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柳斌:义务教育阶段应该精简各种竞争性考试

前言

  “目前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评价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在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不再拿学升学率来评估学校,更要另辟蹊径:

  让小学、初中搞素质教育,而高中为应试做准备。

  

  | 柳斌

国家总督学

教育部原副部长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评价问题

  中国的教育跟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把芬兰的评价的制度,移植到中国来,也很可能会变味儿,因为目前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教育评价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好。

  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孩子们,他们的负担十分沉重——

  全社会都重视教育,全社会都对教育提出种种希望、种种要求,这就对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通过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学校,通过校长,通过老师,最后都压到了学生身上。

  我们的教育现在事实上是追求考试高成绩,是追求分数,给老百姓传递的信息实际上是考试决定命运,分数决定命运。

  如果考试决定命运,分数决定命运真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或者是社会的风向,那么我们要搞理想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这种目标都可能落空。

  

  具体建议

  

  别对小学和初中

  要求升学率

  

  光是各种各样的标准不行,要立法,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评估法,明确规定不许向义务教育学校提出升学率、高分率等等指标。

  义务教育有九年,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充满信心,如果是在这九年里面素质教育到位了,九年可以影响一生,九年可以决定一生。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小学和初中跟高中捆绑到一起,都困在高考的战车上?年年的血泪,年年的沉重的消息,哪一年间断过呢?

  义务教育本来就面向全体,为什么还要追求升学率,还要追求高分率?要把一些竞争性、选拔性、选择性的试从义务教育阶段排除出去。这样才能够使义务教育阶段真正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

  义务教育学校只需对每个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情操、素养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负责,只对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负责。

  

  让高中

  去为应试做准备

  

  如果不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解放出来,问题解决不了。

  要明确的规定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把高中阶段变成为大学预备阶段,去为高考应试做准备;

  而初中、小学搞真正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情操。

  

  义务教育阶段精简

  各种竞争性考试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精简各种名目的竞争性考试,加强道德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创建,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个性的参与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开发,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是这样做下去,不要担心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不要担心没有创新的人才,如果全民的素质都提高了,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就在其中。

  国家也要减轻义务阶段学校的压力

  如何改变这种“万人过高考独木桥”的教育现状?下面这几点我就简单提一提。

  1

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竞争压力。

  国家应该在加快走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同时,加速缩小城乡工农贫困差别的进程——要增加就业机会,着重是要缓解应过度激烈的就业竞争所带来的升学压力,使教育不要过多的承担种种社会的责任。

  2

  拓宽义务教育、中等教育的就业渠道

  就业渠道不要老是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重视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初中后、高中后都有就业问题,我们为什么不研究,不开拓多渠道就业门槛的问题呢,都要去挤高考的独木桥呢?

  3

  重塑“学习”的概念,改革教学模式

  重新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教学的模式,为每一个公民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延伸阅读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

  问:为何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基础呢?

  答: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现阶段的社会,仍是以家庭为社会生活基本单位的社会,这种单位是建立在婚姻与血缘关系、抚养关系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家庭是当代社会的基因。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

  国民教育的平台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三者相互关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三者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游戏、学习、劳动是人的社会活动三种主要形式。未成年人一般主要从事游戏和学习,随着年龄增长,才逐步过渡到独立参加以劳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戏和学习场所,而且引导他们从游戏过渡到学习,再从学习过渡到劳动。这种引导,就是家庭教育。

  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2

  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保护孩子天性,做好孩子生命成长的引路人?

  答:家长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要以爱润其心,爱之以其道,爱之适其度,以德导其行。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能做到的事情,除了要有爱,还要爱之以其道,爱之适其度。

  

  爱之以其道

  “道”是指什么?说简单些,就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

  爱之以其道,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去爱孩子。这就要求家长努力去把握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初步地掌握一些教育规律。

  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过:

  小孩子“三个好,四个喜欢”——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合群的,喜欢称赞的。

  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特征,应加以引导。

  

  爱之适其度

  “度”是什么?简单讲,就是“分寸”,爱之适其度,就是爱孩子要恰当,要有分寸。

  家长不应随意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两类:

  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合理的要求。

  合理的要求应努力予以支持或满足;不合理要求应讲清道理,予以劝导,或不予支持、不予满足。

  每个家庭都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创造有利于孩子愉快成长的家庭文化环境。

  

  以德导其行

  在家庭教育中德育应当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很多教育家曾经讲过非常中肯的道理,比如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曾经讲过“教给孩子德性吧,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观而非金钱。”

  道德教育当然要讲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道理、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是需要从小做起的。

3

  问: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是父母的言传身教。那么在生活中,为人父母如何践行?

  答:父母是在养护、教育、成就子女的过程中,同时教育和成就自己的。家庭教育在于身教,在于以身作则。

  当前家庭教育薄弱,家风不好,家庭精神迷失,家庭中个人主义极度泛滥,充斥着拜金主义,向钱看的歪风。这是家庭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搞好家庭,搞好家教,关键在于搞好家风,责任在家长。

  每个人都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做父母的。学会做父母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做父母的人要对父母有新的认识,做父母不是居高临下,处处去训斥儿女,而是从儿女一生下来就要开始一个如何做父母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向书本学习、向老人学习、向朋友学习,甚至也要向儿女学习。

  

  教育孩子,要注意好方法

  教育儿童少年,要掌握好的方法。陶行知先生就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

  首先他对学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第二对学生是尊重的;第三处理是公平的,没有偏颇;第四校长和学生之间是相互理解的。

  这种寓批评于勉励之中,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的办法唤醒了学生道德主体的自主意识,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又不丧失自尊,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在养护、教育、成就子女的过程中,同时教育和成就自己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在于身教,在于以身作则。

  父母、祖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时时、处处、事事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为人父母者,要改变“创造一个美好世界去恩赐给孩子”的思维模式,代之以“培养孩子自己创造美好世界的能力”的新观念,引导孩子学习创造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的公民。

  来源:教师预览

  编辑排版:王诗悦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