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白岩松朋友圈里最有趣的“正局级” | 人物

  他曾是教育部办公厅的负责人、语文出版社社长(正局级),也是企业人、研究者,如今他以诗人的全新身份面对世人。

  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期间,他观点鲜明,频出金句,信奉“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

  他不求稳不怕犯错,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王旭明很荣幸一直和语言文字紧密相连,让他在不同的岗位上积累、成长。

  

  7 月12日王旭明的诗歌朗诵会在正乙祠戏楼举办

七月十二日晚北京和平门外的正乙祠戏楼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每张座椅上都放了一本诗集。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大家都在等待一个特殊的诗人——王旭明。

写诗源于王旭明的一种热爱,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十分热衷于读诗、写诗,工作后,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也没有让他放弃一颗诗心。诗歌朗诵会当晚的场面就像是《朗读者》节目现场,甚至阵容更强大:白岩松作为王旭明的老友前来担纲主持,陈铎、于丹、康辉等文化名人作为嘉宾一一朗诵了他的原创诗歌,而姚锡娟、敬一丹也“千里传音”,通过音频的方式进行“表演”。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联播》当红“一哥”康辉头天晚上刚陪同领导人出访德国归来,白岩松也是十点就要赶回电视台主持《新闻1+1》。他们都为王旭明挤出了宝贵的时间。

  

  白岩松作为王旭明多年好友担纲诗其歌朗诵会主持

金句制造者,五年“发言奇迹”

这些传媒界大咖的深厚渊源,归结于他五年的新闻发言人生涯。王旭明回忆道,2003 年“非典”之后,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提议中央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都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并由国家层面进行培训。

同年,第一期新闻发言人培训开启,王旭明成为学员,他们那一届被称为“黄埔军校第一期”。行业内有句话说,能在新闻发言人这个职位上待两年已经是极限,而王旭明当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五年,可以说是“奇迹”。他行事果决清晰,言论独具个性,他更是金句制造者。

2008 年汶川地震时,先于学生逃生的教师范美忠“一跑成名”,被戏称为“范跑跑”。事件发生后时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王旭明在《新闻1+1》接受白岩松采访时给出的回应是“人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提醒大众我国的师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白岩松接着补充道:“更不能给无耻提供舞台。”这句铿锵有力的回答成为经典的王氏名言,一度被中学语文课当作热门范例。

其实当年接受访问时王旭明并没有得到相关领导的任何准确口径,不管是对“范跑跑”警告处分还是开除教师队伍。站在话筒前,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必须第一时间给出回应。

当然,他大可以实话实说:“对不起,截止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得到授权,无可奉告。”但他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这个答案可能只有60 分,对于这样一个社会公众都十分关心的事件,仅仅用没有得到授权或者无可奉告显然不够优秀。

“作为人,他有求生意识,不顾别人先自己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教师这样崇高职业的从事者,如果你这样做,我甚至从人性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但是就别到处宣传自己了,难道让全国人民都向你学习吗?可当时的情况下我又不能这样具体分析,也不好这么说。”于是他灵机一动,凭着多年的经验积累,从脑海中挖掘总结出了这句“人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时隔多年,至今王旭明仍觉得这是他诸多发言中的一个亮点。

除此之外,他的“大学生养猪论”也为人津津乐道。支持大学生创业,而不一定都去公干,这是政府的政策,但王旭明在发言时,除了站在政府立场,还考虑了公众接受度。“如果说坚决支持大学生如何如何,可能就没有什么传播效果,所以我说我们支持大学生从事各种各样适合自己的创业活动,养猪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自己喜欢、适宜,完全可以去养猪。”

  

王旭明在给孩子上语文课

王旭明一直坚持: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他不被安全系数这一因素限制,敢讲话,讲真话。“求稳不犯错误的这样一个思想,阻碍了很多发言人的努力,有些人宁可不去创新,不做语言的转化和翻译的工作。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即使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的传播效果非常好!”

理性的出版人,孩子气的诗人

王旭明当过七年语文老师,又做了七年记者,而后他任教育部新闻处处长五年半,新闻发言人又五年半、到如今在语文出版社社长的岗位上已经九年时间。回顾职业生涯,王旭明感性地表示,自己很荣幸一直和一个词有关系——语言文字,只不过在不同岗位上不断转换,滚雪球似的积累、成长。

他的办公室位于语文出版社三楼的角落,桌上、柜子里堆满了各类书籍、文件,那张棕色条纹的粗布沙发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不知道在这里他接待了多少来访者。开始采访时已经过了傍晚七点,王旭明给我们泡上茶,“这是伯爵红茶,现在这个时候喝的最好的茶,当然现在这个点不太适合喝。”他笑笑说,下了班还在工作是常事。

  

堆满各类书籍、文件的王旭明办公室

2008 年7 月,王旭明卸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出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不久,出版社就由事业单位变为股份制企业,王旭明的身份也转变成了企业人。为了提高出版社效益、保住众多员工的饭碗,他一手主抓语文和多学科教材编写出版,一手抓辞书和其他文化图书的出版,恢复了语言文字报,改版了《语文建设》杂志,创立了真语文网,大刀阔斧地干了许多实事。

这九年,他用“酸甜苦辣”来形容,“如果时光倒流,让我以现在的心态再做一次选择,我仍然选择当老师、记者、新闻处长、新闻发言人,唯独不会选择语文出版社社长——太难,太让我心力交瘁了。”

白岩松采访王旭明时,曾让他给自己发言人的工作打分,王旭明答:谦虚一点60分,自恋一点是80 分。而问及这九年语文出版社社长工作的表现,他给自己打了90分,“打90 分是我确实是尽心尽力到此了,还有10 分是因为我的身体得保重,我还特别想活着,年轻的活着”。

2001开始国家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王旭明用全部心血修订了语文版的语文教材,不料2019 年全国将统一使用一套语文教材,即部编语文教材——这就意味着王旭明的这套语文版教材到时将寿终正寝。

  

给孩子上语文课的王旭明

说到此处,他颇多无奈甚至有些哽咽地说:“这就是命运,一方面对自己智慧结晶的爱,一方面又对重大政策必须服从。我卸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重新组建强大的语文出版社。”如今他仍在通过多种渠道向上级呼吁,“但截至目前为止,没有收到回音。”他说,“这也许又是我的一个职场遗愿吧。”

这次的朗诵会算是60 岁的王旭明将要告别职场的仪式。于丹说,他智慧的时候是个博雅的长者,但是写诗的时候则像个孩子。这几年,写诗成了他的日常,发表园地就在微信朋友圈。

2015 年3月起的半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近150 首诗作,诗集《人与土》就是他心灵的记录,是他用诗歌继续“发言”。他一度对年龄保密,“因为我喜欢人永远在16 岁”,但写诗让他重新找回一份孩子气和天真的一面。

如果真的到退休那天,他想,就自己找个地方喝口茶,吃口饭,或者来点小酒吧。

对话王旭明

“我在语言文字中几度转身”

Q:如今新媒体异军突起,但一些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不实消息也很容易引起大家的传播,如果是您会怎么面对这样的情况?

A:实际上我当新闻发言人的时候,微博刚刚开始兴起,还没有微信什么的。我觉得自媒体时代,我们的新闻发言人一定要注意,现在我们已经是自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我认为新闻发言人在这个时候,责任更加重大,要求更高!什么叫责任更大,要求更高?要求你第一时间反应,你就和各种谣言和各种流言要赛跑,看谁跑得过谁?现在我认为我们说真相(的速度),还是没有跑过各种流言和各种谣言,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及时有效、准确、全面的披露真相。所以我认为应当对及时信息给予奖励,对于在及时有效的信息当中不准确的行为给予宽容,我们及时更正、及时调整就行了。

Q:您现在虽然不再为教育部发声了,但还是在很多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包括在微博上为很多媒体点赞,但是同时也在抨击一些媒体,比如说有不良的信息传播,您对媒体的态度是矛盾的吗?

A:不矛盾。尽管我们的媒体有许许多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尽管对媒体的管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中国要离开媒体就坏了,媒体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也不可否认,在这当中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所以我大加赞赏的是白岩松这样的(记者),如果我们的新闻记者更多的出现像白岩松这样的人,我们的新闻队伍的质量、水平会大大提高。

Q:现在高考、中考竞争这么激烈,入院入学难,一些家长会给他们孩子报培训班,您认同吗?

A:我一直认为这涉及到一个大的问题,就是高考改革。我们长期以来把高考改革集中在高考内部,是对的,但是高考内部的改革必须和外部的改革配套,并驾齐驱。打个比方,高考改革是独木桥,内部的改革让木头变成了钢,钢又变成铜,铜变成金,但是它还是独木桥,不管是钢桥、铜桥、金桥……所以外部改革一定要改变人才培养和成长模式,不仅仅是高考这一条路。

我们有一些规定,我就觉得非常不合理。比如说考公务员必须得大学本科毕业,意味着要接受职业教育就不能考公务员。我认为考公务员把条件列好就行了,不管什么经历,只要达到要求就好,所以高考改革有一条改革我双手赞同,就是取消年龄限制。

Q:怎么才能让孩子学好语文,给家长指条路?

A: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尽情的随意地去说,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你就做倾听者。现在绝大部分家长是没有的,孩子一说话就觉得你怎么那么贫呢!好好学习去!刚说两句,现在作业完成了吗?刚说三句,你看今天又丢了5 分……都这样,把孩子想说话的激情全部浇灭。

在座的各位包括我,从小听到的最多的词一定是听话,上学就听老师话,上班以后听领导话,结婚以后听老公的话……听话,听话,听话,然后我们培养孩子,我们就告诉他听话,听话,他们又听话,听话成了我们不变的训诫。

Q:这两年《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语言类节目特别火,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现象?

A:我觉得这是第一步,也是很可贵的一步,但是绝不能就此打住。也就是说,我们读诗、背诗,朗读别人的作品这是第一步,那么下一步一定要写诗,读自己写的诗,读自己写的文章,这才是一种消化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背别人的,记别人的水平上。我喜欢唐诗,也喜欢宋词,当然也喜欢元曲等等,包括外国诗都在我脑中,实际上是个大杂烩。我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在继承的基础上来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文/ 莫兰

部分摄影/ 陈剑 过超

编辑/ 刘淼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