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宁的高校首站,为何选了北大?

  

  近日,履新北京代市长后的陈吉宁进行了首次高校调研。8月4日下午,他来到北京大学,深入了解科技前沿成果创新及转化应用情况。

  就任代市长后首次赴高校调研

  今年5月27日,陈吉宁由环保部部长转任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至今已有两个月。

  陈吉宁现年53岁,工学博士,教授。1981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赴英国深造,1998年3月回清华大学任教,历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于2012年1月任清华大学校长。三年后,2015年,陈吉宁由学转仕,担任环保部部长

  知道君(xjb-jingshier)注意到,这次调研北大,系陈吉宁履新代市长后的首次高校之行。

  在北大走访的研究中心有多牛?

  据报道,陈吉宁此次到北京大学调研,是为深入了解科技前沿成果创新及转化应用情况。

  在北大,陈吉宁先后走访了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系统软件实验室、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碳基纳电子研究中心、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等部门。

  

  陈吉宁一行到北京大学综合科研楼参观。

  知道君注意到,陈吉宁走访的这些研究中心,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优异成果,与陈吉宁进行交流的各个项目负责人中有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院士”的鄂维南、“中国软件业的居里夫人”杨芙清等。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是国内首个整合了政府、大学、市场三方面资源的大数据研究机构。当前,研究院初步形成大数据落地的“北京模式”,并将进一步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数据科学学科与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的系统软件实验室在软件互联打破信息孤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推出的“北大燕云”是世界领先的信息孤岛数据开放共享技术;“燕云2030计划”则将立足北京、引领未来,通过筹建北京大学怀柔科技城“人机物融合计算与系统研究中心”,申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大数据重大工程”先导项目,从而支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基因诊断创新中心在单基因遗传病诊断治疗方面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碳基纳电子研究中心经过近20年的基础研究,团队已经发展出完整的碳纳米管集成电路技术,在海淀益园已基本建成完整的4英寸碳纳米管集成电路生产线,预计2020年将形成规模的中端碳基芯片产能,2025年达到高端硅基芯片水平。

  

  陈吉宁一行在碳基纳电子研究中心调研。

  而北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为国家“凤凰工程”和首都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调研中,实验室负责人高家红向陈吉宁介绍了脑成像在前沿脑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使用仪器演示了被试者在听音乐、面孔识别等不同情境下的脑磁图,以及利用磁共振技术得出的手指功能区精确定位和脑白质神经纤维束走向图。

  首站为何选择北大?

  代市长的高校首站为何选择北大,陈吉宁在调研中给出了答案。

  陈吉宁在调研中表示,北京正处于深化创新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提质转型的关键阶段,全市在着力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北京大学是我国科研和高等教育的领军高校,多年来与北京市密切合作,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吉宁还提到,北京市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北京大学的深度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北大诞生,在北京转化落地,吸引更多与首都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高科技企业在京发展壮大,在建设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为国家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利用创新技术推动北京城市管理转型,建立政府管理需求与技术成果对接的定期沟通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将大数据、软件互联等最新成果应用到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加快推进‘数字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陈吉宁讲了这些愿景。

  记者 王俊

  编辑 李困困

  校对 郭利琴

  图片来着北大网站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