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度丨海归:我爱得深沉,请给我更广阔的舞台!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留学大军

  带着一份归属感归国回乡

  对于普通人来说

  这个选择可能会是一辈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正在奔涌。截止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超265万,十八大以来占比达70%。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6年的1.26∶1。

  “海归”牛在哪儿?

  从“智力流失”到“智力回流”,作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的中国,这一变化令人欣喜。曾经,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人才远渡重洋、归国兴邦,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全球化的今天,“海归”的知识和视野更加宝贵,他们带来高精尖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动形成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海归”。他们活跃在不同领域,在中国与全球联系中发挥着桥梁、融合、吸纳的作用,帮助中国走出去,也带动更多外国人才来华发展。

为什么“海归”越来越多?

  

  经济发展大势如此好,当然要回来!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热潮,发展机会更多、舞台更大。

  优越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归回家。我国抓住机会吹响人才“集结号”,国家、地方和用人单位引才项目竞相发力,自2008年“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此前30年引进总量的20余倍。

  良好的就业环境,让“海小伙伴心动不已。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投资创业环境更优,审批流程更快。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络购物、消费升级,市场环境开放友好,文化氛围充满活力。我国已从全球产业链中端向高端迈进,能为“海归”提供具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平台和充满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海归”创新创业的热情被充分点燃。

“海归”有情怀,更要有舞台

  好政策、好环境、好平台、好待遇,吸引怀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海归”竞相回国,这背后还蕴含着更深一层的意义: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中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归”回国能把报效祖国与个人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唯其如此,才更有吸引力,更有创造力。其实,从“祖国需要”到“需要祖国,“海归”的自我成就与家国情怀从来就不矛盾,“个人梦”也完全可以融入“中国梦”。在报效祖国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实现人生价值中报效祖国,正是不少“海归”回国的动力。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海漂”18年后回国,成功研发了“地壳一号”,让我国实现了“挺进地心第一步”,这既是他“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初心使然,也得益于祖国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引才育才的制度优势。良禽择木而栖,“巢暖”才有“凤来”,拥有大展所长的舞台,回流的“海归”就会越来越多。

  

/ “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我已经五十多岁了,生命也就这么几年了,能做出点儿事情,让后来人有一条更好走的路。”

——著名科学家黄大年,“海漂”18年后回国

舞台搭好了,然后呢?

  人才政策虽好,但落地还有难度。相关调查显示,50%的海归创业者认为一些政策缺乏细节难以落实。引才结构有缺陷,存在“重理轻文”“重技术轻管理”现象,一些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引才的目标群体“太高端”,大多数留学生并没有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引回来”还得“留得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制定人才评估和激励机制,搭建更优越的创业平台,营造更开放的就业氛围,让“海归”愿意留下来。

  文化理念融合不易,“海归”可能遭遇“水土不服”。海外求学、工作经历,是“海归”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从行为模式、价值标准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办事程序,“海归”都需要经历一个“再本土化”的过程,自我学习和心理调适只是一方面,还要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开展文化交流,帮助“海归”们克服“逆文化冲击”,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不仅要关心“海归”的事业,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落户方不方便、房价高不高、孩子好不好入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80后、90后渐成“海归”主力军,“海归”回流出现大众化、年轻化、多样化的新动向,海归人才的构成、层次和诉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些人不再执着于定居一线城市,开始涌向二、三线城市。一些人将目光投向了公务员、基层村官等岗位,相关调查显示,有32%的受访“海归”计划报考公务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归”人才加速回流,但海归顶尖人才数量仍然不高。面对这些新情况,从国家到地方,是否已做好准备?如何吸引和接纳数以百万计的“海归”大众,对其进行引导与支持,让他们找准自己的舞台、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海归”也希望能有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抱负、实现价值。广开进贤之路,把“海归”的个人发展与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让他们归有所依、归有所成、归有所得,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了这么多大道理,突然想起一个身边的故事。我的高中同位,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学习和工作,最近她告诉我,她准备回国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国外一切都好,可总觉得缺少归属感,想念家人、想念朋友、想念国内的美景美食。而且,我觉得国内的发展挺不错的,我有信心回国后会生活得更愉快。”或许这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吧!回国的原因有千万种,无论是务实的选择,还是情怀使然,只要你对生活报以最好的期待并努力奋斗,一定会收获美好与幸福。祝福所有“海归”,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海归”们,还等什么?祖国给你一个舞台,让你施展抱负!

  

  韩小乔/文

  本期编辑 马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