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走进自然,走近科学 ——记武汉大学神农架及长江流域生态考察队赴神农架进行科学考察之旅

  人类社会极速发展,自然疆域不断萎缩。人类从自然获得了数之不尽的资源的同时,也让自然面目全非。人与自然之间究竟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还是可以共赢的内在一体?

  要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一切得从了解自然开始。

  2017年7月10日,筹备数周的武汉大学神农架及长江流域生态考察队踏上了前往神农架进行科学考察的征程。

  这支考察队创建于1999年,岁月流转,今年已然是第十六届。2014年,考察队由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张维昊教授接手,今年张教授特委托其同事洪松教授担任领队,并聘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学会戴宗兴理事、武汉大学刘晖老师,以及从事自然教育的李辰亮博士作为导师随队指导。

  考察队成员来自武汉大学各院系、各年级,他们中既有即将赴美深造的毕业生,又有休学两年去湘西支援农村建设的在校生;既有成绩优异的国奖获得者,又有经验丰富的社团组织者;既有眉头紧皱的思索者,又有诙谐幽默的有故事者……这是一支优秀而有趣的、能够代表武汉大学中国一流大学精神风貌的队伍。

  考察队的主要任务是对泥炭藓、神农箭竹、短嘴金丝燕开展长期定位检测,进而持续关注神农架的生态环境。同时,非常感谢神旅集团在考察过程中给予考察队的大力支持!

出征合影

  坪阡——寻你千百度

  710日晚,考察队到达此行第一站——坪阡镇。走下大巴的队员都贪婪地吸入了一口山间清新而微凉的空气,其间还夹杂着某些不知名花草的芬芳,让人身心皆醉。驻地门前就是溪流,对面一座青山。盛夏的神农架不仅没有恼人的燥热,反而给人避世而居的恬静。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刘老师与队员

  大九湖——湖光山色里

  泥炭藓组的实验在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大九湖地区为高山湿地,成立景区后当局挖建了九个人工湖,命名为一到九号湖,合称大九湖。

  队员们头顶草帽,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沼泽地拉取了三条长达230米的样带,然后选择样方、辨认植物、采集土壤样品。高海拔地区阳光中含有大量紫外线,但气温并不算高。伴着山间清爽的风,队员们一边唱歌一边实验,好不热闹。晚上回到驻地,不少队员都发现自己被轻微晒伤,大家也真正对田野工作的艰苦有了一些认识。

队员们确认一切就绪

队员们在辨认物种并记录

队员在拉取样带

完工后的无人机自拍

  板壁岩——晴雨一念间

  考察队流传着一个定律:每到箭竹组实验必定下雨。

  初到板壁岩,不足十摄氏度的低温,不见天日的大雾,山间呼啸的冷风……一切都预示着一场暴雨正在酝酿。队员们全副武装,冲锋衣、雨衣、防水裤、雨靴、手机防水袋…….抱着“必湿”的决心,怀着悲壮的使命感,大家开始寻找标记样方、测量箭竹基径与高度、标记幼竹。

  事实证明,湿身在所难免——一阵山风吹来,云开雾散气温骤升,穿着冬装,队员们淌着汗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夏天。

板壁岩合影

队员们在测量箭竹基径

队员们在采集箭竹样品

板壁岩的大雾

  神农顶——一览众山小

  板壁岩实验完成,下一个箭竹实验地位于神农顶。考察队兵分两路,体力好的男队员负责山脚处实验,其它队员乘车至半山腰处进行实验,两路在半山腰会合。双方心里都憋着一股劲,男队员们想要展现自己的速度,女队员们自然也不想被赶上。结果不出所料,男队员们完成实验后丢掉包裹轻装上阵,在第1599道阶梯追上了后者。

  心照不宣的竞争下,箭竹组的实验很快完成。全体队员咬着牙征服了剩余1400道阶梯,成功登顶神农,让武汉大学和考察队的旗帜再次飘扬在华中最高峰。

  绝巅处的风景自有不同:看云海翻腾波诡云谲,任苍松挺拔我脚踏之——“山登绝顶人为峰”说的就是此刻的心情吧!

  出发前有队员问:“爬上神农顶能摸到云吗?”

  “那时你已经在云里了。”

神农顶上,神农鼎下

笑靥如花的女队员们

  红坪画廊——人在画中游

  青山绿水似乎是神农架之行的“标准配置”,红坪亦然:门前野马河呼啸不停,四周重峦叠嶂隐天蔽日。

  队员问老师红坪画廊因何得名,老师微微一笑并未告知。带着疑惑,一行人用一下午的时间沿着画廊游览了一番,大家心里渐渐有了答案:美如画的自然长廊。

  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行的“一线天”,时而隐现的山间瀑布,远离世外的孤峰人家,近在咫尺的蓝天白云,公路上不断跳跃的红嘴蓝鹊……人在路上走,却似画中游。

神农架时尚“街拍”

紧握双手

  燕子洞——清晨到日暮

  体味了自然的美,也不能少了自然的险。

  燕子洞内,蛇形通道蜿蜒不可度其方向,脚下尖石利柱流水刺骨,零照度下光线绝迹,金丝燕扑翅鸣叫声惑人心神……两支小队分别进入左右支洞,大家不但要小心避开飞行的短嘴金丝燕,而且每踩一脚都需试探一番确保安全。洞内狭窄处甚至必须匍匐前进,大家都光荣挂彩——浑身沾满了污泥、鸟粪。

  险要的实验环境反而激发了队员们的热情,大家互相照应和鼓励,甚至颇有情趣地关闭矿灯,体验了一把“绝对黑暗”。

燕子洞口

老师在观察金丝燕洞情况

队员们在查看燕子洞地形

  

彩虹桥上

  官门山——此地有神兽

  地质厅的4D电影讲述了一只太阳鸟的故事,栩栩如生的标本仍保持着动植物最生动的模样,奇石厅里陈列着大自然阴差阳错造就的美丽,憨厚的大熊猫呆坐着迎接游客,高傲的大鲵并不愿意展现自己的娃娃音,羞涩的成年梅花鹿早早躲藏只派一只幼鹿出来练胆,锦鸡们旁若无人踱着碎步……官门山自然博物馆的“神兽”们真是活得惬意而悠然。

官门山景区

  木鱼——战争与和平

  木鱼镇作为神农架景区的旅游集散地,是考察队返回武汉前的休整之地。

  镇上人烟密集,旅游大巴转眼间便驶过数辆,特产商店鳞次栉比,装修旅馆的电钻声扰人清修……现代旅游业的力量是如此强大,队员们恍惚间甚至以为提前回到了城市。

  我们不禁在想:

  自然的美,究竟需要“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是“车水马龙不见路,远如蚂蚁近似墙”?

  木鱼太热闹,推土机的力量似乎无可阻挡。

  若人类与自然兵戎相见,那么木鱼已是人类的占领区,大自然在此败退;

  若人类与自然仍然你侬我侬,那么木鱼应是人类送还自然的“聘礼”,以表爱意。

  可谁又能准确界定人与自然间的战争与和平呢?

  八天时间,

  用脚步去跋涉沼泽,

  用双手去拨开竹林,

  用皮肤接受高山紫外线的洗礼,

  用耳朵捕捉流水中的蛙鸣,

  用眼睛去拍摄云卷云舒、星辰闪耀

  用嘴巴去赞叹每一次意料之外的惊喜。

  用心去思索。

  去神农架瞧瞧吧,或许你与自然之间就差了一次神农架之旅。

天很蓝,人很美

  718日,第十六届神农架及长江流域生态考察队平安抵达校园,各小组着手准备后期实验。

  在繁忙的后期实验之余,队员们自发组织一起去看望考察队的传承者——张维昊教授。张维昊教授大力肯定了本届考察队的前期现场实验,同时也再次以“走进自然,走近科学”的目标对后期实验做出了高要求,勉励大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走进自然,走近科学”的前半程已经走完,后半程我们也正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队员们看望张教授

队员在认真察看土样

队员在给土样称重

  

  

@2014505439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