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学生 | 让你的孩子免于恐惧与忧虑——来自陈默老师的实用秘籍

  

  养育孩子绝非易事,成长道路难免坎坷。父母不该让自己的孩子处在恐惧与忧虑中,更不该给孩子制造恐惧。

  

  不做焦虑的小学生家长

  ——陈默老师主题讲座暨签名售书

  时间:上海书展 8月19日(周六)13:00—14: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二楼世纪馆活动B区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身高体重、学习成绩投注无限的关注,却往往忽视孩子的情绪。在他们的认知中,孩子的情绪多变,不用当真;即使情绪不好,过两天自然就没事了。但事实上,孩子的坏情绪和坏行为之间往往有密切联系。孩子有情绪压力的时候,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通常表现是,他的行为开始出现问题,例如,不肯做作业,不肯睡觉,上课不听讲,反抗老师与父母的管教,等等。糟糕的行为会激怒父母,遭到呵斥甚至打骂,而承受这一切的孩子,其情绪会更加恶劣,行为会更加混乱,导致恶性循环。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关注并安抚孩子的情绪。一个孩子去上学,他就进入了一个小社会,他会产生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同伴、老师等。放学后他会带着这些情绪回来,却又无法或没有能力表达,需要父母仔细观察,去理解和体谅孩子。

  孩子回到家后不做声,不做作业,或者发脾气,讲什么都不听,很有可能就是情绪不好。父母要看得懂,不要只纠正他的行为表现,要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情绪。

  如果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父母一定要先接纳和理解他的情绪。不要去做分析和判断,说“你的这种情绪是不对的”之类的话。要告诉孩子:“你很难过?妈妈知道了!”“妈妈感觉到你很愤怒!”这种共情式谈话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其实,只要人的情绪被理解了,人的问题就好了一半。陷入抑郁或愤怒后,人做任何事情都难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父母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处在恐惧中,更不应该给孩子制造恐惧。孩子最常见的负面情绪就是恐惧,由于年龄小,他们不能分辨和理解眼前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而常常会害怕遭到父母的责骂和同伴的攻击。一旦孩子处在恐惧中,他的感官的灵敏度都会降低,变得迟钝、愚笨,也就是“懵了”。

  当今的孩子对情感的要求非常高,但处理情绪的能力又特别差。情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如果一个家庭在孩子的情绪安抚上做得特别好,这个孩子就会既健康又阳光,心胸开阔,人际关系良好,人生之路就会走得更平顺。

  《家有小学生——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

  内容节选

  

  永远要做第一名

  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处处争先,表现得很要强,说明这个孩子的竞争意识很强。但竞争意识不等于竞争力,如果有人比他更强,他追不上,就会失去动力。

  永远要做第一名的孩子其实很脆弱,内心也很容易妒忌别人,怕别人超过自己,或者怕自己赶不上别人。大家都知道,嫉妒会让人失去理智,让人做出错误行为,导致不良结果。

  孩子的竞争感这么强,与父母的观念很有关系。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表现得很功利,总是要求孩子受人欣赏、受人赞扬。父母在乎结果,势必会告诉孩子,赢了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孩子参与竞争,目的是得到某种好处,在这种观念的渗透下,孩子会习得竞争性的价值观。有些父母嘴上并没有如此说,但是心里如此信奉,也会不知不觉表现出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展露,孩子依旧会明白父母的意思。

  这类孩子其实比一般孩子更脆弱,哪一天他如果参与了竞争,却得不到赞赏,可能就会使他放弃和逃避竞争。现在这种孩子越来越多,很小的孩子在幼儿园下象棋就不能输,一定要赢,这绝不是天生的,是家庭教育造成的。这类父母很在乎孩子在学校里是不是被老师表扬,是不是班里的前几名,在家里也会经常讲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给孩子造成压力,让孩子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赞赏。

  父母对小学生不应该做过多的评论,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发育完备,还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他还有长长的未来。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被塑造、被改变的可能性太大了。我们不要多评论孩子,也就是说,既不要天天表扬孩子,也不要经常批评孩子。父母如此,老师也要尽量如此。如果老师经常评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父母要介入,和老师谈一谈,因为父母一定不希望小学老师决定孩子的未来。

  功利性的父母往往在孩子考试后,根据孩子的成绩决定他们的态度。孩子考得好就喜形于色,考得不好就板着脸,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父母对考试的态度容易造成孩子的竞争感,孩子知道父母对成绩非常在意,天然地会去迎合父母,拼命满足父母的要求。所以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争强好胜的性格,这类孩子背后往往有手里拿着鞭子的父母,他们不停催促孩子,不停鞭打孩子。等到某一天,孩子竞争不过别人,信心就会土崩瓦解,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学生的父母要多多关注孩子的美好品质,表扬孩子的好行为,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自控力等。有好品质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各方面都能表现出色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是欲速则不达。小学生的父母,首要任务是将孩子的底子夯实,有了坚强的地基,才可以盖起高楼大厦。地基不牢,房子盖得越高就越危险。

  

  孩子开始和同学攀比

  孩子回到家老说他的同学拥有什么样的玩具、文具,或者家里房子多大,有什么样的车之类的话题,父母就要重视起来。

  孩子如果觉得自己的玩具或者文具和别人比差远了,总是对自己的东西不满意,总是在羡慕其他孩子的东西,父母就必须重视起来。

  和同学攀比不是积极的事情,因为这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负担,让他感觉不自信,在人群中感到自卑,甚至躲避人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让他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怎么帮助这类孩子?父母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谈论此类话题的时候,父母可以转换话题,谈谈另外的东西,比如,说说妈妈最近在学习什么,在看什么书,或者谈谈最近小朋友都在玩什么新鲜东西,让孩子的注意力分散。

  当然,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父母第一次转移注意力成功了,孩子隔天又提起,这就没法转移注意力了,需要与孩子谈一谈。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玩具或者文具各式各样,有贵的,有便宜的,请问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比如,笔的基本功能就是书写,橡皮的基本功能就是擦拭。一块正方形的橡皮和一块做成老虎形状的橡皮在功能上没有区别,但是老虎橡皮比正方形橡皮贵,我们购买它们花的钱不一样,这个钱是花在形状上,而不是花在功能上。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肯定是功能。买正方形的橡皮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因为我们购买了功能。这样做父母还顺便进行了消费智慧的教育。培养孩子淡定地看待同学的家庭环境相对优渥这件事,培养花钱的智慧,是父母智慧的体现。

  父母还可以培养孩子阅读,一个大量阅读的孩子是有能力自我教育的,这样的孩子,其认知水平也会高于其他孩子。当别人攀比的时候,爱阅读的孩子会觉得这很可笑。

  父母自己也要克服攀比的心理和行为。有些父母自身很虚荣,回到家经常攀比别人家的房子、车子,孩子自然就学会了攀比。父母首先要克服弱点,以身作则。

  

  家有小学生——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

  陈默 著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开本:小32开

  页数:210页

  定价:28.00元

  

  作者简介

  陈默,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约咨询师,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工作。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成为持续的热点,本书作者陈默老师已经有上万个小时的咨询经验,咨询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儿童及青少年,在此基础上,她才能敢说她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以及遇到问题时,父母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没有理论的堆砌,主要目的是让父母觉得有用。一本书能做到有用就很不简单,这体现了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既来自陈默老师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了解,也来自她长达二十几年的实践生涯。本书针对小学生最常出现的各类具体问题,为父母及老师分析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本书分为八章,包括:关注孩子的情绪,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塑造有良好品质的孩子,处理孩子的异常情况,帮助孩子度过心灵危机。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可读性,语言流畅感人,极具感染力。

  

  编辑 | 周 晟 刘 萍

  制作 | 娄文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