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是全国首批承办内地民族班的省市之一,办班已有32年。如何把内地班建成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个家”?让我们跟随教育部媒体采访团一起去寻找答案,看看上海有什么实招。
目前上海共有25所学校承担内地民族班办班任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7000余人。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有什么好办法?老师们都谈了什么样的育人理念呢?
共康中学:全方位育人,
让藏族孩子感知未来
■ 走进共康中学的校门,绿树成荫,生机蓬勃,独具创意的教学设施与厚重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带给采访团视觉冲击的美感。
■ 这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高原的格桑花与浦江的白玉兰并蒂盛开在校园里。”校长唐怀琨告诉大家,“20年来,学校为西藏培养了近2000名初中毕业生,曾荣获‘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
■ 在学校音乐团排练现场,学生们拿着长长短短的西洋乐器,认真演奏的情景吸引了采访团的镜头。学校乐团负责老师蒋璐说:“学校十分注重培育学生的音乐才能,专门组建了这个乐团,成员全部是藏族学生,让孩子们的音乐天赋得到发挥。乐团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全市各类比赛,成绩都很不错。”
■ 穿过绿色长廊,采访团来到教学主楼3楼的数字体验中心,负责老师柳锋介绍:“这是学校精心打造的数字体验教室,通过科技手段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教育知识。”看到介绍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3D数字模型,还有利用VR技术普及科学知识的先进设备,记者们也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一下,直呼过瘾。在这里,科技让藏族孩子们穿越时空,感知未来。
教师座谈会:
看老师们各亮育人高招
■ 在上海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采访座谈会上,采访团与共康中学、育才中学、新中高级中学、群益职业技术学校4所承担内地民族班办班任务的学校老师们进行了座谈。
■ 共康中学初二(6)班班主任吴晓云老师,在内地班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作为资深内地班教师,她提出了情感育人、交流育人、终生育人三理念。“学习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同时,加强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交流,让他们走出民族小圈子,开启全球大眼界。”吴晓云说,“终生育人理念更为重要,不仅要看分数,更要看未来发展。”
■ 育才中学新疆班创办于2013年,现已招收四届、共计323名学生。学生主要来自10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
■ 谈到如何让维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育才中学高三(10)班语文老师姜曙华说:“我们开展多种活动方式,比如诗词鉴赏、彩陶课、猜灯谜、写春联等等,让少数民族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如何照顾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育才中学高一(10)班的英语老师张继龙举了一个小例子:“我班上以前有位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女学生迪丽胡玛尔,刚来学校不久,感觉腿疼,医院诊断是因骨骼生长导致,加之不适应气候,哭着闹着回家,多次思想工作后,最终留住她在学校继续学习。”
民族班学生:为国家多做贡献,
不让“阿爸阿妈”失望
■ 座谈会后,采访团还与共康中学的藏族学生进行了交流。学生们的自信表达让大家印象深刻。
■ 格桑卓嘎来自西藏日喀则地区,在初二(6)班就读。卓嘎喜欢美丽的校园,喜欢音乐,喜欢英语课,更喜欢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她说:“老师在学习生活上处处为我们着想,就像‘阿爸阿妈’一样,将来我要上大学,回报老师,为国家做些贡献。”
■ 听着格桑卓嘎的话,共康中学初二学生达瓦次仁点头说:“就是,我们要多做贡献,不能让我们的老师失望!”
注:本文转自网络,产权属于作者及出版商,非本微信观点,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