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8月9日7时27分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27度,东经82.89度)发生了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图片源于网络)
地震发生后,我国多地区均受到强烈震感,“九寨沟地震”“新疆地震”“兰州地震”等话题刷爆微博热搜,国内外国人均在网络上发声为震区祈福,各方迅速行动起来。
在我们共同为地震灾区祈福平安的时候,我们也该思考,当发生地震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确保自身安全。成年人或许有地震相关知识和经验,但学生群体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或许就没有那么强的防范意识了。因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助各位老师们顺利开展“地震应急教育演练”。
地震应急演练课
文/卓珍珍
安全问题天天讲,特别是汶川发生地震以后,学校更加重视安全疏散演练工作。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活经验匮乏,特别是在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地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相对缺失,地震来袭时更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在班级通过开展一些地震应急自救演练活动,使学生了解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应急疏散的路线,掌握震后自救的常识,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学习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
1.安全地方就近躲,护好头部伏待定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并且强调在观看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看完之后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说出的应急避震方法最多。
我播放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地震局联合制作的三维动画科普宣传片——《地震》。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有的惊呼,有的哄笑,有时候也会相互讲讲小话,不少学生边听边在纸上做记录,整个观看过程用时四分钟。然后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边讨论边由小组的记录员进行记录,讨论三分钟之后各小组开始慢慢安静下来,有些小组急不可待地准备要发言了。
“雄鹰组,你们来分享一下开头部分!”我说。
“好的。”雄鹰组中的一位成员站了起来,“开头部分是讲两个小朋友在家里玩电脑游戏,突然地震发生,哥哥就拉着弟弟躲在墙脚下,用枕头保护头部。”
我带头为他的回答鼓掌,学生也一起鼓掌。我示意该生坐下,并面向全班学生问:“这时候,视频上出现了什么字幕呢?”全班学生一起大声喊:“安全地方就近躲,护好头部伏待定。”
我继续问:“如果是在教室里面,比如就是现在,请问这个‘就近躲’可以躲在哪里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个说躲在墙脚,一个说躲在讲台下,一个说躲在书桌下,一个说跑出教室……最后,他们统一答案为“躲在书桌下”,理由是书桌离他们最近,书桌的四条腿都是铁的,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我再问:“护好头部,用什么护啊?教室里可没有枕头呢!”全班学生对着我哈哈大笑,说:“用书包啊。”边说边纷纷把书包放在头顶。“可是,书桌下面这么小,我们能躲进去吗?”我故意问。“老师,你看我。”说着,一个中等个子的男生已经“滑”进桌子底下,并把书包顶在头顶上,原来是杰(其实,这是我预先私下里和他约定好的)。“哈哈哈……”全班学生又笑起来,我鼓掌,让杰出来,放慢动作来教我怎么做,全班同学围过来看杰教我“操作流程”。
幸好我够聪明,只学了一次,就在全班学生的指点下“顺利”地学会了如何快速躲进桌子底下并用书包护着头部。等我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后,全班同学在杰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钻桌底”比赛,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标准,还最安静。经过两次预赛,在决赛中,仅10秒不到,全班学生都安静地坐在桌子底下并用书包护住头部了。
2.应急知识掌握好,人生安全保障高
在全班学生学会了躲在书桌下,用书包护住头之后,我又提问另一个小组:“星星组,能接着上一组的内容继续说说视频中的故事吗?”
“等第一次地震停了之后,哥哥发现弟弟不见了,抬头看到弟弟想跳出窗口逃生,哥哥告诉弟弟‘慌乱跳楼不可取’,要从门口出去。”学生讲到这里,我以掌声打断了学生的复述,面对全班学生问:“他们马上跑出去了吗?”
“不是,他们是关了煤气和电源后才跑出去的。”很多学生一起回答。
“对,他们关了煤气和电源,防止地震中煤气发生泄漏和漏电造成更大的伤害。”我边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边问:“我们教室在哪里关电源啊?”“那里。”全班学生一起指着教室门口的方向,我故作惊讶地说:“哦,原来在这里!那由谁来关呢?”
“班长。”
“值日生。”
“坐在门口的同学。”学生们一个个说。
最后,他们选择了“坐在门口的同学”,理由是“他离电源最近,关起来最顺手”。
“很好,你们的选择非常机智。”我说,“回想一下这时候视频里出现了什么字?”
“争取时间熄明火,关闭煤气和电源。”全班学生大声回答。
“后来,他们在跑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什么事情呢?”我问。看到所有小组都有代表举起了手,我就让他们自由抢答,学生们热情高涨。“撤离的时候不能坐电梯,要走楼梯。”“要避开高楼和橱窗,避免被高空坠落的物品砸到。”“开车的司机要把车停下来熄火,去指定的地方躲避。”“天桥和雨棚这些地方不能藏身,它们可能会倒塌。”“强震过后还会有很多次余震,不可以马上回家里。”……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讲,我笑着听他们分享这些知识,最后我临场来了句小结——“应急知识掌握好,人身安全保障高”,赢得了学生们的掌声。
3.楼梯撤离靠脚跑,统一有序效率高
“同学们,我们学这些知识目的是什么呀?”我问,“我们掌握了知识,然后光躲在桌子底下就能保证安全了吗?”
“不能。”
“楼倒了也一样会砸死人的。”有学生说。
“对,躲在桌子底下只是在第一次感到震动的时候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第一次震动过去之后,会有非常短暂的暂停时间,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暂停时间’赶紧离开教学楼,到空旷的地方避险。”我补充道。
我安排学生画校内“逃生路线图”,接着进行展示。“逃生路线图”他们画得比较一致,基本上都是按照我们班到操场做操的最短路线绘制的,从教学南楼东边的楼梯直下到操场。
我问:“下楼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要听从指挥。”“要保持安静。”“不能推推搡搡。”“动作要快。”“不能拥挤。”“不能返回来拿东西,因为别人向前跑,如果你返回来就很容易撞到人。”“还会耽误时间。”“按规定路线走,不能乱跑。”……他们一一说出自己的答案。
我表扬了他们考虑问题很全面,然后强调了下楼的时候要走楼梯的两边,左边同学手扶墙,右边同学手扶栏杆快速下楼,不得走在楼梯中间,因为楼梯中间没有扶手,在快速往下跑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同学碰倒。到操场后要马上按升旗仪式时的队列排成男女各一队,排在队伍最前面的两位同学马上清点人数,并把男女各多少人报告给体育委员和班长。
在明确了要求之后我们进行了练习。在第一次练习中,学生下楼时出现秩序比较乱、聊天、走楼梯中间、脚步不够紧凑等问题,从五楼下到一楼用了一分多钟。我把学生带回教室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反思,找出各种不足,要求再次进行演练,直到全班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好。第二次下楼演练中,学生一脸严肃地往外跑,只用了不到30秒,全班学生就安全撤离到操场上了。
自救互助演练
活动课一开始我给学生讲了一个例子:地震发生后,某同学被压在废墟下,周围一片漆黑,双腿被塌下来的楼板压得死死的,不能动弹。于是他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但过了很久,外面却什么动静都没有,他已经很累了。
我问大家:“这位同学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争论开了。“不可取,会消耗掉里面的氧气。”“不可取,会浪费体力。”“不可取,会把嗓子喊哑了,到真有人来救的时候就叫不出声了。”“不可取……”
“大家都知道这种做法不可取,那么能说说可取的做法吗?”我又给他们的争论加了一把火。
安静片刻之后,有学生开始举手。“保存体力,不能惊慌,隔一段时间喊几声。”“用敲棍子或石头的方式表示有人,不用喊。”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有请我们的生活委员来介绍一些紧急自救知识。”说着,我把讲台让给了生活委员。
生活委员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了自救知识,PPT是我事先安排他制作的。
1.地震自救知识
(1)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坚定求生的信念,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2)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因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3)扩大活动空间: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重物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互相鼓励:若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设法脱离险境: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设法逃离险境。
(6)维持生命:因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救援。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地大声呼救,可敲击身边的石块等物体与外界联系,减少体力消耗。
我带头鼓掌说:“感谢我们的生活委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有用的安全自救知识。”生活委员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些必要的简单自救与互救的操作方法。”
2.止血包扎练习
“假如现在有人手脚受伤出血,我们可以怎样做?”我问。
“止血。”
“对,止血!”我说,“止血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量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你们还记得生物课上学过的关于血管出血的情况和止血原理吗?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是渗出的,不用处理就会自动止血。”
“静脉出血,血液连续流出,颜色比较暗,可以通过压迫血管远心端止血。”
“动脉出血,血液一股一股喷射出来,血液鲜红色,可压迫血管近心端止血。”
“非常好,具体怎么操作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示范一下。”我请两位学生走到讲台前方,面对全班同学。我让学生按照我说的指令进行操作:指令一,在手臂上用红色粉笔画一圈,表示出血点;指令二,假如现在是动脉出血,请找出止血点,同学们看他们有没有找对。
“动脉出血应该找近心端,就是离心脏比较近的一边,他们找错了。”
“这个‘离心脏比较近’中的‘比较’是和谁比较啊?”我问道。
“和伤口比较。”
两位上来做示范的学生听到我和另一位学生的问答后,立即纠正过来。
我随即发出指令三,在近心端用绳子包扎止血。
两位学生对视了一眼,然后认真地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们并等待着。
“怎么还不行动?血都要流完了。”我用很着急的表情和话语催促他们。
负责包扎的学生一脸无辜的样子看着我说:“老师,我们没有绳子。”
我是故意不给他们绳子的,进行的是应急演练,怎么可以准备好包扎用的绳子呢?我装作惊醒的样子说:“哦,我忘了带绳子。那怎么办?就让血液流干吗?”
“用红领巾,对,用红领巾来绑。”一位学生在座位上提醒他们,两位学生看看我,我耸耸肩做出无奈的样子说:“试试呗!”
两位学生很快用红领巾绑好,我问他们确定绑结实了吗,他们又很用力地绑了一次,告诉我已经绑得很紧了。我走过去,用手指检查了包扎情况,我的小手指轻易地就从红领巾与被绑者的手臂之间穿了过去,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绑紧”。
我告诉学生,其实他们已经绑得很紧了,但从我检查的情况看,还是没能达到止血的效果。马上就有学生问我怎么办,于是我让问怎么办的学生上来用红领巾绑我的手臂,但我要求他不要绑得太紧,等他绑完之后我借了坐在第一排的同学的一支笔从红领巾与皮肤之间插入,然后朝着一个方向拧。同学们看着我手臂的皮肤因红领巾的拧动而扭曲着,说这次绑得很紧了。我又告诉他们,为了不使出血点的远心端坏死,每过一小时要松绑一次,让部分血液流向远心端。
最后,我问他们,如果退出少先队了,没有红领巾,怎么办?学生们说出了校卡带、鞋带、透明胶布、衣服袖子等替代品。然后,全班学生用了两分钟进行演练,有的练习静脉出血急救,有的练习动脉出血急救,除了选择是在伤口的远心端处还是近心端包扎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骤是一样的。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安全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学生的人身安全,都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班级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以来,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与支持,也为学校实施安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本文选自源创图书《给班主任的48个教育预案》,方庆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做预案”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做到有备无患。预案对于我们准确判断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