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之外的教育隐忧

  前不久,“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大学”的话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确实,家境好的学生在很多方面比家境不好的农村孩子要占优势,眼界、视角、接触的事物更宽泛。而留守儿童、名校配额制问题、“知识无用论”等,都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农村孩子有越来越不想读书的倾向。这不能不让人担忧。

  

  但城市里的家庭也有问题,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开明,不是所有的家长合格,他们的教育观同样存在问题。

  “非主即奴”教育观让中国父母丑态百出

  中国父母喜欢“霸占”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成年已久了,父母还是掌控着孩子的一切,学习、生活、工作、恋爱,甚至有的家长连吃饭这种小事,也操心的不得了。父母们的说法是,孩子还小,还不独立,又或者,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我知道他们的喜好,所以我要这么做,等等。其实,他们不知道,没有独立的是自己。

  

  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精神特质就是控制和保护。由于受文化的影响,中国父母的教育观是有先天缺陷的,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与实现更多是通过对孩子的管制和满足,缺乏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代替其成长和发展的教育认识。于是,“孝顺”文化大行其道。尤其社会对《弟子规》的热捧,更为父母的霸道平添了几分戾气。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小朋友都5 岁了,吃饭都无法自理,还要父母喂食。父母用无限的热情,激情澎湃地“浇灌”自己的孩子,肆无忌惮地把爱用“批发”或“零售”的方式塞给孩子。这种思维让中国父母常处于混乱、纠结、焦虑、分裂的状态中。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有一个孩子因为打针而啼哭,孩子奶奶为了给孩子“解气”,愤愤地打了护士一个耳光,事件被曝光,一时舆论哗然。

“边界意识”是家庭幸福的推动剂

  为了孩子正常成长,父母应该如何做呢?除了老生常谈以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亲子之间要有边界感。缺乏足够的距离,父母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混为一谈,这样,孩子会普遍缺乏独立、担当、自主的品格,这也是广泛出现父母陪孩子应聘、代孩子征婚的“中国式现象”的根本原因。

  所以,要帮助孩子更好地实现社会化的准备,就要让孩子准备和父母实现社会化分离。父母首先得有自己的人生,得让自己活得好。什么是活得好?努力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当然,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前提是不绑架别人的生命。不是为了孩子才认为自己活得有意义。

  

父母独立,让爱更智慧

  《让爱更智慧》这本书中讲到,只有让自己的生命有了分量,才能帮助孩子看到生命的真相。父母有清晰的边界意识后,人格才会真正独立,生命才会强大!

  

  《让爱更智慧》

  赵雨林

本期编辑=晴天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