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艺术品,日本锦鲤文化!

  日本锦鲤是一种名贵的大型观赏鱼,在日本被誉为“活的艺术品”、“水中活宝石”和“观赏鱼之王”。

  日本锦鲤的寿命通常为60~70年,体长可达1~1.5米。这些锦鲤的美妙之处就在于,随着年龄和环境水温的变化,它们身上的花纹色泽和形态也会不断变化,就像你亲手画出的特殊的水墨画一样。上品锦鲤都是千里挑一,要看血统、骨架、色泽、花纹、泳姿等。颜色太杂的就淘汰掉,这跟选美差不多,这样才能养出名贵锦鲤。

游动的宝石

  锦鲤号称“游动的宝石”,它色彩斑斓,艳丽多姿,或红白相间,或黑红相配,是装点日本庭院的重要内容,有“观赏鱼之王”的称号。其实,锦鲤的原始品种是红色鲤鱼,我国西晋时代已有记载,而红鲤作为观赏鱼,在明代已非常普遍。后来红鲤经朝鲜传入日本,最初是贵族放养在池中以供观赏,平民难得一见,后来经过人工选育,变化出各种颜色,成为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传说约在18世纪初,日本新泻县中区附近的山古志村的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有一些鲤鱼的颜色非常亮丽,为避免这些鱼被捕食,他们将其移到屋檐下饲养。在漫长的冬季里,低温使得鱼的遗传基因改变,使后代出现了色彩变化,当时称之为“花鲤”。为纪念锦鲤的发源地,新泻县当地还有一座石碑,写着“锦鲤发祥之地”。每年10月至1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锦鲤爱好者在此地聚集,一是选购自己喜爱的锦鲤,二来参观著名的锦鲤发源地。

锦鲤名门:御三家

  日本锦鲤有十三大类,一百多种。主要的种类叫御三家: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

  红白成为御三家,大概是因为红和白的存在,暗合了日本国旗。红白锦鲤以皮肤鳞片细滑、红色斑纹油润鲜艳、白质细嫩洁白而出名。判断一条好的红白锦鲤,首先,体形要求不能过胖或过瘦,以健壮为最佳。其次是质地,锦鲤的绯(也可称为红斑或红质)可分为三大类:鲜红色、明亮的红柿色、暗红色,若细分可有几十种,但无论哪种红质都要求明亮、均匀、稳定。白质要求雪白一片,因为只有雪白才能衬出红质的优美,若带黄色则不行,甚至可能是生病的征兆。然后才是花纹。

  大正三色(TaishoSanshoku):锦鲤体表有红、黑、白三种颜色,因是在日本大正年间培育出的品种,故称为“大正三色”简称“三色”。大正三色是在红白的基础上多了一种墨色,所以说墨质是大正三色最具特色的鉴赏点,当然红质和白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该鱼生长速度快、体色鲜艳、切边整齐、色斑浓厚,以成为目前日本锦鲤玩家争相抡购的名种之一。

  昭和三色(ShowaSanshoku):昭和三色是在日本昭和年间培育出的,体表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锦鲤品种,简称为“昭和”。体色以大块墨色为底色,有分布匀称的红、白色斑,传统的昭和三色以日本中部偏北的佐久间渔场生产的为上品,该渔场培育的传统昭和三色墨色浓厚、红白斑分布匀称、体型粗大,极具锦鲤所表现的力的美感,但其在一龄以下色泽非常浅薄,要在三龄以上才可真正看出它的美姿。

喜爱锦鲤的人将锦鲤图案纹在身上

名鲤要过五关斩六将

  纯种的锦鲤价格十分昂贵,有的卖到了几百万人民币,但要想成功培养一条“名鲤”并不容易,从鱼的培育,到苗种的挑选,都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日本有一句话,不要小看一尾小小的鱼苗,也许日后它就有比宝石还昂贵的身价。鱼苗孵育出来后,从三五公分就开始选,大概为1%到5%的中选率。挑选出来的锦鲤,养成成鱼后还要进行花纹、体型、身姿等多方面的筛选,几万条纯种锦鲤才能选出一条,精选出来的鱼也就身价百倍了。

  曾经有人将几千日元购买的一条小锦鲤鱼苗饲养五年后以10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6.5元人民币)卖出。更有意思的是,这条鱼被养了数年后出落得愈加俊俏,被1000万日元再次卖出,现在它已经成了某饲料公司的招牌鱼了。日本每年还定期举办锦鲤品评会,冠军鱼能卖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日元的高价。

锦鲤图案受欢迎

  锦鲤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它华丽的色彩,而且游姿从容不迫,被认为具有阳刚之美。因此每年男孩节,日本人都不忘在家门口装饰鲤鱼旗,或者作为送给男孩子的礼物。我国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很早就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家在庭院里立鲤鱼旗,祈祷自家子弟出人头地,所以锦鲤又被称为“出世鱼”、“武士鱼”。

  一般的锦鲤寿命都很长,平均可活70年,有的甚至上百岁,是长寿的象征,因此也被称作“祝鱼”,寓意长寿吉祥。

  因为这些美好的涵义,锦鲤的图案十分受日本人欢迎,常常出现在屏风、团扇等装饰性物品上。而且日语里面“鲤”的发音和“恋”的发音相同,常被作为双关语来使用,锦鲤也成为了恋人们寄托情思的对象。

  生活中日本人也乐于和锦鲤或鲤鱼扯上点关系。据说广岛市古代池塘里有很多鲤鱼,所以古名“鲤城”,于是广岛的棒球队就取名叫“广岛东洋鲤”队。如果打输了比赛,他们会自嘲地说,鲤鱼过了雨季当然是跳不动的了,所以输球也是情有可原的。

  来源:日本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