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的特别,因为有这样一个“秘密”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106篇原创文章,来自一土家长学校“小月面对面”系列直播第11期的精华内容整理。

  主讲人:一土小月校长;嘉宾:朱惠雯,中日公益伙伴秘书长、共同创办人;整理人:阿褚。

  前言:本周三(8月9日)晚 21:00,我们将邀请一土学校的Teresa老师做客“小月面对面”,与大家聊一聊她眼中的玩与学。文末扫码进直播间。

  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当大多数人对其他物种的世界几乎无知无视,当人们慢慢丢失人类的动物本能,生存能力日趋下降……我们终于意识到人类与自然连结的重要性。然而,关于自然教育和冒险教育,我们又带着诸多不解:

  • 自然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认知有影响吗?

  • 难道冒险教育就是置孩子于风险中而不顾吗?

  • 当我们一咬牙一跺脚实践了冒险教育时,又容易掉进哪些难以避免的陷阱呢?

  小月校长此次东京之行,特意拜会了好朋友朱惠雯老师。朱老师在日本从事自然教育多年,成天带着孩子在山里扎营体验,所谓的自然教育和冒险教育在她的眼中和行动中,是什么样的呢?本期“小月面对面”就一起来聊聊日本自然学校的冒险教育那些事儿。

  日本的自然教育为何蔚然成风?

  日本最初的自然教育是源于,这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它更需要自己的国民有强大的生存能力、紧急情况应对能力、强大的内心、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这一切,从自然教育中都可以习得。在312大地震中,自然学校的师生表现出了更强的内心适应力和身体能力,非常高效地进入帮助他人的阶段。

  回头看看都市中生活的孩子,和自然与生俱来的连结已然被慢慢切断,我们急需考虑的,是孩子们能否成长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他们的的品性和素质是否可以支撑未来的生存挑战。

  在日本,生存力的概念由来已久,当我们在培养一个孩子生存力的时候,其实是在培养他面对人生变化的能力,这一代的孩子面对的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未来,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明天。那么,孩子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

  

  比如朱老师带着孩子们在野外学习点篝火,用篝火煮饭。孩子们一开始并不会用火柴,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升了自己的生存能力,还了解到燃起火需要的几个条件:温度、可燃物和氧气。这些都是宝贵的生存经验。自然体验活动培养的是真正可以身体力行并行动的孩子。

  朱老师在这里还讲述了一个“森林幼儿园”的实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幼儿而言,以成人的视角设计过多内容反而是对孩子的限制,是一种损坏孩子创造力的行为

  自然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认知有影响吗?

  

  根据华德福的教育理念,人的成长是以7年为一个成长周期的。一个孩子0-7岁尚未到学习知识的年龄,如果非要他学习认知,他只好用大脑拼命记忆,这样的行为消耗了孩子大量的能量,他就没有能量去做他在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

  自然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孩子丰富的五感,当我们拥有敏锐细腻的感官时,第六感直觉才会更加清晰。我们都知道不能过于依赖大脑,直觉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种综合做判断的能力。

  日本信奉“森林幼儿园”理念的专家认为,7岁之前的孩子是在培养内心的土壤,把土壤培养好,吸收知识就像播散种子。土地富饶的话,种子随便撒都会长,但如果土地贫瘠,就要各种外在手段来帮助知识的吸收,还未必有好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当孩子在大自然中提升感受力,他接收知识的能力也会随之特别强

  谈到这里,朱老师还特别提及了家长们普遍具备的焦虑——未经历认知教育的孩子在初入小学时知识积累可能跟不上,怎么办?自然教育又怎样能带来帮助?

  难道冒险教育就是置孩子于风险中而不顾吗?

  听到“冒险教育”这个词,可能你会联想到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各类极限运动。其实,冒险教育的“冒险”,是指突破C-zone(舒适圈)。对于我们而言,从已知、安全的舒适圈中走出来,尝试从未做过、不会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就意味着“冒险”。这样的冒险伴随着舒适圈的扩大和成长。

  

  如果孩子能够通过好的体验活动,跨出自己的舒适区,那么无论以后人生中发生什么事情,他们也能更好地跨出这一步。在日本的自然学校里,不只提供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还会认真考虑这个体验是否能帮助到孩子成长、帮助孩子提高生存力。但重点中的重点在于,这一步一定要由孩子主动自主地迈出,无论中间经历了多少犹豫和反弹,务必要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予以尊重

  谈到这里,朱老师特别提到了一个一个案例:一个第一次参加自然冒险教育的孩子,是怎么从哭闹恐惧过渡到在营地中的坦然快乐。这其中的过程,就是一个突破舒适圈并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案例中,轻推就是有必要的。

  当我们一咬牙一跺脚实践了冒险教育时,又容易掉进哪些难以避免的陷阱呢?

  虽然对于自然学校而言,改变必须以长期的行动为基础,因此家长需要配合经常性地做与自然连结的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自然体验。但这其中,也有很多一不小心就事与愿违的陷阱,在自然教育中,你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吗?

  比如,“别人抓了那么多盒子,你的盒子怎么还空着”这样的语句千万不要有!家长要放下比较和功利的心态,停止评判。

  再比如,自然教育,新鲜未必是好的,也许重复才会看到有序可循的进步。在日本,很多孩子每年都会参加同一个夏令营,因为很多事情,只有反复行动,才会真正成长。每一年,孩子的年龄不同,身边的孩子不同,定位不同,尽管活动相似但是成长的经验和感受却完全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对自己有更加明确和笃定的自我认知,带来更高层次的自信。

  

  最重要的一点:从舒适区走出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有弹性的过程,而不是必须一下迈出圈的过程。对成功的衡量不是“跳下水”的结果,而是这个不断尝试在舒适圈突围的过程。朱老师重点讲述了这个溯溪跳水的案例,令我们了解:在轻推与等待之间,那个分寸非常需要拿捏。

  推荐大家细听本期“小月面对面”,从案例细节中才能汲取更多营养。扫码进入课程回放。

  一土小作业

  直播结束前,小月校长请大家在家长学习社区动态里分享带孩子接近自然的成功案例,用生动的描述再现每个孩子栩栩如生的自然成长。

  如果您在暑假跟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有过类似的美好经历和体验,欢迎大家在社区动态里跟我们分享。

  “小月面对面”第12期预告

  暑假特辑之六:听Teresa老师聊聊她眼中的玩与学

  暑假已经过去了大半,家长学校的暑假特辑也到了尾声。你的孩子在暑假里玩得开心吗?他/她在玩的过程中有没有学到新的东西?本周三(8月9日)晚21:00,我们将邀请一土学校的Teresa老师做客“小月面对面”,跟大家聊一聊她眼中的玩与学。

  Teresa(祝玉娟)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国际学校任教九年,教授中文,数学,全球社会研究等课程。她主张顺从天性的教育,充分尊重孩子的特点和个性,通过观察和倾听,发掘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和潜力,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对生活内在的向往和动力。

  扫二维码直接进入讲座。

  本文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