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研究】曹兴 黄李莉:“伊斯兰国”引发的国际争端

  作者分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研究生

关键词:“伊斯兰国”;国际反恐;恐怖主义;国际争端

内容提要

“伊斯兰国”秉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治诉求,运用极端的恐饰主义手段,引发了严重的国际恐慌和国际争端,产生了国际多米诺骨牌效应。“伊斯兰国”从萌芽到发展的今天,一直受到伊拉克、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周边中东国家的牵制以及美国、俄罗斯、法国等西方大国的不断打击,但其实力和影响力仍在打击中沉沉浮浮。“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的原因,主要有宗教冲突、意识形态冲突、领土冲突、利益冲突和国际安全隐患等多种因素,成为国际安全的主要隐患。目前,“伊斯兰国”的实力虽然被逐渐削弱,但仍在继续缓慢发展。未来“伊斯兰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恐饰组织的合作,尤其是可能将互联网战场变为主战场。“伊斯兰国”的前景虽然迷离扑溯,但因其失道寡助必将难逃灭亡的命运。

2014年以来,“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它拥有自己的领土、军队、政治体系、意识形态、资金收入等,具备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特征。但是,它又不追求国际社会的认同,而是与全世界为敌,只为在中东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纯粹的伊斯兰宗教国家。因此,它以复兴“纯洁”的伊斯兰世界为名义,在世界各地制造争端,输出恐怖主义。“伊斯兰国”的出现标志着国际反恐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奥巴马曾经在一次谈话中说,“伊斯兰国”就是一个十足的恐怖组织。世界各国为了消灭这个极端恐怖组织组成了国际反恐联盟,目前国际反恐联盟正在联合叙、伊两国对该恐怖组织进行军事打击。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于2016年10月17日宣布,总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大本营摩苏尔市的战役开始……以美国为首的打击“伊斯兰国”多国联军将为摩苏尔战役提供火力、后勤等方面的支援。田反恐联盟的一系列行动反映了他们对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视程度,显示了他们要拔除这颗危害中东地区稳定和国际社会安全的毒瘤的决心。那么“伊斯兰国”是怎么兴起的?该恐怖组织引起了哪些国际争端?它弓l发这些国际争端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该样?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1“伊斯兰国”的发展及其引发的国际争端

“伊斯兰国”从萌芽至今,一直都在不断地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各国的打击,波折不断,它的实力和影响力也在打击中浮浮沉沉。

1.“伊斯兰国”的萌芽

1999年至2004是“伊斯兰国”创立和缓慢发展的过程。1999年“伊斯兰国”创始人阿布·穆萨布·扎卡维(Abu.Musabal.Zarqawi)从约旦监狱释放出来,来到阿富汗通过各种手段筹集资金并在阿富汗创建自己的圣战团体一“沙姆战士”,后来改名为“统一和圣战组织”,这就是“伊斯兰国”组织的雏形,当时的政治目标是推翻约旦政府。扎卡维认为,约旦政府是推行非伊斯兰化的伪君子,他想要建立一个真正属于穆斯林的国家。但是,“统一和圣战组织”开始的发展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它受到了约旦政府的打击,其实力被削弱后不得不转入地下。不久该组织与同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力量建立了密切关系,并联手作战。2001年“911”事件爆发之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并沉重打击了与塔利班政权有密切联系的“基地”组织和“统一和圣战组织”。“统一和圣战组织”被迫转移到伊拉克,与伊拉克东北部的“库尔德伊斯兰辅助者”组织建立了联系。2003年该组织再次遭到美国的打击,2003年3月美军占领伊拉克后,对“统一和圣战组织”进行了空袭,该恐怖组织的战略意图因此发生了改变,主要攻击目标改为美国领导的联军部队,其次是扎卡维的宿敌一约旦和什叶派……并随及付出实际行动,发动了3起重大袭击事件:8月7日,在约旦驻巴格达大使馆前制造汽车爆炸事件,造成17人死亡;8月19日,针对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发动了自杀式汽车爆炸事件,造成联合国代表在内的22人死亡;8月29日,针对什叶派圣地纳杰夫的一座清真寺发动汽车爆炸事件,造成95人死亡。“统一和圣战组织”的一系列反抗,显示出他们对以美国为首的基督教国家和中东地区的什叶派国家的憎恨。2004年9月,扎卡维宣誓效忠由奥萨马·本·拉登(Osamabin Laden)领导的“基地”组织,并更名为“伊拉克‘基地’组织”(al-Qaedain Iraq,AQI)自1999年至2004年的几年间,“伊斯兰国”发展比较缓慢。客观上由于刚刚创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没有过分地关注该组织的发展,因此该组织在这种有利条件下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引来了世界的目光。

2.“伊斯兰国”的正式成立及其发展壮大

2006年6月,“伊拉克‘基地’组织”领导人扎卡维被美军炸死,几天后阿布·哈姆扎·穆哈杰尔(Abu Hamzaal-Muhajir)上台作为该组织新的领导人。2006年10月,该恐怖组织宣布成立“伊拉克伊斯兰国”(al-Dawlaal-Islamiva fi Iraq,Islamic State in Iraq,简称ISIS“伊拉克伊斯兰国”的成立,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纯洁”的伊斯兰国家,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听命于“基地”组织的分支,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敌人。2010年4月18日,该组织的领导人穆哈杰尔被美国和伊拉克联军击毙。2011年美军在撤出伊拉克前,对“伊拉克伊斯兰国”进行了扫荡清剿,该恐怖组织被迫进入当时已经爆发内战的叙利亚,暂时成为反叙利亚政府武装。美国因为“伊拉克伊斯兰国”成为钳制叙利亚政府的反武装力量而一改之前的态度,支持该组织的发展壮大,并为该组织输送武器和指导人员;而“伊拉克伊斯兰国”也紧紧地抓住此次机会迅速发展壮大,利用自身优势慢慢侵蚀了叙利亚东北部大部分地区。2013年4月,“伊拉克伊斯兰国”与“叙利亚胜利阵线”、“基地”伊拉克分支、逊尼派武装组织合并,宣布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并公开宣誓效忠“基地”组织,实力再次得到增强。美国籍此把该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再次对其进行打击。

2014年“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成功地转变成为“伊斯兰国”。从1月起,该恐怖组织就与叙利亚自由军等其他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进行交战。1月4日该恐怖组织侵占了伊拉克的拉马迪、费卢杰、卡尔马以及拉马迪的部分地区。6月10日,该组织攻占了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全境及其首府摩苏尔,在摩苏尔银行截获4.29亿美元巨款;此外,该恐怖组织还瞄准了伊拉克的石油,于12日攻占了伊拉克石油城市基尔库克;18日,该组织攻入伊拉克最大炼油厂拜伊吉炼油厂,与政府军展开夺取炼油厂的激战。6月29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正式宣布建立“伊斯兰国”,巴格达迪担任该组织的首任哈里发。至此,“伊斯兰国”完成了自己发展壮大至正式成立的历程。对此,世界各国纷纷作出反应。

3.中东等国家结成反恐联盟

“伊斯兰国”从1999年萌芽到2014年正式成立,其实力的快速增长必然引来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的注意和打击。2014年9月,美国正式对“伊斯兰国”宣战。随后,约旦、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陆续对“伊斯兰国”宣战并结成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联盟。

“伊斯兰国”正式成立后,就按就近原则首先在中东国家发动频繁的恐怖袭击。2015年2月,“伊斯兰国”惹怒了约旦政府和人民。2月3日,该恐怖组织在互联网发布烧死约旦飞行员莫亚兹·卡萨斯贝的视频;4日,作为回应,约旦政府处死了“伊斯兰国”曾要求交换的女死囚赛义达·里沙维;7日,约旦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支持约旦政府打击“伊斯兰国”。

3月18日,该组织在突尼斯议会大厦附近巴尔杜博物馆发动武装袭击,造成23人死亡。为加强对“伊斯兰国”的打击,突尼斯国会于2015年7月25日通过了新反恐法。

5月,“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活动范围开始扩大。11日,“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巴格达东北部什叶派地区萨德尔城制造自杀式汽车爆炸袭击,造成64人死亡,87人受伤;17日,该恐怖组织被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的军队赶出古城帕尔米尔,但又攻下了伊拉克的拉马迪市。该市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仅100公里,距离叙利亚边界250公里;20日“伊斯兰国”向叙利亚中部历史古城台德穆尔(又名巴尔米拉)发动大规模攻势,叙政府军被迫撤离台德穆尔;30日,伊拉克军队展开进攻“伊斯兰国”重镇费卢杰的行动,军队分三个方向进入这座城市。

由此可以看出,“伊斯兰国”刚正式成立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向中东各国宣告自己的存在,并频繁发动恐怖袭击,给这些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伤害。面对愈发势头强势的“伊斯兰国”,中东各国暂时放下国家间彼此的种种矛盾和纠纷,自2014年9月起,纷纷加入美国组织的专门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联盟,与其他国家合作向“伊斯兰国”宣战。不可否认,中东国家是打击“伊斯兰国”的主力军,但是仅靠这些国家去消灭“伊斯兰国”是远远不够的。中东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纷争,特别是什叶派国家和逊尼派国家之间的纷争,使得彼此合作难以真正进行。因此,“伊斯兰国”虽然遭受了中东国家打击的创伤,但是没有伤及它的根本,仍在继续发展中。

4.美、法、俄等国对“伊斯兰国”的打击

“伊斯兰国”在攻击中东国家后,又野心勃勃地把手伸向美国和西欧等国家,不停地制造麻烦和灾难。对此,西方国家断然采取实际行动,全力打击恐怖活动和恐怖组织,导致“伊斯兰国”实力的急剧下降,加快了该组织的衰落速度。

2015年11月,“伊斯兰国”发动了对法国的袭击。13日,该组织在巴黎市中心的法兰西体育场发动6起枪击事件、3场爆炸和一起人质劫持事件,造成132人遇难,约200人受伤,给法国造成巨大伤害。对此,法国予以坚决回击。18日,法国土伦,法国航空母舰戴高乐号离港前往地中海东部,参与打“伊斯兰国”;21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打击“伊斯兰国”的决议;21日,美国与盟军对“伊斯兰国”进行空袭。

2015年12月,“伊斯兰国”又继续挑战美国的权威。2日,“伊斯兰国”的两名“追随者”在南加州圣贝纳迪诺市制造了恶性枪击事件,导致14人遇难,21人受伤。5日,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后对记者说,美国正从四方面对“伊斯兰国”实施打击,包括定点清除恐怖分子、向伊拉克和叙利亚当地安全部队和武装力量提供军事训练和设备、破坏“伊斯兰国”人员招募和经济活动,推动用外交手段解决叙利亚危机。

除了中东国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对打击“伊斯兰国”恐怖活动也作出积极响应。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通过投票一致同意授权总统普京军事介入叙利亚内战,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俄罗斯开始对“伊斯兰国”进行空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重创了“伊斯兰国”的石油开采、加工、运输设施,使其非法开采的石油减产近一半,沉重打击了其经济基础。而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空袭的配合下发动反攻,一举解放了217个居民点,收复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困俄罗斯的空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伊斯兰国”的实力,有效限制了该恐怖组织的发展。此外,俄罗斯也从中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扩大了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赢得了西欧国家的好感,但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加剧了美俄两国之间的矛盾。

5.“伊斯兰国”与反恐联盟的相互钳制

各国加入打击恐怖组织活动,迫使“伊斯兰国”的发展进程越来越慢、甚至于停滞不前或倒退,这便进一步激发了“伊斯兰国”对打击它的国家的仇恨。因此,2016年是该恐怖组织与周边国家以及西方大国相互钳制的一年。一方面,该恐怖组织继续沿着既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反恐联盟开始对恐怖组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两者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

“伊斯兰国”依旧选择首选攻击中东国家。2016年1月31日,“伊斯兰国”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居住区制造两起爆炸事件,造成至少30人死亡,40人受伤;6月28日,该恐怖组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制造炸弹袭击事件,造成45人死亡;7月1日,“伊斯兰国”在孟加拉达卡一咖啡厅制造恐怖袭击案件,造成20人死亡;7月2日,该恐怖组织在伊拉克巴格达一个以什叶派穆斯林居多的社区制造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50人死亡;7月4日,该组织在沙特阿拉伯3个地点包括一座什叶派清真寺制造炸弹爆炸,造成4人死亡;7月23日,数千名阿富汗哈扎拉人为抗议政府电力计划在喀布尔举行游行,“伊斯兰国”制造爆炸袭击,造成至少61人死亡和207人受伤。

与此同时,“伊斯兰国”继续挑战美欧国家权威。2016年6月12日,“伊斯兰国”在美国佛州“脉动奥兰多”夜总会制造大规模枪击案,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伤。奥巴马称:“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当晚,该组织的一个追随者开着一辆卡车冲入尼斯市的英国人漫步大道上的人群,造成至少84人死亡,50余人受伤;7月18日深夜,该组织的一个成员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维尔茨堡市附近持斧头砍伤21人。

“伊斯兰国”的频繁血腥挑战,遭到反恐联盟更严厉的打击。2016年5月中旬,“叙利亚民主力量”联盟武装和叙政府军进攻被“伊斯兰国”当做首都的拉卡市和战略重镇曼比季。与此同时,伊拉克政府军和主要由什叶派武装人员组成的民兵也开始进攻费卢杰市。在各方的共同打击下,“伊斯兰国”相继失去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和叙利亚东部古城巴尔米拉等重要据点的控制权。6月30日,伊拉克安全部队乘胜追击逃离费卢杰的“伊斯兰国”车队,摧毁至少260辆车辆,打死150武装人员。7月21日,“叙利亚民主军”发表声明,要求极端组织“伊斯兰国”48小时内从叙北部战略重镇曼比季撤离,“叙利亚民主军”已将“伊斯兰国”控制的曼比季彻底包围。8月10日,美军打击“伊斯兰国”行动指挥官肖恩·麦克法兰表示,国际反恐联盟迄今已消灭4.5万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该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已分别丧失50%和20%的控制范围。8月17日,俄罗斯数架苏一34轰炸机从伊朗空军基地起飞,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实施打击。9月7日,反恐联盟的军队击毙了“伊斯兰国”的“新闻部长”。9月30日,法国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进行空袭。10月17日,伊拉克正式宣布向“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最后一个据点摩苏尔发起总攻。10月25日,北约表示已向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提供预警机支持。11月6日,反恐联盟对“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大本营拉卡发起军事进攻。

2016年反恐联盟打击“伊斯兰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新夺回了被“伊斯兰国”抢占的大部分地盘:帕尔米尔、拉马迪、马尔米拉、曼比季。现在,叙、伊两国政府军和反恐联盟同时对摩苏尔和拉卡发动军事攻击,双方处于焦灼对峙阶段。

2“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的原因

国际争端是指两个或国际法主体间关于法律上或事实上的论点的分歧,法律上的见解或利益的矛盾对立。从广义上说国际争端包括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之间的争端,狭义上仅仅包括国家间的争端。依国际争端的内容可分为贸易纠纷、宗教纠纷、边界纠纷等;依其性质可分为法律争端、政治争端等。一般来说法律争端是可以仲裁的争端,而政治争端是不可仲裁争端。对于“伊斯兰国”所引发的国际争端,从内容上说涉及到了宗教纠纷、贸易纠纷和边界纠纷等;从性质上说归于政治纠纷,属于不可仲裁纠纷。“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宗教冲突、意识形态冲突、领土冲突、利益冲突和国际安全隐患等等。

1.宗教冲突

宗教冲突是“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的主要原因。首先,“伊斯兰国”是一个极端宗教组织,它代表的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种极端宗教主义其基本宗旨是反对西方化、反对世俗化,主张返回伊斯兰教的原初教旨、变革现存的世界秩序、推翻现存的世俗政权,建立由宗教领袖或教法学者统治的、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伊斯兰国家和秩序。“伊斯兰国”的目标为“3R":抵抗(Resist),即抗击外国侵略者(尤其是美国及其盟友,他们试图摧毁伊斯兰教、剥夺穆斯林及其土地)和内部敌人(它们试图从内部破坏穆斯林社会);责难(Rebuke),即将伊斯兰国家的领导定位为“叛教者”,指责其迫害民众并勾结外国列强;复兴(Renew),即通过重建“哈里发”及恢复伊斯兰教法的统治,扭转伊斯兰文明的衰落。“伊斯兰国”的宗教主义和目标显示与他们矛盾最深的是被他们认定为“异教”的非伊斯兰教派特别是基督教,还有被他们认定为“叛教者”的伊斯兰教其他教派。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伊斯兰国”与这些“异教”和“叛教者”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义的不一致。基督教和伊斯兰温和派的教义都随着社会的前进而有所改变,都主张入世,而不是脱离现实社会去建立一个传统的、纯洁的基督教世界或者穆斯林世界。其次,“伊斯兰国”认为其他教派对伊斯兰教祸害从未终止过。从古代的十字军东侵,到近代西方强权对中东地区的殖民和伊斯兰文明的迫害,再到现代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西方国家不断地在掠夺伊斯兰教的领土,迫害他们的人民,强行给穆斯林灌输西方文明,西方国家的这一系列迫害伊斯兰教的行为致使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和苏拉派等温和教派则被“伊斯兰国”认定为是被西方文明侵蚀的教派,他们已经被西方国家“降服”,偏离了《古兰经》和“圣训”的戒律,是对真主的背叛和亵渎,应该通过恐怖暴力手段予以消灭。此外,“伊斯兰国”把信仰其他宗教和无信仰的人民称为“伪善者”,也要予以暴力消灭。2014年7月,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在斋月布道中声明:“事实上当今世界已分为两大阵营和战线,没有第三阵营:一个是由穆斯林和圣战士组成的伊斯兰和信仰的阵营,它是无处不在的;另一个是卡菲尔(kafir)和伪善者的阵营,它是犹太人、十字军及其同盟以及其余民族和宗教的卡菲尔的联盟,由美国和俄罗斯领导并被犹太人所鼓动。”由此可以看出,“伊斯兰国”把所有不信仰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宗教教徒和人士都视为敌人,把他们当做攻击的目标。

2.意识形态冲突

意识形态冲突是“伊斯兰国”引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与传统政治伊斯兰相类似:在认识论基础上,它认为伊斯兰世界当前的问题根源于对“真正伊斯兰”的偏离,必须回归到哈里发制度下的“纯粹”形式;在实践层面,通过暴力“圣战(jihad)”和领土控制以重建“哈里发”,是伊斯兰复兴的根本保障;在目标指向上,通过“末日决战”并以帝国征战的方式实现“哈里发国”的扩张是打破现有世界秩序、恢复伊斯兰世界荣光的必然手段。这就是“伊斯兰国”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但是,当前世俗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伊斯兰国”的核心意识形态完全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得到发展更新的意识形态理论和适应新形势而产生或复活的新意识形态理论(包括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社群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民族主义等等),既相互交锋又相互融合,构成了当代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多变的局面。这些世界各国主流的意识形态不断地向中东地区扩散,向穆斯林传播和渗透自由、平等、文明、民主、世俗主义等思想,引起了“伊斯兰国”强烈的不满,认为这是对伊斯兰文化的侵蚀,将毁掉纯洁的穆斯林世界。西方文化的这种强势入侵,进一步加深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3.领土冲突

领土冲突是“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不可忽视的又一重要原因。“伊斯兰国”自2014年成立以来便不断地侵占叙利亚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的领土,引发了“伊斯兰国”与叙伊两国的领土争端。此外,“伊斯兰国”建立后,公布了宣称的“领土”范围,打算5年内占领西亚、非洲北部和中部(南至喀麦隆、肯尼亚等)、中亚地区 ,还包括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等地,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伊斯兰国”的领土目标显示该恐怖组织有着强烈的领土控制欲望,它并不满足于目前占领的领土范围,而是要建立一个跨亚欧非3个洲的大伊斯兰国家。对于目前的世俗国家来说,各自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因此,“伊斯兰国”的领土扩张必然会与这些国家发生领土冲突引起这些国家的警惕、防范和打击。

4.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更是“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重要原因。中东地区是世界的心脏,联结着亚、欧、非三大洲,沟通着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此外,中东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世界油库”,历来是大国利益必争之地,美俄和中东各国的利益相互交错。其中,美俄两国之间纷争最为严重,这两个超级大国都想通过外交、武力、经济、政治等手段来实现对中东地区的主导权,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国际石油市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伊斯兰国”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中东地区利益的平衡,引起了新的矛盾和冲突。首先是美俄两国都想通过打击“伊斯兰国”来彰显自己世界大国实力,并进一步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美俄两国最大的矛盾就在两国对叙利亚政府采取不同的态度。美国想要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因此选择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利用他们的力量去打击“伊斯兰国”;而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内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要保住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因此俄罗斯通过空袭和援助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去打击“伊斯兰国”。美俄两国的矛盾和分歧导致了国际反恐联盟合作的难以进行,这也是“伊斯兰国”得以迅速发展壮大、难以消灭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中东其他大国在打击“伊斯兰国”上也存在着分歧。土耳其在叙利亚的最大利益是防止叙北部库尔德人实现独立进而影响土库尔德人走向分裂。2015年,土耳其多次提出要在叙西北部和叙土边境建一个由其控制的“安全区”,但是土耳其的叙利亚政策不是支持巴沙尔政权,帮助其打击“伊斯兰国”以防止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人独立,而是以推翻巴沙尔政权为主,给了“伊斯兰国”继续扩展领土的机会,同时也导致了叙利亚北部库尔德人开始想要脱离叙利亚政府的统治,实行半独立,进行地区自治。此外,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危机,支持巴沙尔政权,阻碍了土耳其在叙利亚利益的实现,导致了俄、土关系的恶化。第三是中东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争端从没有终止过,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也矛盾重重。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支持伊拉克的逊尼派武装,甚至曾经给予“伊斯兰国”资金支持,想借“伊斯兰国”的力量削弱什叶派的实力。伊朗则支持伊拉克的马利基政府,想要重新建立起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因此,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国家都不是真心想打击“伊斯兰国”,都想借“伊斯兰国”之手削弱对方的实力,给了“伊斯兰国”发展壮大的机会。但“伊斯兰国”并没有让任何一方得逞,双方都成为它的攻击对象。随着“伊斯兰国”在世界各地制造恐怖袭击的加剧,英法等国也开始介入中东事务,导致中东局势越加复杂,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也越来越多。“伊斯兰国”的出现既损害了美俄和中东各国的利益,引起各国的打击报复,又引起了反恐联盟内部的矛盾和争端,让他们相互猜疑以致于难以达成合作,给“伊斯兰国”创造了喘息机会。

5.国际安全隐患

国际安全隐患是“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的直接原因。“伊斯兰国”作为一个极端恐怖组织,对外输出恐怖和暴力,加剧了地区动乱,对国际社会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伊斯兰国”积极介入地区冲突和国家内战,一方面在国家治理失效和管理薄弱的地方进行政治渗透和武装干预,确立实际统治,甚至与反政府武装相互借重,导致战乱频发;另一方面“伊斯兰国”利用宗教性的符号和仪式,通过选择纪念性和标志性日期,建立意义联结、制造恐怖预期、发挥示范效应、确立政治影响,成为其他地区反动势力借鉴和仿效的对象,乃至威胁各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危险因素。此外,该恐怖组织还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广泛地在世界各地招兵买马,让各国难以防范,增加了各国反恐的难度。该组织的暴力行为表现为:滥杀无辜、残害人质、虐待妇女儿童、毁坏文物等行径,令人骇人听闻。“伊斯兰国”组织的壮大,标志着全球恐怖主义进入了“3.0时代”。因此,美国把“伊斯兰国”列为世界头号恐怖组织,“基地”组织由头号恐怖组织下降为第二位,可见“伊斯兰国”对国际社会的威胁和危害是极其巨大的,“伊斯兰国”与全世界为敌的行为引起世界各国的反感和打击。

宗教冲突、意识形态冲突、领土冲突、利益冲突和国际安全隐患等是“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的诸多原因。诸多学者都对这些原因进行过详细分析,但他们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则是把这5个原因进行关联和汇总,认为“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的这些原因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其综合作用才导致了国际争端的频繁发生。教派之间的宗教教义冲突和“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诱发了领土冲突和利益冲突,上述原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伊斯兰国”不愿与世俗同流;与世界为敌的行为产生,成为国际安全的主要隐患。因此,只有从整体上认识“伊斯兰国”引发国际争端的诸多原因,才能真正认清“伊斯兰国”危害的本源和严重性。

  

3“伊斯兰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伊拉克政府军和反恐联盟正在对“伊斯兰国”的最后两个据点摩苏尔和拉卡发动军事攻击,双方处于对峙阶段,但总的来说“伊斯兰国”更显颓势。那么未来“伊斯兰国”该何去何从?又会怎样发展呢?

1.“伊斯兰国”的实力被逐渐削弱,但继续缓慢发展

“伊斯兰国”自2014年6月29日成立到2015年,是该组织发展的黄金时期,实力迅速增强,领土得到急剧扩张。但是,随着“伊斯兰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反恐联盟对该恐怖组织的打击力度也开始加大。在国际反恐联盟的帮助下,叙、伊两国的政府军逐步夺回了被“伊斯兰国”侵占的领土。因此,不管是“伊斯兰国”的领土、资金、军事力量还是士气等都受到了沉重打击,该组织的实力不断地被叙、伊两国政府军和反恐联盟所削弱。但是,叙、伊两国和反恐联盟都心知肚明,即使把“伊斯兰国”占领的土地全部都夺回来,也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是另一场“游击战”的开始。“伊斯兰国”的作战方式可能向运动战和游击战演化,其组织形态可能从控制大城市的准政权组织向乡村武装割据演化。目前,叙伊两国政府军和国际反恐联盟对“伊斯兰国”的两大据点摩苏尔和拉卡进行了总攻,双方进入最后决战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兰国”很有可能会选择弃城,把据点转向叙、伊两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游击战,这些地区也许会成为“伊斯兰国”的根据地和天堂,或许会让他们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打击该恐怖组织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时间也会无限期的延长。目前“伊斯兰国”已构建了“三环”网络结构:第一环是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占领的地区,招募主要对象为叙利亚反对派、伊拉克的极端逊尼派和全球范围内的圣战者,目标是确保“哈里发国”的存在和延续;第二环是向其宣誓效忠的极端组织,包括埃及“耶路撒冷支持者”、巴基斯坦塔利班、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等;第三环是受到其蛊惑的个体,这些极端分子遍布全球,“伊斯兰国”鼓励他们在所在国发动“独狼”式恐怖袭击。该恐怖组织建立了环环相扣的紧密结构,要想要彻底消灭“伊斯兰国”,必须得把该恐怖组织建立的三环结构都破坏才算取得胜利。目前,叙、伊两国和反恐联盟取得的胜利只是意味着取得了打击“伊斯兰国”的初步胜利,要想彻底摧毁“伊斯兰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伊斯兰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恐怖组织的合作

“伊斯兰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恐怖组织,其发展模式是其他恐怖组织模仿的对象。该组织也借此跟很多恐怖组织建立了关系,甚至不少恐怖组织宣布效忠“伊斯兰国”。在埃及,活跃在西奈半岛的“耶路撒冷支持者”于2014年11月宣布效忠“伊斯兰国”;在北非的利比亚,盘踞在“极端主义之乡”德尔纳的极端主义组织、利比亚和突尼斯的“伊斯兰教法斗士”也宣布对“伊斯兰国”效忠;在东南亚,菲律宾的“摩洛伊斯兰自由战士”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阿布沙耶夫武装”也已经宣誓效忠“伊斯兰国”。此外,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和巴基斯坦的“斗士团体”都宣布支持“伊斯兰国”。由此可见,“伊斯兰国”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叙利亚和伊拉克,已经逐步向世界各个地区蔓延,它的支持者也在不断增多。因此,“伊斯兰国”后期的发展很可能会加强与这些恐怖组织合作,利用他们的力量,向世界各地输出恐怖主义。

3.“伊斯兰国”可能会将互联网战场变为主战场

马格纳特·撒切尔曾指出:“媒体是恐怖主义生存下去的氧气。“伊斯兰国”利用纯熟的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一系列恐怖输出,对网络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与“基地”等传统恐怖组织不同,其战略目标不仅是招募一支能威胁西方大国的武装力量,而且还通过网络构建一个较完整的社会体系……并致力于在互联网上扩大影响,像网络病毒一样急速扩散,危及整个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早在“911”事件之前,本·拉登就曾说过:“媒体宣传和卫星电视等技术的推广,可以与无人机和原子弹的威力相媲美。“伊斯兰国”是一个懂得利用网络力量的新型恐怖组织,其非常重视网络媒体的利用,组织内部设立有专门的网络宣传部门:“七部门说”包含“信息和媒体部门”;“八部门说”包含“宣传部”“通讯部”和“情报部”;“九部门说”包含“情报部门”和“媒体部门”;“十部门说”包含管理通讯与后勤的“协调部门”。此外,“伊斯兰国”还有自己的“官方”杂志《达比克》(DABIQ)和媒体中心AL Hayat,通过电子版和纸质版的方式在其占领区和世界各地宣传自己并招募人员。为了让其他语种的人员能看懂他们的宣传信息,还把宣传信息翻译成英、法、德、阿拉伯等几种语言的版本。“伊斯兰国”还紧跟时代潮流,建立了活跃在世界的知名社交网站,包括“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和“优图”(You Tube)等网站。“伊斯兰国”成员在上面注册大量的账号,传播“伊斯兰教义”,进行资金和贸易的往来,发现并跟踪被吸引的人员加入“伊斯兰国”。截止2015年12月止,在加入“伊斯兰国”的域外国家人员中,俄罗斯北高加索人有2500名,英国人488名、法国人412名、澳大利亚人258名、德国人240名、美国人130名,这批域外人员也许在未来会成为“伊斯兰国”的新生力量,在世界各国进行恐怖袭击。重要的是世界各国虽然在地面战场上达成了良好的合作,但是在网络反恐上的合作还远远不够。虽然随着恐怖主义在网络上肆虐,各国也开始采取措施进行网络反恐,但是由于各国国力、政策、立场和观点等不同,要达成一致性很难。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匿名性注定了网络反恐的困难性,尽管各国开始监管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但彼此基于反恐需求的国际媒体合作远未落实。美国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在2015年6月曾无奈地表示,FBI还不能有效阻止ISIS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招募,目前的技术还不足以准确监控那些想加入ISIS的美国公民。国际社会在网络反恐上合作的缺失和网络监管技术的漏洞给“伊斯兰国”提供了继续在网络上展示身手的机会。因此,随着“伊斯兰国”地面战争的步步失利,“伊斯兰国”很可能会把主战场转移到网络世界,跟反恐联盟打网络战。

未来“伊斯兰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世界各地恐怖袭击的力度。随着叙、伊两国和反恐联盟的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伊斯兰国”领土的逐渐减少,该恐怖组织可能会制造一些更极端的事件,以显示自己抵抗到底的决心,并打击叙、伊两国和反恐联盟的信心。从2015年中旬叙、伊两国和反恐联盟开始打击“伊斯兰国”开始,该组织在美国和欧洲制造恐怖袭击的次数不断增多,强度进一步加大,伤亡人数也不断增多。由此可见,对“伊斯兰国”的打击仅靠武力可能会导致“越反越恐”情况的出现。

“伊斯兰国”虽然手段极其残忍属于邪教,违反了基本的伦理底线,但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治诉求捕获了大量的穆斯林民众,相应地加强了它存在的生命力。西方大国以及各受害国虽然成为阻碍“伊斯兰国”发展的主要国际动能,但基于西方还有利用“伊斯兰国”钳制叙利亚政权的诉求,美国、俄罗斯的特殊利益决定其并不会倾尽全力剿灭“伊斯兰国”的势力。因此,“伊斯兰国”的前景更是迷离扑溯,但因其失道寡助也必将难逃灭亡的命运。(注释略)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4期;首发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