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新政之外,体奥、新英、CBA的公敌是骤冷的体育版权市场

  平静中的体育版权市场,最近出现了一点涟漪。不过,这一次不是版权的售卖,而是关于合同的争论。

  7月18日,《体坛周报》记者肖良志发布消息称,『体奥动力已向中超公司发出“交涉函”,内容是暂缓支付在7月1日之前需要交纳的第二笔版权费6亿元。体奥动力已向中超公司亮出底牌,要求将现有的5年80亿元版权费改为10年80亿元。中超公司并不同意该要求。』

  体奥动力(下称体奥)董事长李义东在社交媒体转发该报道时写到:“U23新政全面实施后的中超赛场画面太美,不敢想象!但体坛名记帮我们设计的谈判标的更美,激发想象。假如这是真的,这样真的好吗?”

  体奥总经理赵军则对懒熊体育表示:“我们答应足协领导,谈判期间,不对外发声。”

  另一方面,懒熊体育就此事件问询中超公司,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从目前懒熊体育得到的消息,体奥动力和中超公司均未对肖良志上述报道的真实性直接给出确认或否认。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体奥认为,足协相关新政(限制外援、规定U23球员出场规则等),会导致合同期内中超联赛竞技水平、观赏性下降,进而削弱体奥手中媒体版权的商业价值,最终影响其投资回报;作为版权方,体奥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正主动与中超公司展开沟通。

  目前双方并未透露任何时间表,也没有透露具体的诉求和谈判标的。

  从表面上看,这次事件的触发点是足协中超新政之后,作为版权购买者的体奥动力认为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发生了改变。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内体育版权市场由“牛”转“熊”,以及版权价值回归理性并进入买方市场的大背景。

  46号文之后,国内体育产业迎来大爆发,体育版权成为了资本角逐最惨烈的战场。新老玩家为抢占资源,不惜付出高昂代价,甚至不计成本。版权价格也应声成倍增长。

  一些嗅觉灵敏的版权资源方也争先恐后高调入场,力求在牛市结束前尽可能地高点出货,甚至不惜提前多年开卖,以便分到更大蛋糕。

  2015年年初,NBA将五年(2015-2020)独家新媒体版权打包卖给腾讯,率先打响第一枪。紧接着,中超将五年信号及版权以80亿打包给体奥动力,成为牛市的顶点和风向标。

  此后,西甲将5年版权以2.5亿欧元的价格卖出,英超下一周期(2019-2022)以创该联赛海外版权纪录的7.21亿美元成交,德甲也以2.5亿欧元售出5年合同,这三笔交易的购买者都是苏宁。

  

  ▲ 英超在市场下行前夕,将版权出货,可谓踩对了点。

  体奥动力也曾享受过这波红利。去年3月,他们以27亿元的对价将2年独家新媒体版权分销给乐视体育。借此,他们还获得Sportel Monaco(国际体育媒体版权峰会之一)2016年度TV Sports Awards “最佳电视版权交易”、“最佳足球版权交易”两项提名。

  但大牛市稍纵即逝,不是所有资源方都能及时赶上趟儿,法甲和意甲都因为各自的原因没能及时切到中国版权市场的蛋糕,甚至即将开始新一商务周期的CBA也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风口上的乐视体育成了市场激荡的晴雨表,乐视体育兴,版权看涨;乐视体育衰,版权走跌。在长达两年的蒙眼狂奔后,乐视体育终于体力透支,于去年第四季度深陷资金困境,短时间内恐怕都无法重返体育版权牌桌。

  

  ▲ 中超版权项目,成了体奥动力和乐视体育的美好回忆。

  随着这个搅局者和接盘侠的出局,体育版权市场也迅速降温,竞争开始愈发失去悬念。

  门户网站里,网易早已无意参与这轮资本游戏,新浪和搜狐还有些动作,但在重大项目上竞争乏力。新媒体行业里,2016年年中入局的暴风体育,既没能赶上乐视体育那样的资本浪潮,自身也无雄厚实力,很难在市场上掀起波澜。

  社交媒体中,微博采购了NBA短视频版权,并引入体奥动力的中超短视频资源,但目前暂未表现出对大型直播权益的浓厚兴趣。

  环顾目前的国内体育版权市场,腾讯和苏宁(PPTV)成了仅存的两位大玩家。

  他们的行进路径也日益清晰。腾讯试图将核心篮球资源一网打尽。在先后吃进NBA独家新媒体、FIBA独家新媒体版权之后,腾讯接下来兴趣最大的资源恐怕是投入产出比合理情况之下的CBA版权。

  苏宁则在不断包揽核心足球资源,例如西甲、英超、德甲,以及与体奥合作的中超、亚足联版权。在囤积了上述资源后,苏宁一方面谋求与体奥的股权合作,以尽可能地降低版权采购成本,另外一方面与当代明诚、新英就版权运营业务联手,以提高变现能力。

  就在这样一个洗牌过程中,体育版权迅速从卖方市场沦为买方市场。

  这是任何卖主都不愿意看到,但又不得不面对的局面。

  当年乐视体育从体奥动力拿下中超独家新媒体合作伙伴身份时对外宣布了2年27亿的对价。今年,苏宁体育取代乐视体育,但与体奥签约一年,双方也均未对外宣布价格。

  体奥动力与中超公司签订的是一份递增式五年合同,前两年每年10亿,后三年每年分别支付15亿、20亿、25亿。一边是节节攀升的版权成本,一边是不断下行的市场行情,体奥的中超版权分发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这或许足协新政出台后,体奥频频发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不光中超,英超、CBA版权接下来的售卖之路也注定不会轻松。

  46号文之后,新英体育总算熬出了头,其手中的英超新媒体非独播权,从2014-15赛季的1100万美元/家涨到1800万美元/家,直至2016-17赛季的约3800万美元/家。

  但因为乐视体育失去竞价能力,市场行情走低,以及被苏宁截断前路,新英接下来两年的英超版权分销势必也将面临不小的难度。

  考虑到与当代明诚以及成立合资公司联手运营版权,新英将被当代明诚收购,接下来两个赛季,苏宁转播英超不会有太大悬念。

  这种情况下,腾讯的报价无疑成为新英手中英超新媒体版权价格的下限。毕竟,相较于苏宁与乐视体育,腾讯的决策要理性,甚至保守得多——2016-17赛季,腾讯在第七轮才加入英超转播行列;2017赛季,腾讯未购买中超版权。

  同样不易的,还有CBA的版权分销。

  在体奥动力刚刚以80亿拿到中超版权之后的那段时间,CBA公司对新周期媒体版权价值预期一度高达5年50亿元左右,但如今,这样的愿景恐怕很难再实现了。

  

  ▲ CBA蛋糕能做多大,需要马国力、姚明给出答案。

  正因是考虑到市场降温,CBA公司调整策略,决定不像中超那样寻找接盘方独家买断媒体版权,而是由CBA公司直接与包括央视和地方台,以及新媒体、OTT等媒体平台进行谈判销售。

  在现有情况下,新的商务运营周期,CBA媒体版权的售价,或许将受限于版权购买方真实的市场变现能力——这也意味着,恐怕不会再有令人咋舌的天价合同出现。

  不过,从行业长远理性发展的角度来看,版权回归应有的价值,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lanxiongsports.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