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传来一好消息,可燃冰开采又刷新纪录了

  在距离珠海三百多公里的神狐海域,100多米高的可燃冰试采平台被蔚蓝的大海环抱。从2017年5月10日点火测试以来,随着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满月,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非常规能源可燃冰的神秘面纱已经被我们逐渐揭开了。平台右侧轰鸣的水流中,可燃冰试采点燃的橘红色火焰正在熊熊燃烧。该平台一个月总产气量已经达到21万立方米,平均算下来日产有6800立方米。截至北京时间21日14时52分,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已连续试采达6周,共计42天,累计产量已经超过了23.5万立方米。

  中国可燃冰的开采已经进入开采阶段,而日本曾两次开采失败

  顾名思义,可燃冰看起来很像冰块,遇火能燃烧。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主要分布在陆域的永久冻土或深海沉积物中。和常规天然气相比,可燃冰更加清洁,而且资源总量巨大,被世界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所以,全球各个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在内,过去几十年间对海域可燃冰的开采研究向来是不怕花钱的,但至今没有成功的先例。日本曾经两度尝试开采海底可燃冰,但均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而被迫中断,总产气量少之又少。

  据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5月10日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成功开采出天然气并试气点火。这些天然气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中。截止5月18日,平均日产超过1.6万立方米,圆满完成预定目标,标志着我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5月27日开始,按照施工方案整体安排开展各项科学测试与研究工作。至6月10日14时,总产气量达21万立方米,获得264万组各项测试数据。天然气产量稳定,甲烷含量最高达99.5%。目前试采平台产气过程平稳,井底状况良好。

  这次开采遇到的台风问题,我国也是毫不受影响

  不过,此次开采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可燃冰试采平台在6月12日上午7时遭遇了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正面袭击。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1级,浪高6.5米。试采平台严阵以待,为确保平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试采后续工作持续进行,经沟通评估后决定不移动平台,各作业部门固定好仪器设备,提前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全体工作人员值守岗位,正面迎击台风,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经工作团队的精心部署,台风“苗柏”未对平台安全以及试开采工作造成影响,平台仍然保持平稳持续产气。

  我国通过可燃冰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自主创新,最终超预期完成试采工程目标。此次中国成功实现了可燃冰的稳定开采,是向世界各国肯定了大规模开采可燃冰的光明前景。在2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可燃冰的勘探开发终于实现了从“空白”到“领跑”的跨越。当然,成功不是偶然的,这里凝聚了多少工程师的智慧和不辞辛苦的努力。在设计之初他们就充分考虑了可燃冰的开采环境,矿体周围的监测点全程监测海底是否出现任何不寻常的变化,经过6周的试采,并没有任何滑坡或移动的迹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