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一批世界一流大学,这个基本是上上下下的共识,不会有异议。而且这个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近现代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中,无一列外,经济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相生相伴。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分别曾经是或正在是世界的经济中心,都各自产生了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现在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如不出意外,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应该会重坐世界经济的头号交椅。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催生出本土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且反过来,世界一流大学也会在国家科技创新,文化重塑,信仰追寻中扮演重要的助推器作用,从而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需要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同时我们还需要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因为我们既需要一流大学培养的高级科研人员,也需要一流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能工巧匠。这两种人才是工业体系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不管产品设计如何高端,如果没有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产品的质量也会打折扣。比如我所在的科研领域,科研设备做的最好的是欧洲和日本,我们中国也可以做同类的产品,但是一相比较,说句实在话,我们还没有把产品的质量做到极致,当然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就是价格比较低廉,性价比比较高。这个情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理念,当然跟技术工人的技艺水平也有关系。
现在国家鼓励大众创新,这里面既包括高科技创新,也包括实用技术创新。高科技创新主要应由大学和企业研发中心的科研力量来完成,这部分人是学术研究的正规军,他们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经历过严格的科研训练,他们的创新成果应该是门槛比较高的高精尖产品。实用技术的创新就应该由生产第一线的产业工人来完成,他们的学历可能不是很高,但富有实践经验,熟悉生产工艺,了解顾客需求,他们的创新不一定有多么高大上,但是实用,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这两个群体虽然各自的禀赋有差异,承担的任务也不同,但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在其行业做得出色,都应该得到认可和奖励,所以也应该在国家层面建立奖励制度,就像每年的科技三大奖一样给予优秀技术工人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我们有各色各样的人才计划,但是没有听说任何一项相应的针对技师的人才计划,或许我孤陋寡闻。大学里有百万年薪的教授,那么依靠国家专项基金和公司的配套经费,给予手里有绝活的技师几十万的年薪也是可行的。可能有些人,特别是科研人员,对于这种建议想不通,觉得不公平。其实科学网上的博友,很多是在从事科研工作,讲白了就是靠发文章来安身立命得。听起来高大上,看起来很是光鲜,但是仔细想一想,难道所作的贡献一定比工人师傅大?我看不见得。比如发的文章中有多少是打酱油的?有多少是在自娱自乐?有多少是纯粹为了个人私利(票子帽子)?文章的含金量有多大?做假作弊的又有多少?最近的撤稿事件就可见一斑。当然我不是来否定整体上科研人员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所做的贡献。
对优秀技师价值的认可还可以给全社会传递一种信息,就是行行出状元,只要你优秀,做技术工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来。这个对于高三毕业生特别具有指导意义。现在绝大多数的高考考生都在追求985,211,至少一本二本,实在不行读个三本也可。但是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并不怎么看好,甚至不屑一顾,恕我直言。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社会资源有限,人脉关系匮乏,而分数又不够二本的学生,最好去读职业技术学院甚至技术学校也可以,坚决不支持挣挣扎扎欠上一屁股债去读三本大学,因为这种学位,讲白了是拼爹用的一块敲门砖。对于贫困家庭的学子,拿个三本学位找个体面的工作真是不容易。如果进入技术职业学院,学好一门技术,前景不会比别人差。比如说,拥有本科学历的工薪阶层有多少人比泥瓦匠,木工,电工的工资高?一个熟练泥瓦匠在大城市的日工资应该在300到500元,如果可以做室内精装潢,那收入更是可观。而且这种行业也上不封顶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果你做得好有经验有资金,还可以成立建筑公司,装璜公司,一切都有可能。
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还有一条路就是高中毕业就就业,跟上师傅学手艺,这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还是鼓励如果有可能还是进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因为经过三到四年的培训,人的眼界,对社会的感悟,对新鲜事物的敏锐度,肯定不一样,而且所接受的技术教育也更系统完整。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职业技术学院中来自贫困家庭学生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清华北大中的比例,而且职业技术学院所能得到的社会资助的机会也非常低,国家扶持的力度又远远小于本科大学,所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费相比起来一点也不低。如果要关注穷人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那么这群人就更值得我们关注。
我强烈呼吁国家要加大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扶持力度,大幅减免学费,给贫困家庭出来的学子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同时职业技术学院要和企业联手,借鉴德国的师徒培训制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但是不要刻意强调一些虚的东西,像情怀啦,改变世界啦,悲天悯人啦,等等,因为他们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来源:王跃建科学网博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