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浙传人记录了非洲这条神奇的铁路,还有现实版《战狼2》!

你能想象在非洲坐中国火车看大象的画面吗?

你能想象非洲女司机说着中文开火车的情景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在想,咦,这是什么鬼?

今年5月31日

全长480公里

总投资38亿美元

肯尼亚独立以来修建的最大基建项目

——蒙(巴萨)内(罗毕)铁路

通车了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

亲自登上列车试乘

国务委员王勇

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

也出席了通车仪式

中国在非洲承建的肯尼亚蒙(蒙巴萨)内(内罗毕)铁路通车,该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基础设施项目,肯尼亚由此实现了百年的铁路梦想,坐着中国火车穿越东非看大象也成为现实。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试图重塑将亚洲与欧洲和非洲连接起来的古“丝绸之路”,位于印度洋沿岸的肯尼亚也在这条路上。中国在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非洲很遥远,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纪录片——《我的铁路我的梦》感受一下这种穿越非洲草原河谷的壮观景象。

这部纪录片有多燃?来看看这些数据!

这部由新华社出品的三集系列纪录片《我的铁路我的梦——中国承建蒙内铁路纪实》(英文片名:My Railway,My Story)海外首播,数据显示超过四千万人次观众准时收看,这部纪录片已经在肯尼亚达到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受到当地各界一致好评,海外社交媒体网友普遍给予积极评价。

同时,该片在新华社脸谱、推特、YouTube账号播发后,总浏览量约936万,近8万次点赞,网友评论5300余条,有多家媒体转发。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就是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编导专业2010届毕业生——武笛

第一集《桥》

第二集《站》

第三集《路》

武笛是谁?

武笛,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编导专业2010届毕业生,现任新华社非洲总分社记者。2010年入社,先后在江苏分社、非洲总分社工作,做过视频记者、纪录片导演、主持人和新媒体编辑。

  

  

  

武笛采访工作照

谈及这部优秀纪录片的创作和摄制,武笛说,片子是按照肯尼亚蒙(蒙巴萨)内(内罗毕)铁路建设历程,完整介绍了铁路从设计到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由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历时两年跟踪拍摄完成。

  

纪录片总导演武笛在拍摄现场

纪录片摄制团队部分成员

  

  

纪录片海报

  在该条铁路建设初期,西方媒体就曾连发多篇报道,质疑中国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心。而在非洲各国的网络社交媒体上,该话题同样引起了热议。

“中国人为什么周末不休息”

“工程修这么快真的能保证质量吗”

“中国人跨越小半个地球来修铁路到底图什么”

“中国是不是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

……

诸如此类的质疑接踵而来,这是肯尼亚及非洲国家、乃至世界对于中国在非洲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最基本的疑问。

  然而种种疑问都在这部纪录片里得到解答。

在建设中的内罗毕终点站采访拍摄

  

在蒙巴萨采访当地工人

  

在蒙内铁路沿线村落拍摄

中非文化上的差异,构成了纪录片在非洲传播的一道天然屏障:如何让非洲受众接受“中国故事”,以及其中所蕴藏的中国价值观?

作为总导演,她与剧组全体同事一起研究并决定创新外宣语态,首次尝试当地人“自述体”创作,由肯尼亚人讲述中国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受众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形象”。

采访拍摄中国施工团队

  

纪录片拍摄风雨兼程

在拍摄时,武笛认为,让非洲受众接受“中国故事”最好的办法不是说,而是给观众看。因此,片中解说词的运用被大幅削减,而每个故事主人公自述的同期声贯穿始终,取代解说成为推动该片主体运行的主要因素。

肯尼亚人以他们的视角告诉观众,中国人是如何在非洲修铁路的。片中14个主人公每个人的讲述,都在向受众勾勒着中非友好互利合作的美好未来。

  

在肯尼亚马赛族村落拍摄

  

航拍团队与肯尼亚当地民众合影,

很多孩子第一次看到航拍机

  

航拍的时候经常被第一次见到航拍仪的小朋友“围观”

不仅仅是纪录片

总导演武笛,她更重要的身份是一名记者她曾在肯尼亚、索马里、也门、埃塞俄比亚、马里、南非、巴西等国采访。参与过习近平主席访非、李克强总理访非等高访报道,以及里约奥运会、也门撤侨、中国驻索马里使馆遇袭、联合国环境大会等系列报道。曾获第四届新华社新锐青年提名奖。

最近上映的国产片《战狼2》无疑是这个夏天最火爆的电影。上映十多天来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多项记录,《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官方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战狼2》讲述了非洲某国爆发内战,前战狼队员冷锋和中国军人一起全力保护中国公民和无辜百姓顺利撤离战区的故事。虽然是电影,但国外战乱,中国军队海外撤侨却在现实中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比如:

2016年3月,沙特阿拉伯领导的多国联军对也门境内发动空袭,当地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中国政府随即展开了迅速、高效的撤侨行动,分4次共撤离中国公民629人,外国公民279人。

而作为新华社唯一的视频记者,武笛随中国军舰参加了这次海外撤侨系列报道,经历了很多难忘的瞬间。

  

海外撤侨随舰视频记者武笛

在国际环境日,她走进非洲最大的垃圾场,去探究是什么阻碍了这个14年前就被宣布容量已满的填埋场退役的进程。

  

武笛在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采访

  在国际儿童日,她拉着贫民窟孩子奥莉薇的手,听她讲家里的故事,她说她长大了也想做一名记者,去看看贫民窟外的世界。

  

与贫民窟的小姑娘合影

  在索马里首都的马迪娜医院,恐怖袭击事件伤者阿卜杜拉告诉她,恐袭发生时,装满炸弹的车撞上了酒店的防爆墙。那一刻,6层的酒店就像从他眼前消失了。

  2017年8月8日,就在今天,在肯尼亚基贝拉——非洲最大的贫民窟之一,她记录下肯尼亚总统大选投票的现场。

  

武笛在投票现场

  

驻外近三年,武笛带着摄像机和话筒到过非洲不少地方。她说,她享受身在现场、纪录历史的过程,也常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安宁的中国:平凡如我,也有逐梦的自由。

“做记者是我儿时的梦想,现在我成为了一名长期驻外的新华社记者。从东非高原到西非大漠,从污水横流的贫民窟到‘高大上’的国际会议中心,从满街枪支的战区到民风淳朴的村镇,行走非洲的经历告诉我,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一个强大有力的政府,对于国家中的个体有多么重要。”武笛这样说。

  一个从无到有的奇迹,一个关于改变的故事。

  武笛用她的摄像机与话筒继续践行着自己的梦想,纪录好非洲这片热土。

来源 / 电视艺术学院

编辑 / 高潇潇

责编 / 谢薇娜

终审/李远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