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2017年SAT最全应考攻略在此

尽管国际考生每年有4次考SAT的机会,但其中最重要的非10月份的那场莫属,因为它与早申请能否成功紧密相关。怎样才能在10月的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从事留学考试培训多年的田新笑老师,从了解考试动态、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冲刺高分。

文 | 田新笑 制图 | 裴长杰

编辑 | 闻琛

每年10月的SAT对于美本申请都是重头戏,因为大部分的考生指望这次考试取得高分,进行早申请活动(ED/EA)。

若想从容应对10月SAT考试,取得理想的高分,需要在暑假就认真制定考试计划,而且这个考试计划要一直覆盖到考前。我们需要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把握:

  1

  深刻了解考试动态

  2

  积极制定学习计划

  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深刻了解考试动态

1. 考试时间安排

新SAT从2016年3月首考,到现在运行了一年多,共考了17场次。从2017年开始美国大学理事会(下称CB)调整了国际范围的新SAT考试安排。调整后的时间安排为:

国际范围(包括亚洲)考试时间:3月、5月、10月、12月共4次。

美国本土考试时间:3月、5月、6月、8月、10月、12月。

从这个考试时间安排来看,由于CB取消了11月份的考试,对于申请美本而言12月的成绩本来如同鸡肋,所以10月份的考试就显得更加重要。

2. 考试内容规律

众所周知,阅读永远是中国考生的重头戏,所以笔者先从阅读角度归纳过去一年大部分的真题/考题中出现的考点特质。

  小说类

  

  总结分析:小说的考查还是集中考查移民文化、幽默讽刺、女性主义等主流文学话题。

  

  备考指导:字词句理解和小说的考点维度

对于小说阅读理解而言,我们需要知道新SAT对于小说的考查大多是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和方向:人物(性格,态度,立场/观点,对话);情节(场景切换,悬念制造,情节冲突,整体氛围/风格);结构(叙事视角,段落关系,时空变化);修辞(讽刺,隐喻)。

从词句上看,小说用词一般不会很大,除非特定风格,但是我们会发现小说越使用简单词汇,其所表达的含义往往更加难以把握。比如,一篇老SAT曾经考过的小说,故事大意是寡妇Mrs. D 曾经住在一个较穷的小镇上,后来女儿发财了把Mrs. D 接到富人区居住,然而妈妈在大别墅里却并不开心(小说悬念),看了后文才知妈妈思念老家的左邻右舍,然而当她再次回到老家时(客观上Mrs. D和老家人存在贫富差距了),老家的邻里似乎都变了:

Either they put out their best china and thought twice before they said anything, or they were defiantly informal—“You’ll have to take us as you find us” — and would persist in making remarks like “Pardon the apron, but there’s no servants here to polish the grate.” In each case, they were watching her for signs of grandeur or condescension. She fell into little traps they laid and then they were able to report to the neighbors. “It hasn’t taken her long to start putting on airs.”

邻里在招待Mrs.D 的时候专门拿出家里最好的瓷器,而且说话的时候也犹犹豫豫不大爽快,并且带有一丝傲慢(这里用了一个词defiant,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的本义是准备去挑衅或者战斗时的情绪,可见邻里对当年这个寒酸的寡妇突然有一天母因女贵而产生了心理失衡:我们可不能让她笑话了。因此言语和行为上带有了攻击性):您将就(take)一下我们呗,你也知道我们就是这样穷哈。

这里的take用得也很妙。如果去查词典会发现take会有十几个解释和用法,有时候还表示“观点/立场”,而这里表示忍受(endure),我们按照语境假设的“客套”话理解为“将就”就到位了。并且每次跟Mrs. D互动,邻居那些个八婆都会在妈妈表情里寻找变富之后的“傲慢”,还说:你看,还没多久,她就那么目中无人了(put on air). Put on air是个短语,这里的air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却可以用来描述人的神情(傲慢)。

通过以上这个例子,我们或许能够管窥SAT小说精读中对于词句层面的要求:简单,精细。当然了,还要照顾到词句篇章理解的更高层面,那就是隐喻和讽刺。我们再看一例(官方指南第三套中的小说节选):

Lady Carlotta stepped out on to the platform of the small way side station and took a turn or two up and down its uninteresting length, to kill time till the train should be pleased to proceed on its way. Then, in the road way beyond, she saw a horse struggling with a more than ample load, and a carter of the sort that seems to bear a sullen hatred against the animal that helps him to earn a living.

C女士走到月台上,百无聊赖地来回踱步来打发时光(这里用uninteresting来修饰length,以凸显C的无聊心情,作家的写作功力不可谓不深厚)。并且这里还考了一个词汇题:turn。本意是“轮换”,在上下文的语境里我们才能理解这个简单的词汇是“走一小段路”这个意思。C打发时光来等待火车开动,这里用虚拟语气should和态度词pleased(乐意,修辞上是拟人)来形容迟迟不发的火车,也可谓神来之笔。然后在旁边小路上,C看到了一匹马挣扎着拖动很重的货车(这里用more than ample来点名货物超载后的重量也是非常传神的描写),然而马车夫似乎带着对给他带来营生的这头牲畜满腹的怨怒(字里行间流露出讽刺和幽默的腔调)。

以上是小说精读和细读中对于字词句和修辞的关注和分析示范,至于小说结构性的考点和分析,我们找另外的机会和场合再分享。

  

  小说备考的建议和准备工作

从方法论上来说,先明确小说的考点维度和阅读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要求,然后再收集SAT备考的必备资料。老SAT真题小说有60-80篇仍可以用于新SAT的备考训练。另外,新SAT小说真题小说原文+题目也差不多能积累20篇左右了。

这些资料都是不可多得的备考资料,一定要充分利用,简单的使用流程是:阅读-做题-分析错题-精读原文-整理分析字词句和考点,这样下来每篇文章5遍左右。曾经记得,老SAT的那个时代,有的考生把历年小说中的情节,主人公用无厘头的方式串成故事在坊间网上流传,也可见的在那个苦逼无比的备考岁月众多逗比考友苦中作乐的奋斗精神,说起来颇多感动,也希望新SAT时代的考友们再接再厉,通过备考,学有所成,练有多得。

  历史文献类

  

  

  总结分析:所有过去一年新 SAT所累积的真题显示,历史文献(按照官方说法分为两部分:美国建国纲领和全球对话类文献)部分的考查大致包括女权 7 次、社会 2 次、宪法 1 次、废奴 3次、平等/自由 8 次,其中属于美国建国纲领 的17 次,全 球对话 2 次。按照体裁形式:论文 5 篇、演讲 8 篇、著作节选 9篇、信札 6 篇。

  

  备考指导

1. 单词概念+常识背景

很多同学学习过美国历史,但是依然在新SAT历史文献考查中表现平平,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对某些常识和概念理解不够精确和深刻。

多义词有关。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

Congress shall make no law respecting an establishment of religion, or prohibiting the free exercise thereof; or abridging the freedom of speech, or of the press; or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peaceably to assemble, and to petition the Government for a redress ofgrievances.

这条修正案阐明了人民拥有宗教,言论,出版和集会的自由。其中有个词汇“grievance”,很多人都认为是“痛苦”或者“悲伤”,然而我们查一下韦氏词典发现其中一个词条:a feeling of having been treated unfairly.所以在美国宪法中这个词汇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不公平。

这个词汇同样在2016年5月的历史文献长对比文章中考到:There is no grievance that is a fit object of redress by mob law.林肯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任何由国家司法层面制定的法律在没有得到及时修正之前如果不是不能忍受,那么人民就应该忍着,这句话的意识就是:任何不公正都不能通过暴民之法来解决。

再比如在富兰克林于1787年制宪会议总结演讲时提到了“sentiment”一词,在2016年11月考到的Daniel Webster讨论宪法和奴隶制的演讲中也提到了这个词汇。我们的学生常常把这个词汇理解为“情感”甚至“多愁善感”,但是这个词汇的真正解释为:an attitude or opinion。所以,富兰克林所提到的人们对宪法的意见是有分歧的时候说“sentiments”要理解为 diversity of opinions.

2. 句法和修辞

长句分割。在正式文宣、演讲和文献中使用结构较长的句子显得古雅、正式、严谨。但是对于听众和阅读者而言就需要给予特别的注意力。阅读理解这类句子需要:

  1. 弄清楚主谓结构;

  2. 理解每个分割短句的目的和意思。

We, therefo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General Congress, Assembled, appealing to the Supreme Judge of the world for the rectitude of our intentions, do, in the Name, and by Authority of the good People of these Colonies, solemnly publish and declare, That these United Colonies are, and of Right ought to be Free and Independent States…

这句话的主谓结构是:We publish and declare that…

其余的信息和成分:We之后是我们的国家身份,in general congress是场合,assembled是the representative的定语后置了,appealing to是动名词引导的状语,代表了师出有名(以无私的公正的世人为后盾),do是用来强调谓语的助动词,后面colonies are表示实际上,ought to表示应该,也就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脱离英国独立了,用这样的长句,通过插入成分和标点的分割苍劲而有力地表达了人民的诉求。

参考译文:因此,我们,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

排比;重复;反问排比和重复是文献,尤其是演讲惯用的修辞策略。用反复使用重复和排比便于详细阐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这种结构排山倒海,气贯长虹。另外,反问也能够很好地起到加强语气的重要作用。

The Confederation, this same despised government, merits, in my opinion, the highest encomium: it carried us through a long and dangerous war; it rendered us victorious in that bloody conflict with a powerful nation; it has secured us a territory greater than any European monarch possesses: and shall a government which has been thus strong and vigorous, be accused of imbecility, and abandoned for want of energy?

参考译文:这个邦联制国家,深受鄙视,但是值得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她带着我们度过了危险的战争岁月,她用血哺育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她给予我们一个比任何一个欧洲王国更大的疆土,一个曾经那么强健的国家,却为何非要说她昏庸,无能,而且虚弱呢?

这个句子一连用了三组 “她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结构,并在最后加了一句反问,整个句子苍劲而有力地表达了Patrick Henry对邦联的支持和留恋。

从字词句和修辞的角度备考建议:

  • 通过精读过往的历史文献真题和可汗真题积累历史文献类词汇,并通过上下文获取词汇的准确含义;

  • 对于结构纠缠复杂的句子,要进行摘录和反复阅读,甚至做到能够熟练吟诵,因为我们平时的阅读较少触及真正的历史文献这种具有独特特点的文本,所以“陌生”导致我们某种程度上的阅读障碍,熟练阅读和背诵是一个千古好办法;

  • 演讲和文献中使用最多的修辞策略是:排比,重复, 反问,典故,类比,隐喻,讽刺,幽默,诉诸上帝,诉诸全体,诉诸情感和价值观,诉诸说理和历史事实等等。在阅读理解历史文献文本的时候做相应的标记和关注;

  •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习新SAT写作的套路来对历史文献进行修辞分析。

宪法/政治/政府/权利有关

有三个可以表示“国家”的词汇:country, sate, nation。但是三个概念本质上不尽相同:country 偏重强调国土面积和区域属性,state重点表示政府和政权形态,nation则强调民族和文化属性。

在《独立宣言》里我们读到这样的说法:…That these United Colonies are, and of Right ought to be free and Independent States…以及之后反复强调各州(constituents 或者 states)的独立性。这里用到的词汇state更多强调了各州的政府和政权内涵,正是这些概念的使用从思想上构筑了各州各自为政的历史前提,也从精神上奠定了美国内战的思想基础。

另外,我们需要知道美国各州权力各自为大的时代从独立战争以来最盛,最后导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巨大,“中央政府”积贫积弱,那个时候就是“邦联”(confederation)的时代。这一时期,美国的一本立国宪法便是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国内有些学者错误地翻译为《联邦条款》,实际上应为《邦联条款》,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实现各州“联邦”(federalism)。

经过了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各州逐渐接受组建“联邦”政府的迫切和重要,因此才有了“联邦”(federal)的概念。所以,我们在阅读历史文献的时候,看到了confederation就应该知道这个概念的支持者反对联邦宪法和中央集权的政府,但是federalists则相反。

宪法的精神不仅从很高的层面奠定了人民的权利分配和政府、司法、总统的三权制衡,还从道德上给予人民约定,比如著名的“不自由,毋宁死”演讲的作者Patrick Henry在发表反联邦的一篇演讲中承认了联邦宪法可以起到约束“licentiousness”的作用。这个词汇千万不可受某些中文词典的影响而理解为“淫乱”,符合文献语境的理解应为“lack of moral restraint”也就是“缺乏道德约束”。

我们也知道《宪法修正案》第八条:Excessive bail shall not be required, nor excessive fines imposed,nor cruel and unusual punishments inflicted. 这里是用 “excessive”,“cruel”, “unusual”留给了司法解释很多的空间和自由度,同时这些表达都类似道德号召和律令。

在《独立宣言》中发轫了那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言: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句话更多是描述了道德上应然(ought to be)而没有揭示现实意义上的实然。但是这个政治愿景和价值观贯穿了美国建国纲领,后来的《美国宪法》更是基于此才规避了使用slave或者slavery的字眼,建国之国父明确知道奴隶制的邪恶(evil)却迫于当时的证据予以回避,期待未来的领袖予以解决。

2016年11月份的新SAT考试就考到了Daniel Webster的一篇演讲: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Union. 这篇演讲中Webster追本溯源地谈起宪法精神里的平权思想:It will be found that both parts of the country held it equally an evil, a moral and politicalevil.

从文献类别角度的备考建议:

  • 美国最核心的历史文献有三个:《独立宣言》、《邦联条款》和《美国宪法》,大家根据过往的真题,当然也包括老SAT真题,只要跟这三个文献有关的文章都要十分认真地去阅读和解答其中题目。除此以外还要把这三个文献的文本阅读一边,理解到位。

  • 把可汗学院和过往新SAT真题凡涉及历史文献和全球对话的考试真题文章全部拿来进行精读,理解,分析和整理,尤其是积累历史文献理解的常识背景和文本深度理解能力。

  • 根据美国历史文献所讲到关于,政府,政治,平等,自由,女权,废奴,社会契约等方面的话题向更早期的文献入手进行纵向学习,向哲学家社会学家的同类文本和著作进行横向学习。比如2016年5月考到了作为公民的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作为双篇对比来回应林肯作为政治家的立场和主张。我们要知道政治家治国某些策略来自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独立宣言》人人平等的信仰来自洛克的思想;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来自于孟德斯鸠和休谟的理论等等。如果我们能在某种程度上拓展自己学习的深度与宽度,相信大多数考生在面对历史文献和全球对话类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了。

  科学

  

  备考指导

我们在处理SAT阅读中的科技类文章的时候,需要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储备,以便我们在解题时能够明确方向。这些知识储备实则是我们解题时的一些工具,用来分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证据。

每一篇文章,不管它是具体想论述哪一件事情,比如一个科学上的观点纷争,一种现象的不同解释,都是由一个个Argument 构成的,我们能看到,一个Argument 是由上面这6个部分构成的,前4件事情,其实就是观点+证据,第5件事情是让步,最后一件事情是推翻让步观点。我们在处理时,出于归纳方便,统一认为一个完整的论述是由 Claim+Evidence 构成的。接下来,就是去分析观点正反,这样,一个段落就容易被归纳为:正向/负向观点+证据。

微观角度分析下新SAT科技类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文章设计手段:

1. “实验组与对照组” 类

实验设计基础是将样本分成Control Group&Experiment Group 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这是自然科学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实验方式:为了检测某个因素或条件是否会对实验对象产生某种效果,而将实验对象分成做出改变的实验组,和备做观察的对照组,以期在实验结束后对比这两组是否存在差异或差异的显著程度来判断某因素或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2. 现象分析类

很多科技类文章都是给出某一个现象,然后文章后面对这一现象来进行展开论述。比如,对农业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给出一些假说,之后就这些假说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述;比如,鸟类为何排成某一方阵飞行,给出假说,给出观点,后面继续论述等等。

3. 假说类

这一类文章通常会讨论某一假说的真实性。 实际上,整个科学史就是在提出假说、争论验证假说、推翻假说、重拾假说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在新SAT科学类的文章中,假说讨论占了很大的比重。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这类文章的思路:

  特定现象出现——提出针对此现象的假说——验证假说——1. 证明假说为真 2. 实验否定假说 —— 继续提出新的假说解释现象——继续循环。

尽管新SAT的科技类文章话题繁多,但本质上都是在就某一具体现象所展开的理性讨论。各位在初期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无非就是对这些实验理论或试验方法不熟悉。我在这篇文章里给各位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及常见的行文推进方式,各位同学可以多找些文章来分析,找出各个文章的套路即:

1. 讨论的主体话题是谁

2. 是否有明确的实验方法,实验对象实验过程是什么样的

3. 实验结论是什么,这个实验结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某个观点

即不管文章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在考察对 Claim+Evidenced 的分析,你能否找到清晰的观点,那些证据能够支撑或者反对这个观点,中间无非夹杂着些生僻的术语或者实验方法。希望各位刻意练习思考方式,熟练应用到文章阅读过程中去。

积极制定学习计划

1. 阅读

大部分考过一次且没有考到1500+的同学,几乎都是在循证题语境词汇题这两种类型的考题上失分过多。综合分析就是词汇和概念理解不够精确,细节把握不够精准。所以,复习的时候对于词汇和词汇题需要按照如下的思路梳理:

  

  词汇:词汇数量+词汇理解

词汇数量:词汇量上面存在一些不足,要认真复习梳理单词,可以稍微提高一些效率。比如,用权威单词书每天过单词500-800,具体要求是:看到单词能够在1秒钟的时间反应出来中文/英文释义;对于反应速度慢或者不熟悉,不认识的单词需要通过暴力重复,多感官(手写、口读、心记)刺激的方式来加强记忆。

词汇理解:新SAT侧重考查考生对单词的应用,尤其是词汇精准意思的把握和理解。这部分考点中,一类是文章里比较抽象的单词(比如sensationalism),另外一类是比较普通且“简单”的词汇(比如best,want)。前者理解的精确与否决定了我们对阅读文章理解的效率,后者一般会以语境词汇题的方式来考查。词汇理解的痛点解决是需要复习抽象词表、易混词表、完成语境词汇题真题的解答。具体可以参考田新笑老师的书《不背就要你命——新SAT真题核心词汇语境记忆+精讲精练(真题提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语境词汇题

语境词汇题的整体解题思路是:1.辨识词汇;2.回原文找寻语境线索;3.排除选项,剩余迷惑选项作细微差异辨析;4.选定,代入语境验证。这个解题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2步和第3步。尤其是第2步:语境线索里面,最需要把握的是考点词跟上下文的修饰关系以及逻辑。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A recent research collaboration has discovered that crows exhibit strong behavioral signs of analogical reasoning—the ability to solve puzzles like “bird is to air as fish is to what?” Analogical reasoning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pinnacle of cognition and it only develops in humans between the ages of three and four.

As used in line 2, “strong” most nearly means

A) powerful.

  B) compelling.

  C) intense.

D) extreme.

解析:首先,大家主观上都认识这个词汇strong,到语境里发现它修饰的对象是乌鸦拥有类比推理能力这个现象。理论上讲,A)powerful是strong的同义词可以称为答案,但是C)intense也可以是strong的同义词,这就产生了不可能有两个正确答案的排斥现象。那么D)extreme是极端的意思,代入语境不合适。这里剩下B)compelling应该就是正确答案了。

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这里的逻辑,也就是B为什么是正确的答案。这就要看到第二句的意思了:这张类比推理能力是认识能力的顶峰,只有人类在3-4岁时才能发展出来。这句话跟上文形成了一种逻辑意思:为什么乌鸦会拥有原本只有人才有的能力呢?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所以,compelling我们从Webster词典上查出的意思就是:strong and forceful: causing you to feel that you must do something.也就是说这种“强烈”的表现出的类比推理能力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通过这个语境词汇题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类题目的难度,以及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语境进行精确细致的修饰关系分析和逻辑分析。

分析错题:

很多同学到这轮考试,很多题目都已经做过了。如果已经做过一遍Khan,OG,PSAT,甚至部分月份的真题卷子。那么可以再按部就班地做一遍。面对自己反复会错误的题目,包括阅读、语法、数学,都要认真地写解析。而且是落实到笔尖的解析。解析内容包括:自己(错误)的思考路径,正确答案在原文如何体现出来(语义),迷惑选项是哪一个,我所选的是否迷惑选项,还是一个错误非常明显的选项?哪个语法点没有掌握导致错误,还是原文主旨/连贯没有把握清晰导致错误?数学题干是否没有读懂?方程/模型关系有无理解清晰?等这些分析必须都要落实到笔尖上纸面上,这样才能使得自己“发散”、“飘逸”的思维得以驯服。

2. 语法

考前复习的第一任务,并不是抓紧时间突击做题,再刷上多少多少套的题目,更重要的是复习已经做过,包括老师上课讲过的题目。语法复习的具体材料有且只有3种:可汗学院57篇语法文章,OG4套题目,以及3月、5月和10月的真题。

具体的复习方法简单来讲四个字:走心+思考。孩子们一定会问怎么走心,怎么思考呢?以5月亚洲真题为例,语法部分一共44道题目,每道题目,无论难易,对每道题目,包括每个选项,都要用道理给自己讲一遍。答案选项是怎么对的,其它三个选项错误点在哪里。即使题目很简单,也一定要用道理过上一遍,加深记忆,提高熟练度。每天至少一套44道题目,坚持7天,查缺补漏,容易的题目会印象更深,难题也会有更好的理解。

3. 作文

大部分的考生,如果考前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压力测试(即在50分钟的情况下,写满作文答题纸的至少3.5面),临考一般都出现了手忙脚乱的情况。对于作文的备考建议是至少认真写完3篇文章(1篇演讲类,2篇全球对话类),然后进行精批,直到改到“完美”为止。然后这3篇的写作都必须是在时间压力下完成,如果考前系统学习过作文的方法,那么经过训练考到6/6/6这个分数应该是非常容易。

4. 数学

数学部分对于最后几天而言,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错题,最好像阅读一样写出自己的思考路径,并且告诫自己不要再犯低级的错误。考试当天也是反复提醒自己:仔细!仔细!仔细!

从复习的角度讲,我们需要知道新老 SAT 的数学部分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可汗学院编纂的题目共将新 SAT 划分了41个要点, 大家可以在网站上面找到,下面我拿一些基本的备考要素跟大家分享。

是不是语文的问题?

有的时候你题目做错了,真的不是你不会做,而是你语文的问题,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The sum of two numbers that differ by 1 is t. In terms of t, what is the value of the greater of the two numbers?

注意断句。这个题的正确断句应该是: the sum is t, 谁的 sum 呢,two numbers 的sum, 这 two numbers 又有什么特点呢? two numbers differ by 1— 即这两个数之间的差是1。 连起来:

两个相差为1的数的和是t。

再来看一个例子:

A grocery customer spent a total of $9.60 for ground beef and coffee. The coffee cost 2 times as much per pound as the ground beef, and the customer bought 3 times as many pounds of ground beef as pounds of coffee. How much, in dollars, did the customer spend on coffee?

好的,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多谁少呢?列式计算相信各位同学头没问题。

给大家一个一般的结论,即谁在前面叙述就是谁多,比如:

A is N times as many as B, 就是 A 是 B 的 N 倍。回到题目中,相信大家就清楚了。

  新增考点分享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新增的考点,统计初步。 我们先来看一些新增的概念:

  

  Census(普查)

所谓普查,是指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普查过程中会对研究单元逐一调查。你耳熟能详的有: 人口普查,经济普查。

  

  Sampling survey(抽样调查)

顾名思义,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Observational study(观测研究)

是指以我们事先定好的要观测的变量为基准,来研究一些个体,但此过程中不会影响个体,只是观测,即观测但不干扰。

  

  Experiments(实验)

既然是实验,我们在观测前当然会对某些个体做些处理(treatment),以期观察个体的反应。

这些是比较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也是数据分析类题目题干和选项里的常客。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 学习+培训

时空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线下机构进行系统知识点的培训。如果时空不允许,那么建议大家学习外滩教育精心录制的新SAT精讲课系列录播课程。在8-9月初的时间里集中学习考试科目的相关知识点,然后9月初开始集中刷题,分析错题。

2. 练习+模考

俗语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于时间节奏下的SAT考试,考试时间的分配和掌控非常重要,所以考前的模考可以训练考生对时间节奏的掌控力和考试耐力,显得非常有意义。需要对比较珍贵的新SAT整套真题进行充分且科学的运用,不能在刷题阶段全部消耗掉。我们先梳理一下新SAT从全球开始考试以来的真题数量(AS代表亚洲,NA代表北美,A代表有,A-代表只有部分,N代表无):

  20160305NA(A)

20160414NA(A)

20160507NA(A)

20160507AS(A)

20160604AS(A-)

20160604NA(A)

20161001AS(A-)

20161001NA(A)

20161105AS(A)

20161105NA(A)

20161203NA(A-)

20161203AS(N)

20170121NA(A)

20170311NA(A)

20170506NA(A-)

20170506AS(A)

20170603NA(A-)

总共考了17场次,据说,除了部分缺失,可以找到以上考试中的大部分试卷,其中有部分是官方已经放出的。需要对以上材料进行一个科学的安排,在2017年10月份考前最后10天里,最少要进行5-8次模考,并且约定时间,约定地点,调整好状态进行限时模考,模考结束之后核对/批改,如果有条件的,比如在机构培训的要找老师及时答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