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小科普——有舵雪橇

  

  有舵雪橇,起源于瑞士。由无舵雪橇发展而来。有舵雪车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即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雪车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车首覆有流线型罩,因此也得名"雪地之舟"。车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车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板。车尾装有制动器。现今冬奥会比赛项目雪车是原来的有舵雪橇与平底雪橇(无舵雪橇)项目。原来的国际有舵雪橇与平底雪橇联合会,亦改称为国际雪车联合会。冬奥会设双人座和四人座(1924年列入)两个比赛项目,仅限男子参加。比赛时每队下滑4次,以4次比赛的总时间计算名次,时间少者为胜。

  

  项目规定

  有舵雪橇服装包括比赛服,护肩、护肘、头盔和专用钉靴。靴钉为刷型并均匀分布于靴底。靴钉的长度不超过14毫米,间隔不超过3厘米。

  

  比赛规则

  双人人座雪橇长不得超过2.70米,宽0.67米,滑橇板宽度8毫米。双人座雪橇比赛时,总重量不得超过375公斤,四人人座雪车最长3.80米,宽0.67米,滑橇板最小宽度为12毫米。四人人座雪车总重量不得超过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携带其他加重物补足。

  滑道全长1500米,平均坡度为4度30分,最大坡度为8度30分。弯道部分的半径必须在20米以上,滑道的护墙最少不得低于50厘米。

  比赛分双人座和四人座两项。每赛次滑行4次,以4次比赛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少者名次列前。遇两队时间总和相等时,以任何一次最少时间的队为胜。

  每个小项赛期两天,每天进行两次。首轮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从第二轮起,出发顺序由前一轮的最后一名先出发,接着顺次下排。出发前,雪橇距起点线15米。出发信号发出后,均由选手在起点处手推雪橇奔跑起动,推行距离大概在50米,选手然后跃入座位,前座的人掌舵,最后座的人负责制动。到达终点时选手均须在座位上,否则成绩无效。

  

  比赛场地

  有舵雪橇的滑道是以混凝土或以木材所建成,宽度为1.4米,两侧均为护墙,护墙内侧高1.4米,外侧高2至7米。滑道及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比赛线路长度为1300-2000米,全程设有15-20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不得小于20米,其滑道的平均坡度为4°30'-8°30',而起点至终点的高度差异是100-150米。

  本期编辑 娇育

  责任编辑 孙康

  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