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KAFYI
5月CATTI成绩出了半个月了,今天才突然想起是不是该写点什么。之前是从不写“经验贴”之类的东西的,因为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每次出分后微信、微博铺天盖地的经验贴齐飞,该说的众大神基本都说了。但这次发现二口经验贴不多,自己还是能补充一些,加之不能只做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遂决定动笔写写,希望能对更多人有帮助。
此经验贴会涉及高口口试,但基本不涉及笔译,因为之前基本都在练口译,三笔二笔都裸考,实务分数也很一般,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发言权,大家有需要可以去看看那些实务70+的大神分享。
先说下个人情况:某“双非”工科大学英语专业准大四学生,主修英语语言文学。在这样的一所学校,英语专业无疑是弱势的——一个年级共两个班60个人的尴尬想必你们不能懂。所以从大一开始我的口笔译学习都是以自学为主。下面进入正题,说说在我看来 通过二口需要哪些条件
1:良好的双语基础
虽说是“双语”基础,但在这儿我着重强调的是 英语基础。我始终认为英语基础是砖石,一个基础不好的人想必是很难把口译学得很好的。设想一下:一开口就把词汇、语法弄错的人怎么会赢得考官的好感呢?
北外李长栓教授也曾直言翻译时拼写、语法错误超过三处的考生是定不会录取的,这点在口译方面同样适用,但考虑到口译的现场即时性,考官对小错误的容忍度会相对较高,但大家还是应该尽力避免。
因此,学口译之前最好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打好基础。
个人的情况是:六级660+、专四90+、高口笔试219.5、三笔综合95、二笔综合91,算作是一个参考吧。
在中文方面,可以多看些国学经典,多积累四六句,说话尽量符合中文句法习惯(简单来说就是说人话)。
2:入门时的良师指导
虽说我是以自学口译为主,但不得不承认在最开始接触口译时一位好导师点播的重要性,这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我在大二上的时候上过一个口译培训班,虽无脱胎换骨之效,但确实能帮你认清口译本质,并且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当然这儿不是要鼓励大家报班,也不是要大家去找名师(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太实际),好好请教下优秀的学长学姐也能收益颇丰哦!
3:不断的练习和总结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万小时定律”当然也是适用于口译的,可以说最后你口译学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是否坚持练习。
以个人为例,不管是大二准备高口还是大三准备二口,我都十分重视官方教材——高口教材练了三遍(视译+口译),二口教材练了两遍(口译)。
有的人说练口译很快,一篇音频一边放一边翻,不一会儿就完了。但说这话的人显然在练习的时候有些走马观花——私下练习时,复听、修改和反思比单纯的口译过程来得更加重要,有时一篇文章练完要经过第一次口译+录音、看翻译评析、复听、第二次口译+录音、看参考译文、对照参考译文标注原文、对照参考译文复听、听后总结这一整个过程,十分费时费力,通常一篇文章得耗1.5-2h,但效果也会十分显著。
有人可能会问,你哪儿来这么多时间?但其实 时间都是可以挤的,少看一部网剧、少玩几次游戏、少对着男神女神们想入非非,时间自然就出来了,我有时甚至会在上课的时候做译文修改,当然仅限于那些可听可不听的课哈哈。
4:强大的心理素质
做口译和做笔译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有时候一怯场一紧张脑子就会不好使+耳朵进水+说话结巴。
所以建议各位学口译的亲们要多在公共场合说话,多参加比赛,多做志愿者,锻炼下自己的台风和心理素质。
我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之前也有易紧张的毛病,后来经过China Open、全国口译大赛和外研社演讲大赛等比赛的洗礼,又做了几次外事志愿者和交传同传实战后心理素质变强了许多。
印象最深的例子:我一个直系学长是口译牛人,大一起他一有空我就会向他请教,让他听我口译。之前他一直说我内容尚可,但delivery有问题,容易结巴、语气不自信。
后来在我去北京参加外研社演讲国赛的时候和他见了一面,见面期间当然少不了一贯的口译练习。我那次翻完后他略惊讶地说:“不愧是练了演讲的,进步挺明显。”所以说,不断实践积累的量变是能促成你产生质变的,你得有耐心。另外,在其它方面多多涉猎有利无害,很多口译大牛在演讲、辩论方面也非常厉害。
5:丰富的百科知识储备
说实话,这一点在高口和二口备考中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考试的题材都算比较常见。但在口译实战中,百科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现在出去做会一般都会涉及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医药、汽车、测绘啥的;现在口译比赛也在逐渐加大对专业知识的考察。上次参加口译比赛时,在大区赛第二轮决定是否有国赛资格的CE排位赛中组委会安排了两套赛题,一套中规中矩的中国经济,一套是无力吐槽的3D打印,我运气不在线,抽到的3D打印。大致音频材料如下: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这些对我而言陌生的专业术语和长串并列当时瞬间让我慌了神,翻译的时候全乱了,所以这轮成绩不理想,止步大区赛,尽管第一轮EC淘汰赛排名很靠前也于事无补。所以,平时大家得关注些百科知识,尽量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样在口译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说些考试相关:
1:高口口试时,两名考官坐你对面一边听一边打分,所以相对于CATTI,高口口试可能会让你更紧张,但高口的评判标准会比较宽松,一般是采用2/3原则——每段至少保证2/3内容正确才算及格、8段至少保证2/3(6段)及格有可能通过。所以大家在考试的时候有些地方没听懂或不会翻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沉住气,保证稳定和流畅,整体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考试前一定要好好练教材,每次考试基本都会有一段是改编自教材原文。之外,笔记要精简,我考试的时候考官只给了一张纸,A4大小。一张纸就算了,重点是纸的正面上方还有一片考试说明,后来翻到EC最后一段的时候笔记实在看不清所以这段没过,大家引以为戒。
2:二口实务是机考(看这篇贴的人应该都知道),所以按理说心理压力会小些。但是我真的小瞧了同考场其他考生的影响。在考之前,我不断嘱咐自己:要沉着冷静,时间给的充足不会翻不完的。结果翻第一段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速度明显落后于大部分考生,有的甚至是提示铃一响立刻以超大分贝噼里啪啦地翻。。。(有一个男生离我10米,他说的话我听得一清二楚)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很容易self-concious,考试时这么多人听自己的翻译会觉得很局促,所以从第二段开始为了不落后我提速了,然后整场考试稳定沉着是路人——有好几次因为翻的太快笔记识别出现了小问题、“嗯、啊”的filler几乎每段都有、有几段说的气都喘不上来了,最后复听的时候真是眼前一黑、心灰意冷。
另一个槽点是坐我后面的一位中年妇女考生,貌似是名高中老师。我现场审核的时候就碰到她了,对她的印象就是:嗓门特别大。结果考试的时候正好坐她前面,然后,怎么说呢,我全程能听到她1/3的翻译。让我心塞的是,在翻某段CE的时候,她的启动非常慢,我快翻到一半她才开口,正好碰到我笔记转行,她一开口(加上大嗓门)把我吓一跳,笔记认不清了、脑子也一片空白。。。“电脑芯片、原油、飞机、大豆、葡萄酒”这几个并列为了保证流畅我硬着头皮翻成了“电脑、油、飞机、豆子、葡萄”。。。
当然,这些当轶事听听就好,我说这些的目的是大家要有抗干扰能力,同时定目标的时候要定的高一些,因为指不定会有什么突发状况。我考前定的实务分数是70分,最后实际是68分,也差不多了。
3:好好练听力,听力非常重要。我个人是 从大一开始每天必听半小时听力,主要是BBC World Service,后来从韩刚老师那儿知道了关注中国实事的 the Beijing Hour,也在坚持听(不适合口音党),偶尔也会听Ted。
4:二口实务教材有难度,语速较快,长难句多,大家得耐心练,我的经验是练完前几个单元就会适应的。或者大家可以直接用高口教材准备二口,难度更接近~实务配套教材的录音男声差评,感觉是机器发声,说话一顿一顿的,语速快到变态,不推荐。当然,练教材的同时也要紧跟大事发展走向,积累热词,学习领导人讲话翻译。
5:综合有难度,陷阱重重,绕来绕去,考前得练下教材。Summary部分最重要的是逻辑,语言可以自行组织,关键在于听懂。这科我完全没准备,最后分也不高,只有64,就不赘言了。
6:不要一味和别人比。世界太大,牛人太多,和别人比较你会发现差距无处不在。之前通过社团认识的一个学长,985学校翻译专业(被调剂,意向专业是法学),本科参加中译杯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双双全国前五,研究生保送北外国际法,现在又去美国哥大了。重点是,他学得很轻松,口译根本没有像大多数人这样拼死拼活练习。最开始自己也会感叹老天的不公,后来牛人见多之后才发现没必要,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同的,这世上有太多东西我们无力改变,只能默默接受,自己在下面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口译学习长路漫漫,拿到二口只说明有学口译的资质,想要接近张璐、孙宁之类的神人还差了十万八千里。我不认为努力一定会成功,但我相信付出一定有收获。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Work hard in silence, let success be your noise
另外,有没有上外高翻口译研友!!!求私聊组队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