好,你永远可以跟孩子一起平视着长大;如果做的不好,小的时候他是在仰视你,18岁的时候是平视你,再往后是俯视你。

  要教会孩子遵守社会规范。只有社会规范边界划清楚了,孩子才能拥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因势利导,让他向上,向善。还要与孩子共情,知道错误也罢,不足也罢,有他的合理性,你要基于他的起点,慢慢引导他向正确的方向行走。所以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叫既有规矩,又能独立思考。

03

  

  父母子女并非生而亲密

  没有陪伴,父母与孩子就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在过去传统的家庭里,家庭常把教育权让渡给学校,很多家庭以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所以很少有父母能跟孩子一起来学习和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认为,一个好的家庭,对于一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家庭关系里亲子关系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关系。

  怎么能建立起良好家庭亲子关系呢?家长要解决这四个问题——共读,共写,共享,共同生活——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共读是因为只有共同阅读才有共同的语言和愿景,有共同的价值观。

  共写则是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两翼,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前行的,而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写作是真正思考的开始。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读、共写,即使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全世界的家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没有共同生活就不可能有共同的语言。孩子跟父母共同生活,最根本的核心是知识的陪伴。其实对孩子来说,父母亲最有价值的,给孩子最重要的财富,共读,共写之外就是陪伴。

  当然最关键的是共同成长。实际上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过程中,本身也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父母的成长,才能真正的引领孩子的成长。在过去甚至现在都有很大的问题,很多父母亲、老师都把成长看做是孩子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其实恰恰没有成人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这个非常关键。所以共同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最好的成长,也才能真正带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会上,家长代表黄鹂就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视的就是有质量的亲子陪伴。所谓有质量的陪伴,首先看父母的态度,人在心在,全身心的陪伴。其次,在陪伴的不同年龄阶段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比如,在周末充分利用互联网,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高质量并且与孩子学习相关的节目。

04

  

  “子不教,父之过”,

  现在看来父母的“过”可能在未向儿童学习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孙云晓就认为,父母必须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没有父母的觉醒,没有他们的成长与担当,教育是不好的。

  《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传统概念没有错。可是别忘了,老子有一个观点: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就是说“能做到像婴儿那样无虑无邪、专心致志、精气清静而柔顺吗?”

  所以,问题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不要向孩子学习?可能在这个时代,构建新亲子关系的一个要点就是把教育孩子和向孩子学习结合起来。

  一是因为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青少年如虎添翼,现在的生活上博客,上微博,上微信,甚至一换手机没有年轻人帮助简直玩儿不转,只有依靠年轻人才能够适应。

  二是因为儿童本身的天性需要大人去发掘。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父母如果不能够重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不能发现孩子的变化和优点,或者说不能向孩子学习就很难去教育孩子。

  总之,“富”起来的教育,给了我们的孩子前所未有的学习便利,随便在网上打出一道试题,就可能看到不同的人写出的不同解题思路;随意输入一个名词,就可能较为准确地了解这一名词的意义,历史演变等等信息,这在家长小时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同样,我们的互联网小“原住民”们,也比父母小时候面临更多的诱惑。把孩子推向无所事事的游戏,还是孜孜以求的学习,这背后的差距可能就来自家长教育是否跟上了教育变“富”的节奏。

  实习编辑:肖宁静

  编辑:赵利 齐晓君

  责任编辑 | 齐晓君

教育,要用“广角”来看

  我们开辟起了一个新的主题,那就是教育类话题优质原创内容的刊发。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更多优质教育类原创内容;

  在这里,你可以发现有意思的教育类自媒体公号;

  在这里,你可以从不一样的视角看教育。

  让我们在这里遇见更多的朋友,让我们在这里用广角看世界。

  优质+原创+教育+自媒体,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个周日与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欢呢?

  各位老师、家长,如果您平时也关注了这样的公号,如果您在平时发现了这样的文章,中教君也欢迎您分享给我们。说不定在下周,我们也会推送给更多的朋友的!

  各位自媒体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日出现在中国教育报微信的平台上,我们也欢迎大家来自荐!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中教君呢?您只需要将您想要推荐的文章链接留言发送到我们的后台,如果您觉得留言推荐不够靠谱的话,我们也欢迎您发送文章链接到我们的邮箱:zgjybwx@163.com

  我们下周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