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变迁: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人”的语文 | 热点

  近日,部编本教材出炉。9月新学期,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科学等新编教材,将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推广使用,之前的各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下面,我们重点来看看语文教材的变迁和发展。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

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24篇,

占所有选篇的30%,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

增幅达80%。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

占所有选篇的51.7%,

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

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宣传革命教育篇幅加大。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

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小学选了40篇,

初中29篇。

  

先学识字,后学拼音。

以前的教材是先学拼音后学写字,

但在新编教材中,

一年级的的孩子学语文,

要先认“天、地、人”这些常用字,

之后再学拼音。

识字量减少。

“会认字”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

“会写字”仍旧是100个,

但是更加重视笔画和笔顺的教学,

加强汉字的书写教学。

  

培养亲子感情。

新增了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加强亲子阅读,

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阅读兴趣很有帮助,

这是引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口语交际。

在一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中,

一个环节就有“我说你做”的口语交际环节,

在“学习准备期”设置这样的环节,

能帮助孩子掌握语文使用规范和礼仪,

认知一些简单的汉字,

培养倾听的习惯。

  

新版部编语文教材,

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

至今5年多。

接下来,

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语文教材的变迁。

[1]

“语文”学科的概念比较晚近,

中国自古以来使用的“语文”教材,

以“三百千”、“四书五经”为主。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除识字、习字外,

儒家经典基本上就充任着母语教材的角色。

封建蒙学教材:“三百千”

  

封建蒙学教材:“四书”

  

封建蒙学教材:“五经”

二、语文独立设科初期的教材

[2] 语文独立设科初期的教材

▲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初等小学用——最新《国文教科书》(江苏人蒋维乔编写)

190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语文读本——重订《中学国文读本》(福建人林纾编纂)

[3] 民国时期的精品教材

民国时期,

曾经出现过语文教学的短暂繁荣,

并且出现了像胡适、蔡元培、

梁启超、吕思勉、朱自清、陶行知……

等一批“大师级”的教育行家及语文教育家。

  

第一本真正的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 上下册(叶圣陶编,丰子恺绘

[4] 新中国初期的语文教材

  

▲解放初的第一本初中语文教材——繁体字,纵排版

  

▲1956年出版的汉语、文学分科教材中汉语一到六册

1951年7月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

和1953年改编出版的语文课本,

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

课本中涉及中共党史

和革命领袖等方面的内容非常突出,

诸如小学课本里的《八角楼上》

《毛主席在韶山》

《毛主席尊敬老师》

《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等……

▲50年代的文学课本

[5] 今天六十岁以上的人小中学阶段使用的教材

“文革”初期教育部

曾明确要求“语文、政治合并”。

在这一精神的导引下,

有的地方甚至把语文、

政治、历史合并在一起,

取名“政文课”;

有的地方将政治、

语文、音乐、美术合在一起,

称“革命文艺课”。

上海市中学课本

陕西省中学暂用课本

江苏省中学课本

上海市中学试用教材

甘肃省中学试用课本

[6] 再次进入统编时代的教材——80年代教材简介

1978年至1980年,

国家草拟和修订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

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要求。

这之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真正的范文逐渐增多,

特别是古典诗文的比例加大,

有关政治宣教的内容大幅减少。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

五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这是文革结束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套正规的高中教材

[7] 90年代的教材

七、90年代的教材

1989年~1997年,

全国中学语文实验教材审查委员会

先后审查通过了十多套初中语文教材:

1. 人教版(三年制、四年制共两套,刘国正、顾振彪主编)

2. 苏教版(洪宗礼主编)

3. 粤教版(曹础基主编)

4. 北师大版(张鸿苓主编)

5. 辽宁版(欧阳代娜主编)

6. 北京版(沈心天主编)

7. 四川版(潘述羊主编)

8. 四川教育出版社(颜振遥主编)

  

9. 教育科学出版社(郑祥五、孟宪和主编)

10. 广西教育出版社(耿法禹主编)

11. 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志公主编)

  

  

[8] 新世纪的多纲多本教材

2001年7月,

教育部颁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材建设沿用“多纲多本”方针,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

教材多样化政策,

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

先后有8套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初中)实验教材

通过教育部审查:

1. 人教社《语文》(顾振彪主编)

2. 苏教版《语文》(洪宗礼主编)

3. 语文版《语文》(史习江主编)

4. 湖北版《语文》(王先霈、徐国英主编)

5. 河北大学出版社《语文》(王富仁、傅中和主编)

6. 北师大版《语文》(孙绍振主编)

7. 作家出版社、中华书局版《语文》(郭预衡、章培恒、陈平原主编)

8. 长春版《语文》(张翼健主编)

  

[9] 部编教材,回到大一统时代……

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

这不但是新中国语文教材走过的历程,

也是我们民族生存状态的投影。

半个多世纪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

映射在语文教材中,令人感慨万千。

来源 | 问对教育(ID:cdwendui)

责编 | 赵方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热点”内容

||培养全球竞争力

/ 2017年《新校长》杂志 /

点击下图,马上订购

  

/ 蒲大二系:学习工具与未来教师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