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二十天就要新生报到了,你最近是不是也在为这件事烦?

  眼下,还有二十多天就要开学了,又有一大波小学新生家长会将陆续举行。

  “

开学越临近,新生家长们就越焦虑:

到底要衔接什么?

要不要报幼小衔接班?

提前学习小学课本上的内容有没有必要?

  为了让新一年级的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生角色,早在7月,杭州就已经有小学举行新生家长会,以便让家长们尽早准备起来。

  杭州一小学一年级新生调查中

  识字量最高的达到两三千

  从7月中下旬开始,杭州不少小学逐渐开展了新生家访。见到老师后,家长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有的家长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学校的体育锻炼,不能好好跟同学相处……

  一次次的家访,老师都能在家长和孩子那里看到不同的焦虑。家长关心最多的就是孩子学习上的衔接,对此,不少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

  到底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老师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位民办小学老师昨天对上幼小衔接课投了赞成票。她说,以往自己都在教小学高年级,还没有明显的感觉,直到这两年教了一二年级,才发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吸收知识的能力相对慢,学习效率比其他孩子低,不知不觉就落后了。

  另一位老师透露,他们曾经做过一次新生调查:

  在一年级新生中,有的同学识字量最高达到了两三千,能够独立阅读《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哈利波特》等文学类书籍,而识字量最少的孩子只能认10个字左右。

  这个悬殊的差距,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的表现十分明显。尤其在一二年级,拥有不同的识字量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识字量更高的同学一般也能拥有更好的阅读习惯。但到了小学中高段,差距就会不那么明显了。

  杭州市滨和小学常务副校长田燕芳认为,上不上幼小衔接班应该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而定。大部分孩子都没必要通过幼小衔接课预先学习课堂知识,因为它可能损害孩子对课堂的好奇心,不利于良好听课、作业习惯的养成;而如果孩子特别内向、慢热,那么幼小衔接课有助于提高他对学习的信心。

  跳绳、手册、绘本

  不少新生家长都收到了礼物

  暑假家访期间,学校也用足了心思,不少新生家长都收到了学校的礼物。

  杭州江南实验教育集团的新生家庭都收到了由集团老师们根据十年家访与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编写的衔接指导手册——《点赞好习惯》。

  杭州市滨和小学常务副校长田燕芳是这本手册的主编,她介绍:“这几年我们发现家校关注点的错位,大家都在关注学业的衔接,轻视了好习惯的养成。其实,好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学校对习惯的养成作用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编写了这本手册给家长们参考。”

  《点赞好习惯》从生活、运动、学习、劳动和交往五个习惯进行引导,融入了许多有意思的设计。“比如说入学礼,我们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个小闹钟,一方面能让孩子学习认钟面、学数字,另一方面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作息安排,并且在小闹钟的监督下执行。这也是把知识和生活习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天长小学有一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三年,家访一年级新生的老师都会给孩子带去一份礼物:一本绘本和一根跳绳,既是送去礼物,也是带去一份习惯。

  谢王琴老师已经是第8次带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送书是希望孩子能跟书做朋友。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今后对所有学科的理解、学习都十分有帮助。若是孩子对阅读兴趣不高,家长不妨尝试亲子阅读,引导孩子进行想象、表达。”

  而送跳绳一方面可以为小学的体测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好的孩子都有一个特性,他们都肯吃苦,会坚持,能打持久战,这就需要体力和毅力的长久累积。

  从去年开始,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校长王红霞带领老师们设计了一项为期五天的幼小衔接综合活动——奇妙的一周,通过五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快乐地衔接到小学阶段。

  第一天的“快乐迎新日”,有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也有印有校名和校徽的入学礼物,为同学们的小学生活增添了一份期待。其余四天,则通过校园寻宝、有趣的课堂、认识小伙伴等好玩的设计,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们交际、习惯等入学知识。王校长说,今年将会继续沿用这一做法,并且研发更多有效的方法。

采写:何京京 张宇璐

编辑:张宇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