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18秒视频!让我再一次被抗洪子弟兵“圈粉”一经军报记者微信推送,立即引发网友纷纷点赞,推文中仅十几秒的视频画面讲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抗洪救灾后,当地的老百姓追着救援车辆,不断搬起一箱又一箱的东西,向车里的人砸过去……
回顾历史的长河,那“半条被子”里的殷殷深情,帮谢大娘“开天窗”的关爱 ……与眼前这幅感人的送别场景相映生辉,印证着一个朴实的道理:没有人民,便没有人民的军队;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眼前这幅照片,记录了发生在1998年9月22日的一幕:江西省九江市人民群众自发拥上街头,送别抗洪官兵撤离归建。
几经辗转,终于在武警江西省总队第三支队警史馆里找到这幅照片,拍摄者已不可考。
时隔近20年,照片上的画面依然令人震撼。
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双双手,伸向车上的官兵,鸡蛋、干粮,气球、
彩旗……似乎送什么都不足以表达感激之情:100多天抗洪抢险,泥里、水里,抗洪官兵的身影已烙印在每个人心中。车上,官兵们同样深情款款地面对送别的人群,敬礼、招手、致意,似乎在用前辈们常说的那句话,回应着热情相拥的群众:我是你的子弟兵!
一位经历了那场送别的老兵回忆——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我们穿上洗得干干净净的军装,统一在军车上列队。车辆一驶入十里大道,两边的鞭炮声就一直没断。夹道的群众拥向军车,见我们不收他们的东西,就拼命往车上扔水果﹑慰问信、可乐……年轻人干脆往车上爬,要跟我们一起回军营。有位女孩攀到驾驶室旁,朝着带车干部的脸颊“叭”地亲了一口,弄得他满脸通红。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老大娘,她拿着一张写有“大恩难忘”的红纸,跪在我们的车头前……那天,从十里铺到老火车站,不过十几分钟车程,我们走了近7个小时……
抢险救灾是一个特殊“战场”,检验着军民关系,也考验着军民关系。
有一支部队,抢险休整回到临时驻扎的双峰小学时,已是晚上9点多。整个操场没亮起一盏灯,为的是不扰民。团政委在黑暗中叮嘱,红军团的官兵要做到“九让”:本部让友邻,党员让群众,干部让战士,老兵让新兵……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联合国减灾机构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岸带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
子弟兵来了人心定。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灾难来临的时候,“解放军叔叔”一定会出现。中国的老人,在脱离险境时,嘴里念念有词的是“共产党好,人民军队亲”。
九江的抗洪大堤上,一位武警支队长沙哑的声音穿越时空,回响在许多后来者的耳畔:“后面就是九江城,大堤垮了,你我就是罪人!”
水有源,树有根。
1942年河南大饥荒,约有300万灾民饿死。电影《一九四二》的结尾打出的一行字幕令人警醒:一九四九年,蒋介石失去大陆,退踞台湾。
有人曾问:大饥荒发生的时候,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干什么?
一位历经了抗战烽火的老者回答:一边赈灾,一边抗日。
以进驻河南林县的八路军129师三团为例,官兵坚决落实邓小平“拨粮救灾”的指示,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力争不再饿死一个人”。
同时,根据邓小平指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拨给第七专署50石(约7500公斤)救灾粮。
你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们这支人民的队伍,是从山沟里、窑洞里、地道里、青纱帐里、芦苇荡里“钻”出来的。
谁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爹娘?老百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战争年代,在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角逐抗衡中,历史并不偏爱哪一方。谁真正为了人民,人民就会真正支持谁。一个政权如此,一支军队也是如此。
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晚上,3位女红军与刚结婚不久的徐解秀睡在一起,4人共铺一床烂棉絮,合盖一条红军被。第二天,部队要走了,女战士把这条唯一的被子剪下半条留给徐解秀,徐解秀说什么不肯收。一位短发的女战士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来看您,会拿一整条被子来的,说不定还有铺的呢!”
△当年徐解秀和3位女红军挤在一起睡的床
1991年春节前,徐解秀弥留之际说,我活到91岁可晓得了共产党和红军是什么人,咱家一辈辈都要记着,他们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瑞金叶坪村一幢地主的私宅,被没收分给了谢大娘。党和苏维埃机关进驻后,谢大娘把楼上的房子让出来给毛泽东居住和办公,自己住在楼下的房间。一次,毛泽东看见谢大娘在门口做针线活儿,便随口问道:天气转凉了,大娘怎么在门口纳鞋底呢?谢大娘说,房间里光线太暗,外面亮堂些。毛泽东到屋里一看,果然如此。第二天,毛泽东嘱人给谢大娘的房间开了个天窗,天窗装上了玻璃瓦,房间里顿时亮堂了。
穿过岁月之河的半条被子,帮老百姓打开的那扇天窗,与眼前这幅感人的送别场景相映生辉,印证着一个朴实的道理:没有人民,便没有人民的军队;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日月同辉,天地可鉴。
抢险救灾作为一个特殊“模块”,只不过是一个印记、一种浓缩、一段见证。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宗旨,不只体现在抢险救灾的时刻。任何时候,凡是为了人民的所思、所盼、所需,我们都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影像史记:
△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根据地,人民群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运送物资,支援子弟兵打胜仗。这是“子弟兵的母亲” 戎冠秀在给伤员喂水。
△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离朝鲜,75 岁的朝鲜李大娘前来送行,怀着不舍的心情与战士张喜武拥抱辞别。
△2008年5月14日,在受汶川大地震损毁最严重的北川县城废墟上, 救灾战士盛于峰微笑地怀抱着刚刚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婴儿。雷 声摄
△2015年4月30日,原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官兵奉命驾驶直升机从发生强震的尼泊尔境内接回中国水电工程人员后,为表达感激之情,工程人员孟凡振紧紧拥抱一名军官。刘 坤摄
前段时间受强降雨影响,江西、湖南、吉林等地先后遭受洪水灾情。其间,人民子弟兵前线救援故事依旧感动着我们——
1、最坚实的 “人墙”
在广西全州县,第75集团军某旅救灾官兵们搭起150米的“人墙”护送群众安全通行。
2、最难忘的毕业季
6月30日晚,国防科大本科学员毕业晚会在大礼堂如期举行。台下,却空出了许多座位……本该参加毕业典礼的学员奔赴一线抗洪救灾,错过了这场本属于他们的晚会。他们在即将离校时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优秀的毕业答卷。
3、洪水中,战士撸起袖子用双手清淤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受灾严重,子弟兵星夜驰援奔赴救灾一线。淤泥和杂物堵塞了排水沟,于是,战士肖亦楷撸起袖子,上演了令人泪奔的一幕……
4、洪水中的最美托举
湖南浏阳市柏加镇,一家三口因一楼被淹无法从正常通道走出,二楼被防护窗锁住,家中还有一名70多岁的老人瘫痪在床,长沙市浏阳市人武部7名民兵上演了洪水中的最美托举。
5、洪水中那一抹让人难忘的背影
险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剑指洪峰。紧要关头,洪水中出现一群逆行者,人群中那一抹迷彩背影让人难忘。
6、军人的平凡付出,给人最多的感动
洪水侵袭长江两岸,多地出现内涝险情。武警水电第四支队一名处于哺乳期的女同志为了不耽误工作,就把八个月大的孩子带到了办公室。妈妈在忙着,孩子就在一边悄悄睡觉。
7、最有力的的双手
正是这样一双双粗糙、斑驳的大手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给予我们力量。
8、最有力的熊抱
洪水围困城区成“孤岛” 武警官兵驰援灾区,群众转危为安。
9、最难熬的夜晚
6月25日晚,第72集团军某旅增派200多名官兵支援兰溪抗洪抢险。为确保洪峰顺利通过,官兵们一整夜坚守在鏖战洪峰的一线,
10、最让人心疼的睡姿
7月3晚至4日,洪峰过境广西柳州后,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近200名官兵在广西柳州市沿江路一带清淤,并协助部分急需回家老人小孩安全返回。经连夜救援清淤后,武警战士们顾不上洗去满身污泥,直接躺在地上、靠在座椅上休息。
11、最暖心的问候
他从坝上换下来调整片刻,一旁的老奶奶看到他满脸泥垢,便用手中的毛巾为战士擦拭脸颊,泛着眼泪说"我的孙子和你一般大,你们怎么受得了"然而来不及回复,这名战士接到任务便冲上前线。
12、最香的鸡蛋
一名小女孩手拿鸡蛋递给正在休息调整的战士,或许她年龄还小,有些话语说不出口,但是这一个动作你知道么,你让我们官兵流泪了。
13、最温暖的饺子
在后方,浙江兰溪的群众们自发为战士们包饺子,一个个滚烫的饺子代表着家的温暖,小编想对这些人说,“你们的饺子让我们能量满满。”
14、最打动人心的眼泪
拥军女孩给战士送水果,临别的时候哭了出来……
15、最不舍的告别
你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谁是我们这支队伍的爹娘?老百姓。
永远,我是您的子弟兵!
本文刊于2017年7月25日解放军报
建军90周年特刊
了解建军90周年特刊(8)
作者:董强;
综合解放军报、军报记者微信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