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小科普——俯式冰橇

  

  俯式冰橇,是一项以雪橇为比赛工具的冬季运动项目起源于北欧。运动员需俯卧在雪橇上滑行,最高速度可达至每小时130公里以上。俯式冰橇所用的冰橇底部要以铅块加重的撬架和两根固定的「滑铁」而成,滑铁,撬架以铁制。在冬季奥运中俯式冰橇设立男子和女子的个人赛事。

  

  项目历史

  第一次的俯式冰橇比赛在1884年举行,参赛者是在结冰的道路上举行比赛,从圣莫里茨滑到Celerina,获胜者得到一瓶香槟当做奖赏。

  1887年开始出现类似现在这种俯卧式的雪橇姿势,1892年正式定名为Skeleton,因为这种雪橇的造形类似人体的骨架,也称骨架雪车。

  俯式冰橇于瑞士冬季奥运会中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是,由于俯式冰橇滑行时头部朝前方,危险性很高,在该届冬季奥运会20年后,俯式冰橇才再次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之一,在盐湖城冬季奥运中被加入比赛项目。

  

  项目规定

  比赛用的俯卧式雪橇是以钢材制成,预赛时两趟比赛必须使用同一辆雪橇。如果在比赛过程中雪橇损毁,备用雪橇可以报准后参加比赛。

  男子比赛所用的雪橇,规定不得超过43公斤,雪橇和选手加起来的重量不得超过115公斤。

  女子项目选手和雪橇重量合计不得超过92公斤,雪橇净重不得多于35公斤。

  

  比赛规则

  俯式冰橇所用的比赛滑道,与雪橇相同,不同的是雪橇和滑行姿势。雪橇选手是仰躺在雪橇上,脚在前头在后。俯式冰橇则是相反,选手俯卧在雪橇上,头朝前脚在后。

  比赛在同一天之内进行两趟,以两趟成绩合计排列名次。成绩的计算到百分之一秒,如果选手成绩相同,名次可以并列。第一趟出发顺序,是以抽签决定;第一趟的成绩顺序,则是第二趟出发的依据,第一趟成绩最好的前20名男选手和前12名女选手,晋级第二趟比赛。第二趟比赛出发是以第一趟成绩排名,排名最前的最后出发。

  出发时选手排列在起点等候,依照出发顺序出发,出发的灯号亮起之后,选手须在30秒之内完成出发动作。出发时选手须将雪橇推向前,将雪橇加速之后,迅速登上雪橇完成比赛,出发动作必须全部自行完成,不得藉助他人之力。

  俯式冰橇规定只能以俯卧式进行,选手的肚子贴在雪橇上的姿势才被允许。中途掉落雪橇可以允许,但在通过终点时,选手必须在雪橇上才算完成比赛。

  

  比赛场地

  俯式冰橇的比赛场地的线路设计必须呈「十」字形,长度为1214米,起点和终点与之间的高度距离是157米。赛道中共设有10个转弯处,而它的上坡长度约占赛道总长度的12%。

  本期编辑 娇育

  责任编辑 孙康

  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