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田野 致富一方

原标题:相约田野 致富一方

湖南日报记者 沙兆华

大地复苏,春暖花开,犁土播种,又是一年。

35岁的新农人——桂阳县浩塘镇丰加村的肖守芳,也开始了她与希望田野的邀约。2月8日至13日,她从皖北至皖南,考察了蛇床子、黑豆的种植前景。15日,她来到汝城县濠头乡高源村,和村里签订了100亩蛇床子的种植协议,正式开启了今年种植计划。

从创业之初的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再转向如今中药养生食材基地的扩展,她说:“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向金灿灿的土地要收获。”

让青春回归田野

7年前,28岁的肖守芳正在东莞外资企业当医生,一对来就诊、在城郊种菜的残疾夫妻让肖守芳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肖守芳目送着残疾丈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妻子走出医院幸福的背影,她坚定:人生如果在土地里播种,也能硕果累累,挂满枝头。

“当时家里有几亩薄田,都荒废了,我就辞掉工作回乡,扛着锄头在地里忙活。家人认为我疯了,谁都懒得理我。我像没了心肝和眼睛耳朵一样,整天就低着头在田里忙着种茄子、辣椒。”肖守芳笑着说。

1岁的时候,肖守芳右手烫伤落下残疾,无法抓握,每天她就靠着灵活的左手,在田里劳作,虽然辛苦,固执的她既然咬定了,就不轻言放弃。

“当时,我没单打独斗,而是联系了同镇残疾人雷平平、周建明、雷华平、蒋永红组成"残疾人创业致富团",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忙碌着”。

沿袭着几千年的农耕传统,肖守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年,肖守芳的团队种植的黄瓜、辣椒、茄子等蔬菜,刚上市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景,纯收入20万元左右,5名残疾人社员年收入增加3万元,周边60名种植户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

她的“菜园”更大了

“今年计划以桂阳、汝城基地为主体打造蔬菜基地和中药养生食材基地。”心里有了盘算的肖守芳,早早地将计划告诉了省残联和郴州市残联的相关领导。“我的创业之路离不开省市县残联的扶持和指引,随着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得到的关心也随着地缘越来越广。”肖守芳幸福地说。

2013年,初尝甜头的肖守芳开始困惑种时令蔬菜能发展多久时,桂阳县残联领导给她启发,让她转变经营模式,搞农产品加工。随即,肖守芳从湖南农大引进高产优质红薯新品种3个,在自己合作社里推广红薯种植,并获得县残联扶持资金2万元。随着红薯种植规模的扩大,肖守芳开办加工厂,将自己种的红薯进行深加工,并自创红薯粉品牌——“勇芳轩”。从此,“勇芳轩”牌红薯粉发展势头良好,肖守芳有了创业以来的第一颗“定海神针”。

2016年,在娄底市举办的第六届“湘博会”上,肖守芳的红薯粉、晒干的茄子皮等带着“泥土”清新,打着“自家做”放心牌,当场被哄抢一空,肖守芳当场与3家超市签订了长期供销协议。

“湘博会为我的红薯粉打了个巨大的广告,我因此认识了省残联的相关人员,得到他们认可,他们让我带着更多的残疾人一起干,那时,魔力上身,浑身是劲。”肖守芳说。

2016年一年里,肖守芳在桂阳、嘉禾、临武、宜章、汝城5个县发展农业种植基地共1600余亩,在省残联搭桥下,肖守芳开始与长沙电商平台合作销售,此外,她还南下扩宽销售渠道,谈妥了深圳、海南沿海一带订单。

伴随着规模种植扩大、自产自销渠道畅通,肖守芳的菜园更大了。

带着贫困户稳稳脱贫

“之所以看中了蛇床子、黑豆等药材,是因为它们市场前景非常好,当年即收,而且不费工活,这样能使贫困残疾人立竿见影看到收益!” 2月20日,肖守芳忙着宜章县60亩黑豆收购,这是测土质和看收获的试种。黑豆一年能种两季,因其亦医亦食,市场十分走俏。肖守芳算了算:“这次试种农民26户,亩产150公斤至260公斤,按8元一公斤的收购价来算,每亩就有1000元的收入,如果两季,每户每亩就是2000多元收入。他们说有赚头,我就推广,没赚头,我就放弃。这次看来,收成还可以。”

田野给了农家最好的养育,田地依旧是农人们最深的依靠,肖守芳觉得,无论种什么,自己应该给种植户做最好的把关,让他们在最短时间里实现最稳定脱贫。

“一家人靠十几亩红薯地发了家。”桂阳县浩塘镇丰加村残疾人周建明说。4年时间里,仅红薯种植这一项年收入3万元,周建明家从贫困户一跃成为村里富裕户,家里盖上了新房。

肖守芳的农业产业化不仅给近千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带来了脱贫的希望,也给整村脱贫以支撑。2016年,肖守芳在汝城县马桥镇石泉村发展茄子基地400余亩,这里也是省残联扶贫队的重点农业精准扶贫示范点。肖守芳与村里的100余户贫困户和残疾人签订了帮扶协议,由肖守芳提供茄子种苗、并收购农户产品。茄子丰收时,一筐筐新摘的紫莹莹的茄子堆在田埂边,肖守芳记得,她就在田埂边收购,茄农当场获益,个个高兴得热泪盈眶。去年,石泉村人均收入比上年提高了近千元,小村迈出了幸福的步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