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江宁学校课时变更

  全国的课程改革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今年9月开始,新入学的小学生语文和政治教材已经改变,很多学校也开始进行课程改革。

  科学研究显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对于不同事物的专注时长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传统的固定课时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课程的合理化安排。

  小编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江宁学校课时改革的消息,在这里进行一些总结分析,与各位家长们分享一下。

  

  江宁学校本次的课时调整也是课改大背景下的一个主要动作,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个性体现和个人发展。所以江宁学校的教务中心根据学生年级以及学习内容的不同,安排了不同的课程是案件长度,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低年级语言类课程,长短课时结合

  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语言基础相对薄弱,自律性不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并且对于知识的记忆性也比较弱。所以他们将语文和英语的课程内容进行分割重组,课时长短结合,从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学习习惯。

  语言类学科调整细则:

  一、课时分割

  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不再是35分钟/节课,而是变成15-20分钟的短课,但是总课时保持不变。

  英语:“3+1”课时——“4短1长”课时

  (即4天小课时:10-20分钟;1天大课时)

  语文:9课时——“4短7长”课时

  二、课时重组

  将英语短课时与语文阅读短课时相组合,使一节35分钟的常规课时由英语、语文两门学科组合而成,形成一个完整课时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重组

  短课时并非简单地将原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分为二”,而是对教材中的知识单元体系进行合理的整合重组,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保证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及时复现,发挥短课高频教学的优势,并与相关学科进行有效的衔接。

  四、课时衔接

  两节短课时的教师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备课,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适当衔接,还应在上课形式上形成互补,做到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切实做到充分利用35分钟,发挥教学的有效性。

  高年级自然课,70分钟探究式学习

  小学自然课程的设置目标,是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地科学探究方式,通过主动式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原本的35分钟一个课时很难实现这种教学目标,所以现在将自然课延长到70-85分钟一节,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式学习。

  自然学科调整细则:

  一、将五年级自然教材(牛津版)内容重组为七个单元

  《天气》

  《常见的化学物质》

  《平衡、压强和浮力》

  《人的遗传》

  《动物的生存》

  《动物的习性》

  《电的产生与利用》

  

  每个主题下面分设不同分探究主题,并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和评估标准,学生可以在70-85分钟的时间里,进行完整的探究过程,即: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用工具和收集证据——处理数据和解决问题——交流与表达

  二、自然课两节连排,形成“长课时”。

  70-85分钟的长课时是根据自然课两种主要教学内容:研究式学习和常规教学内容制定的。

  这种课时调整让老师能更好的安排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休息时间,不会因为时间限制让研究学习的过程受到影响,也可以让常规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程有一个更好的衔接。

  江宁学校在自然长课时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建4-6人学习小组(参见表1),形成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模式多样(参见表2),交流充分。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小组内的各项分工包括组长都是由小组内部人员自主决议产生的,自我推荐优先考虑,小组内的分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流动以便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的个人特色和强项。

  江宁学校还运用“微格分析”和时动分析法等,通过课程中对小组合作过程全程实况录像,将细化到每个环节,并与短课时进行优劣势比较分析,对课时安排和小组合作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调整,目前已知江宁学校共录制了13个长课时内容。

  江宁学校的“课时改革”知识其中一个例子,应该可以为很多教学机构和家长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形式的革新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52原创,部分信息来自人民教育。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