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号称中传史上
“最高大上小学期”的“潜水员”身影吗?
今夏,新闻传播学部的学子来到欧洲,
续写“水下摄影小学期”新篇章。
除了“下海”,还要“上天”,
实现了中传无人机在欧洲大陆的首次飞行。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中传学子
在欧洲的首次航拍!
点 击 观 看 航 拍 视 频
中传欧洲大陆首飞:
航拍实践、海外探索
从威尼斯彩色岛的异彩纷呈,到圣马可广场钟楼、教堂的神圣庄严,再到克罗地亚海畔的无限风情,无人机的每一次升空都带给团队惊喜。当无人机的嗡鸣之声响彻亚得里亚海畔,螺旋桨带起清风,令人驻足仰望的,不仅仅是航拍技术,更是中国学生运用全媒体拍摄的新鲜视角所带来的更多探索。
深度参与国际顶级艺术盛会:
艺术熏染、心灵感悟
本次小学期团队将参与、经历5场国际影展,其中具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它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世界三大艺术展。
在威尼斯双年展,中传团队参观体验了英国馆的戏剧感、韩国馆的现实重构、日本馆的新奇视角、德国馆的超级创意、中国馆的不息生机……这里有中国艺术家精心设计的“不期之美”,有德国艺术家别处心裁的文艺致敬,有比利时摄影师黑白胶片下留存的时光……
在这里,师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艺术所带给人的感官体验,并尝试将对艺术的理解上升到国际视野。这不仅仅是一次绝妙的体验,更是一次对艺术创作思考的理想契机。在更多元、更先锋的艺术形式冲击下,团队试图寻找创作的内在精神和思想依托。
抵达克罗地亚之后,水下摄影实践团队在训练间隙,来到克罗地亚里耶卡市参加了“里耶卡摄影艺术交流展”开幕式。克中友好协会秘书长、前克罗地亚副总理夫人赵丽塔女士,以及里耶卡摄影家协会主席Bratislav Božic出席了本次开幕式。我校代表团同学与展览艺术家、友协领导、摄影师进行了亲切的沟通和深入的探讨。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团队又进一步参与“卡斯塔夫市水下摄影影展”、“诺维萨德摄影艺术展”等重要的国际艺术盛事,其中“卡斯塔夫市水下摄影影展”展出的作品正是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水下摄影团队的摄影作品,届时克罗地亚卡斯塔夫市市长也将亲临现场致辞。
媒体新技术探索 全媒体专业视角
创新视角、专业创作
★★★★★
关键词: 国际视野+专业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夏季学期欧洲水下摄影工作坊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和诺维萨德艺术学院联合举行的小学期暑期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在意大利威尼斯、克罗地亚奥帕蒂亚市、里耶卡市等多个城市展开包括无人机航拍、水下摄影、智能终端联动拍摄等技术在内的全媒体拍摄技术探索,开启了新闻传播学部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优势。
加油!
(传传为你们点赞!!)
“上天”的航拍结束后,
“下海”的水下摄影当然也火热进行,
快来看看传传带来的第一手资料!
其实,在出发前往欧罗巴大陆之前,我们的水下摄影团队就已经在专业泳池中进行了潜水体验和实践培训。“潜水员”们跟随者专业潜水摄影师的讲解和指导,戴上潜水面镜,插上呼吸管,穿起脚蹼,开始水下第一帧拍摄。
带着对大海的向往,水下摄影摄影团队抵达克罗地亚奥帕蒂亚市的第一天,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摄影教授Ivan Karlavaris就上了海外水下第一课。课堂上,教授具体讲授了水肺潜水的具体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须知。Ivan Karlavaris教授已有几十年的潜水经验,这也是他第二次带领新闻传播学部的“潜水员”们进行水下摄影活动。
当夏季的海风热情地吹拂在蓝色的亚得里亚海的时候,水下摄影团队开始在克罗地亚的第一次正式下潜。水下摄影教练Bojan带领教练团队教授各位潜水同学如何借助全套水肺潜水装备进行深潜。
水下摄影团队的作品里影像清晰,构图准确,不仅记录下了海中的各种生物——鱼群、螃蟹、海胆、海参、海星等,还从容地拍摄出了各种潜水时的人像作品。同时,他们还学到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敬重大自然的规律,感受海水的生命气息,潜水者才能更好的完成影像创作。
水下摄影的第三天,新闻传播学部的水下摄影团队来到了克罗地亚最大的岛屿——克尔克岛。克尔克岛的水下生物更加丰富,海水更加清澈,“潜水员”们兴奋下潜到更深的海域中,随之带来了更加精彩纷呈的作品。
水下摄影教练Bojan称赞道,“潜水员”们经过几天的潜水训练,在水下摄影得越来越从容,相比于第一天“下海”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他也期待着新闻传播学部的水下摄影团队能够始终怀揣着对水下摄影的热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穿插在水下摄影之中的旅程,竟然还有一份意外的精彩收获。在克罗地亚卡斯塔夫市的KVARNER9影展中,展览着众多水下摄影优秀作品,其中包含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水下摄影团队的10幅优秀摄影作品。卡斯塔夫市市长Mate Mostarac 、和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的众多摄影家都出席了这次展览。
当看到展览中那熟悉的老师和师哥师姐的名字和作品时,心中涌现的是莫名的自豪与骄傲。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看到了熟悉的影像,这充分展现出了实践的必要性,以及团队摄影的高水品与高质量!
翱翔在苍穹之上的美,潜藏在深蓝之中的奇,
体验过“上天”的恢弘景观,“下海”的奇妙感受,
团队继续前行,
进行胶片、人像摄影和暗房技术的学习。
胶片是摄影的一种情怀,胶片是影像的一种质感,哪怕现在胶卷已经不那么普及,但在每个有摄影梦的人心中,胶片都占据着无法代替的地位。这次在诺维萨德大学摄影实验室里,Dubravka Lazic教授带领实践团队开始了胶片人像摄影创作。创作想法的实现到拍摄环境的布置,从按下快门之前的布光、测光、对焦到进入暗房之后的显影、定影、冲印,我们进一步巩固了传统摄影技术,在异国他乡体验着传统影像带来的细致表达,同时跟着两国的老师一起亲自精细掌控光影,制造美妙呈现。
使用传统的胶片相机,Nikon F3 135胶片机配上200mm裂像对焦镜头、ILFORD PAN 100度的黑白胶卷和金贝引闪。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习惯使用胶片相机,但大家大胆地尝试用光,感受胶片的特性,在实验室尝试各种创意,乐在创作之中。
快门一按,影像就记录在胶卷之上,没有预览的屏幕,拍摄的结果都是需要提前多仔细琢磨,大家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暗房。胶片放入显影罐的程序只能在完全的黑暗之中,照片的放印、冲洗也只能在微弱红光的暗室里,房间稍有漏光都是不允许的。
漆黑的暗室,静寂的氛围,大家摒弃呼吸将曝光的相纸放到显影液中,精确控制显影的温度和时间才能保证成像的效果。当看到影像在空白的相纸上浮现出来时,大家都感叹于胶片神奇的魅力,更感叹于时间定格的精彩。
在几天胶片摄影和暗房技术体验学习的空隙时间,水下摄影实践团还实地参观了塞尔维亚当地的传统手工作坊和文明遗迹。在当地的传统手工皮具工厂Manual,我们近距离观看了传统手工艺匠人的制作过程,一个简单的皮制产品需要几十道工序,选用当地出品的原皮,而且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完全杜绝人工色素和化学品,整个过程十分严格和漫长,因此皮革质量是特别好的。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皮具不仅传承了塞尔维亚的工匠技艺,同时也是当地创汇的著名民族品牌。
师生们在1786年修建完成的彼特罗瓦拉丁古堡中,采访了古堡导游Milos,作为一名只有25岁的年轻人,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年了,一次讲解大约耗时1个半小时,最多的一天可以带5次讲解过程。Milos说,他很享受这个过程,作为年轻人,能将民族文化和个人的职业相结合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同时他也希望能有机会能出去看看,也想到中国来转转,享受不同的文明带来的感受。
在同样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维哥城堡钟楼,我们很幸运的碰到钟楼的守钟人--75岁的Žiko老人在给钟楼上弦。他用并不熟练的表达跟我们讲了他的经历:“我在这给这钟楼上发条有五十多年了,它是诺维萨德的一个标志;这几年我的孩子在钟楼旁边摆了个小铺子,这样我也能每天在这里看着这钟楼了,很希望能把这件事传承下去。”
最有意义的一个地方,既不是风景,也不是闹市,而是1999年被北约炸毁的诺维萨德电视台遗址。我们漫步其中,看到了炸开的房顶、看到了撕裂的墙壁,看到了满地的胶片残留,感受着那段需要铭记的往事时光。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不会被人欺负,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才能更好的用专业为国家服务。
��
��
��
了解一个国家就要去感受它的历史和文化,实践团队的塞尔维亚之行不止学到的是摄影技术的干货,还感受到不同国度的文明发展,那些值得被记住的历史和文化都会是感光在胶片上的影像内容,是文明的瞬间也即是永远。
行走完三个国度,上过天,下过海,进过暗房,洗过胶片,中传史上“最高大上小学期”迎来了小高潮。7月20日,在诺维萨德艺术学院小展览区,来自诺维萨德大学的Ivan Karlavaris教授和Sinisa Bokan教授为小学期团队的每个成员颁发了潜水证书和水下摄影结业证书。大家看到自己的作品在颁奖现场被装裱出来,心中涌出强烈的成就感,并与教授们在现场互相分享创作的体验和感受。
实践团学生现场采访到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Dubravka Lazic教授,她在谈到创作时说道,摄影师关注到摄影的各个程序,不论是胶片摄影还是数码摄影,都应该让你用触觉去感受到每一张作品。同时,她也表示很喜欢同学们的创作作品和创作精神,希望我们在欧洲的创作顺利。在颁证仪式后,我们还采访了中塞教育交流协会主席田真先生,他表示很高兴中塞两国学生能一起进行影像创作,同时希望这样的合作能继续,也希望每个人在此次小学期中有所收获并且在摄影艺术中可以有所成就。
这期推送的信息量真是太大,我们这周成为了当地媒体的“红人”,电视、广播、报纸、网站都在采访我们的创作,老师同学纷纷出现在影像中,我们纪录他们,他们纪录我们,传播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当地媒体对于我校暑期实践的报道
时间总是很短,
让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去纪念,
也许是一张照片;也许是一件纪念品
我们走过的地方也许不会再来,
但路上的经历却一直在留在心里。
影像传播,
中传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点击即可阅读)
指导老师 | 吴敏苏 · 桂笑冬 · 于然
编辑 |王辛蕊 · 裴桐
责编 | 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