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改革背景下,STEAM创新教育何以迎风而上

原标题:中高考改革背景下,STEAM创新教育何以迎风而上

按:中国未来基础教育正在从以课程改革为依托,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选择性教育、个性化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要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空间。而国际上风靡的STEAM教育刚好与改革需求相关联,它为多元化立体开放的课程结构体系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作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旗下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领域的理论及资源研究与推进机构,国信世教信息技术研究院提出了STEAM⊃2;创新教育体系,在原本的基础上加上了Manufacturing制造类课程,基于“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他们认为这是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以下为国信世教信息技术研究院左罡院长在《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发布会上的演讲(有删减):

中国教育具有一个现实困境——升学率与学生生涯发展之间充斥着矛盾。分享讲两个真实案例。

第一个案例大约发生在四五年前。一所湖北省当地知名学校的校长,很有教育情怀,他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而进行了改革实践。学生的课堂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所有同学围坐在教室里,教室四面都有黑板。课堂不再纯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有更多探讨和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

今天人们一定会说这位校长是一个懂教育技术、懂教学方法的人。然而事实出乎意料——当时这位校长推行的教学方式,被广大家长认为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考试分数。于是家长非常愤怒,甚至围攻学校,围攻教育主管部门…..但是最终改革成功了,直到今天那所学校也沿用这种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在那样的课堂下,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而且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先进的学生带动下也取得好成绩。

那为什么会发生学生家长围攻问题?地处河北的家长承受不了教学改革可能该来的中高考成绩的变动,迫于成绩、分数、升学、高考的压力,他们对教改产生了极端性的抵触情绪。

另外一个案例。去年山东省一所知名学校的老校长聊到关于学生发展中心建设、学生学习生涯发展规划和高考改革的话题时说:“我非常清楚应该按照生涯发展方向去给学生指导课程选择,但面对高考成绩和录取排名,我还是优先让学生进入排名高但不一定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的大学和专业,相信这也是众多家长的想法。”

为什么要放弃学生的生涯发展去追求分数和大学排名?归根结底,这是教育政策的导向问题。但这种情况正在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而发生剧烈变革。在政策变化的基础上,改革还需要理论指导:

  • 裴娣娜教授提出的三力模型(区域决策力、学校领导力、学生学习力)而产生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正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裴娣娜教授提出的三力模型(区域决策力、学校领导力、学生学习力)而产生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正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 林崇德教授率领团队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为学生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及中高考考核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终极依据,使得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但始终无法深入推广的素质教育在今天得以实现。

林崇德教授率领团队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为学生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及中高考考核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终极依据,使得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但始终无法深入推广的素质教育在今天得以实现。

此外,针对对新高考改革,教育部新修订的高中课标和课程方案即将正式出台。方案正式推出之后,高中阶段的116个必修学分或将降至88个,22个选修学分则增至44个。新课程方案将涉及到语文、数学、外语等14个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方案推开之后,学校的工作重心将一定程度转向如何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探索更加开放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另外,配套的教学排选课系统、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生涯发展规划等等也是辅助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落地的关键。

2013年,《大英百科自然科学100讲》这一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科学领域的STEAM课程课程想要进入中小学普通课程很难。尽管课程被全部汉化并对照中国教育部的课标进行了全新整合,变为适合初一、初二的以生物、物理为主题的课程,并有针对国内教师的教学习惯配套的课程资源包、视频、图片、PPT,成效仍然有限。响应的学校非常少,因为校方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难以安排课时来上这样的课程。

到2014年9月4日,这一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利于STEAM创新教育发展的《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公布,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体系、对学校的评价方法、大学招生录取方法都在改变,校长们过去想做但不能做的课程终于成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名校长的教育情怀得以发扬。

2014年至2016年,国信世教开发了一系列STEAM创新教育课程,并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创新教育研究院颁发的课程认证,包括:

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人工智能类STEAM课程;

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开发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等课程;

建立科学探究与实践类课程群;

建立人工智能制造类课程群;

建立艺术创客类课程群;

建立创新思维类课程群;

建立国际理解类课程群等;

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人工智能类STEAM课程;

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开发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等课程;

建立科学探究与实践类课程群;

建立人工智能制造类课程群;

建立艺术创客类课程群;

建立创新思维类课程群;

建立国际理解类课程群等;

当高考改革开始倒逼基础教育变革,学校开始再造教学流程,走班制、导师制,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开始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议事日程。STEAM课程是操作性与体验性较强的课程,在综合素质评价和核心素养都被看重的情况下,STEAM课程实验室就成为课程实施所必不可少的学习环境。当前中小学关于STEAM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已经被各个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很多学校在建实验室时更着重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

随着教育者对综合素质评价和核心素养建设的认识的提升,既重视教学内容建设又兼顾教学评价方法实用性的STEAM课程实验室必然会逐渐走向务实。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微软公司将在今年向中国教育市场上推广的最新的AR、VR技术,这样的技术也将会体现在未来的实验室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依据教育科学做出教育的宏观战略以及适合区域教育、学校教育、个人教育的顶层设计会进而推动国家教育政策的变革、课程的变革,以STEAM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良性循环,再次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智见介绍:我们深度分析对比适用于7-16岁孩子的素质教育课程及实践活动特色,帮助他们拓宽国际化视野,提高软实力,也让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程时不迷茫。全球最优秀课程介绍、业界最权威专家解读,尽在【搜狐教育-智见】!

微信号:eduinsight

智见介绍:我们深度分析对比适用于7-16岁孩子的素质教育课程及实践活动特色,帮助他们拓宽国际化视野,提高软实力,也让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程时不迷茫。全球最优秀课程介绍、业界最权威专家解读,尽在【搜狐教育-智见】!

微信号:eduinsight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