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联合国这样高大上的国际组织去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想必,这样的机会对于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很大的诱惑。教育部日前下发了《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200家国际组织和400余条岗位信息向高校学生开放。
那么,高校学生如何申请到国际组织实习?自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南京的高校学子中有没有人在国际组织实习?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如何申请去实习?教育部专门开设平台
平台界面
招聘信息
今年3月31日,教育部开通了“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信息服务平台”,记者登录后看到,平台内不仅有各国际组织的介绍,其中包括联合国、国际奥委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还有实习岗位的信息,包括对实习生的学历要求、工作地点、申请截止时间等。目前,该平台收集整理了近200家国际组织的情况介绍,并累计发布近千条岗位信息。
那么,高校学生如何申请到国际组织实习?在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中,要求各高校每年两次,向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集中报送当年度的实习任职信息,然后再通过选拔确定最终的实习人选。另外,有些国际组织会在中国发布招聘实习生的启事,学生可以自行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校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学校可为其保留学籍,最长至两年。学生实习期满后应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学校经审查合格后同意复学,并可根据其实习经历和实习内容,认定为公共必修课或实践实习课程的学分。在制订本校推免生遴选办法时,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情况将纳入推免生遴选指标体系。
实习干哪些工作?并不“神秘”但花费不低
中国学生在联合国实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习生在联合国的工作“并不神秘”,多是些翻译、准备资料、联络协调等工作。每个实习生都配有专门的老师。在联合国实习,时间一般为两个月,费用基本要全部自理,而且实习期间基本上是没有薪水的。
因此,高校学生对于到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去学习,虽然向往,但高昂的成本往往令他们望而却步。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能够去实习的高校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些学生都认为:在联合国的实习经历开阔了视野,发现人生的另一种活法,很值得,相关用人单位,也对其实习经历非常认可。
不过在此次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中,明确提到了资助学生去实习的方法:国家留学基金委会将获得国际组织实习岗位的学生纳入资助范畴,经评审后予以资助。同时,高校学生可获得各地各高校地方专项扶持、高校配套、社会捐助等多方经费。
哪些学生申请过?江苏还真有学生去过
苏州大学研究生徐乔杨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张蓬
江苏作为全国的教育大省,尤其是南京拥有众多高校,那么有没有学生去国际组织实习过呢?还真有!
2014年,苏州大学的研究生徐乔杨就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了4个多月。谈及那一段在联合国的实习经历,她用“获益良多”四个字来形容。徐乔杨介绍说:她是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选拔,最终获得苏大外国语学院仅有的1个推荐名额,向联合国递交了正式的网络申请。由于联合国不提供生活费,所以她每个月在纽约的花费约为1万元人民币左右。徐乔杨所在的网站事务科中文组,主要负责每天联合国中文主页的更新和联合国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的信息发布。
2015年,南京农业大学的两位研究生张蓬和谭华玮也曾到美国,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虽然UNDP不提供给实习生任何报酬,但他们得以借此机会了解联合国的文化、学习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以及更深入地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等。
在联合国实习是种怎样的体验?张蓬的答案是:一种努力去抓住梦想的体验。
需具备哪些条件?南财大学长给出建议
对于有兴趣、有条件到国际组织去实习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为此又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哪些准备?记者通过微信采访了一位“过来人”——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目前在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任领事的陆文彬。
陆文彬表示:就他个人而言,在国际组织中任职或做涉外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和培养的有以下几点:
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陆文彬
1、坚定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我在任何组织中任职和涉外交往中不卑不亢,进退有度,避免自己精神缺钙、崇洋媚外,迷失职业发展的方向;
2、高度的环境适应力,从生活小事开始锻炼,培养吃苦耐劳,乐观主义的品质;
3、平时关心时事政治,多加积累;
4、注意外语专项技能的训练,这是入门的基础条件
5、多动笔写东西,短文、随笔、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培养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陆文彬在2014年研究生毕业时参加国考,进入到外交部,之后随着工作安排被派往驻安哥拉大使馆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本身适应力强,不惧怕陌生艰苦的环境,而且自小有一种淡泊处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即使来到远隔万里的非洲大地,也能较好地适应。”
以上内容由金陵晚报记者李都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