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高考物理试题评析,速看!

  01

坚持立德树人,展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在考查考生科学素养的同时,突出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在试题情境的设计中,注意结合当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比如,受控热核聚变装置旨在为人类提供巨大的清洁能量,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2016年11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获得超过6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全国卷、天津卷均以此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氘核聚变反应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理解和运用。北京卷以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为背景进行设计。这些试题契合能源问题解决等重大时代命题,展示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增强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考生勇攀科技高峰。

  2017年4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它是目前为止我国发射的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航天器。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全国卷、天津卷均以此为素材,考查考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试题素材贴近时代,展现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巨大成就,激发考生锐意进取、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0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查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科研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关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考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躬身实践的能力。比如,全国卷中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中隔离振动噪声、自制的简易电动机、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冰球运动员进行冰上训练、实际等离子体研究非均匀磁场中的粒子漂移问题、麦克劳德真空计等,天津卷中的“天津之眼”、电磁轨道炮等,北京卷中的无线电波的干涉信号用于飞机降落的导航等,这些试题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模型的能力,使考生充分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03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创新意识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要求考生将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与新的情境相结合完成实验,在较高的层次上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比如,全国I卷第22题利用“滴水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力。全国III卷第23题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其中解答第(3)问需要考生利用实验曲线和理论方程联立求解,体现了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

  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讨论,是考生思维开放性的体现。比如,全国II卷第23题利用等电势的方法测量微安表内阻,要求考生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度的建议,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全国卷第12题,要求考生分析电路故障,说明产生故障的原因,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04

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方法、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引导考生夯实学科基础。比如,全国II卷第14题通过设计小环在光滑大圆环上下落的情境,考查考生对做功概念的理解;全国I卷第34(2)题要求考生利用对称性确定反射点;全国III卷第22题以学生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背景;北京卷第19题以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电路图为素材,引导学生重视基本实验的学习。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立足物理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物理学科的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全国II卷第25题以两个质量相同、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小球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沿不同轨迹运动为情境,解答该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05

科学设计试卷蓝图,落实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核目标和考查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通过科学设计试卷蓝图,多角度考查修订内容,引导考生认识自然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进入高校学习打好基础。

  考虑到动量、近代物理的内容首次纳入必考范畴,学生复习备考存在一定的困难。在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中,适度控制新增内容的综合度和难度,确保考试大纲修订平稳落地。新修订内容的考查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重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降低物理过程和数学运算的复杂性;提供多种解答途径,降低入手难度。比如,全国III卷第20题,考生既可以利用动量定理快速求解,也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求解。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