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盘点了李孔政、李宏平、谭良德、孙淑伟、熊倪五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本期来看看另外五佳花落谁家呢~
田亮--充满戏剧性的跳台王子
1979年出生,重庆人,代表陕西队,获得悉尼奥运会男子10米台冠军,双人10米银牌;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单人铜牌。
田亮的跳水生涯就像一出跌宕起伏的“童话剧”。小时候,田亮虽然活泼好动,但是非常敏感、爱哭,练习跳水之后总是处于被淘汰的边缘角色。按照中国跳水成功的青少年选拔标准来看,他不符合“金牌流水线”的“可塑型产品”——除了压水花、有点蛮力外,技术上没有优势,最大弱点是关节硬、柔韧性差、锄头脚。
田亮一直到被新成立的陕西跳水队相中,成为张挺的弟子后,才逐渐被挖掘出了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冲击高难度动作的能力。进入国家队后,他带着不要被淘汰的心理,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先后掌握了307、109C(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和636(臂立反身翻腾三周转体一周半)等高难度动作。
1996年奥运会,中国跳水队首次实行动态选拔机制。3站选拔赛过后,年轻的田亮和肖海亮顺利入选。但在奥运会上,他以第四名收场。
善于每天自我总结的田亮从1998年开始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1999年9月墨西哥国际泳联大奖赛总决赛上,他以100分的优势完胜萨乌丁。第二次奥运会,田亮抓住了机会,单人决赛中,他的第二跳和第三跳都出现了失误,但在后面三个动作完美发挥,成功封王。教练张挺给弟子的庆祝方式是把他推到了泳池里,制造了田亮的奥运会第七跳。
雅典奥运会上,田亮与杨景辉赢得男子双人10米台金牌,单人比赛获得铜牌。
胡佳--拼命三郎的胜利
1983年出生,湖北武汉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双人10米台银牌,2004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台冠军。
在广东省队,胡佳的两任教练——李青和谭良德夫妇都是奥运亚军,谭良德甚至遭遇了奥运会三连亚的悲剧。人们认为他也会是“千年老二”,实际上,胡佳用拼命三郎的不懈努力为自己搏来了雅典奥运冠军的头衔。
1997年,胡佳在训练时一头撞到了10米台,昏迷了12小时,血流不止,伤口被缝了9针,第二天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问教练:“测验什么时候比。”结果,他战胜了其他队友,获得了参加全运会的资格,名列第四名。
进入国家队后,胡佳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跳台王子田亮,整个运动生涯中他战胜田亮的机会十分有限,但是最关键的一场胜利是在雅典奥运会。低调出击的胡佳临时降低了原有的高难度,反而得到意外释放,以748·08分夺冠。
彭勃--硬汉的风采
1981年出生,江西南昌人,代表海军跳水队,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冠军。
从容淡定的军人气质,标准的硬汉形象。这是彭勃在雅典奥运会获得男子单人3米跳板冠军后,以一个男人般的拥抱送给了8天前失误的双人搭档王克楠。这是患难与共的战友情谊,从悲到喜的绝地反击。
彭勃5岁时学习体操,6岁时学习跳水,10岁进入江西省跳水队,刚开始时他胆小、畏惧训练,教练找到他的父亲要“家长帮忙做工作”。父亲对彭勃说:“爸爸相信你,坚强点,要像个男子汉。”从此,坚强就成为彭勃的性格标签。
1995年,彭勃成为海军队的一员,经历了海军队建队初期的艰难时期,也承受住了伤病打击——他的脚腕、膝盖、腰、肩,每个需要发力的关节都不同程度的受了伤,从2001年开始与队友王克楠配合赢得世锦赛双人金牌。
雅典奥运会上,原本有望获胜的双人金牌由于场上意外出现搅局者,王克楠动作失误,导致中国跳水失去了这枚金牌,彭勃也失去了冲击奥运冠军的最佳机会。单人3米板,加舀大“金童”德斯帕蒂和俄罗斯沙皇萨乌丁等人都是实力强劲的高手,然而彭勃根本没有给对手们机会,从第一跳就牢牢锁定领先位置,直到最后一跳。继熊倪之后,让中国跳水在奥运会男子3米板实现了第二次胜利。
何冲--一飞冲天
1987年出生,广东省湛江人,北京奥运会男子3米板金牌。
湛江第四小学体育老师钟权生早就看中了老何家的大儿子何冲,经过与何家多次商量后,何冲终于走上了跳水之路。在体校,何冲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眼神中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倔强、执着和成熟。一旦他调皮捣蛋,教练只要一句“不让你跳了,你回家去吧”,他马上认错求饶。
1998年入选广东省队,何冲的“拼命三郎”劲头更是有增无减:西安城运会上,正准备做3米板动作的他脑袋重重地砸在跳板上,头破血流,他找到医生简单处理了伤势,就若无其事地继续跳。训练时,他轻伤绝不下会火线。
在何冲心目中,从小就树立起“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妹妹,我要帮爸妈减轻负担,分担他们养家的压力和辛苦,照顾好家人,就是我的最大心愿和责任”的信念。只要有能力,他愿意多挑战难度动作,多卖力训练,苦点累点都不怕。
2001年进入国家队后,何冲梦想着一飞冲天。但是他的力量强、刻苦训练的优点被技术粗糙、不服管教的弱点掩盖住了。2003年他的右手骨开裂,被退回到广东队。一年后他再回到国家队,阻碍他的不是难度动作,而是急于成功的性格。
2005年蒙特利尔世锦赛,何冲赛前被寄予厚望,但在加舀大“神童”德斯帕蒂的地盘上,他发挥失常,名列第三。2006年常熟世界杯,他参加了1米板、3米板和3米板双人,但3米板决赛第一个动作107B(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他踩出了板头,零分!墨尔本世锦赛,他位居第6。
2008年世界杯,何冲终于问鼎3米板冠军;北京奥运会他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力克群雄,为中国跳水赢得这个项目的奥运三连冠!
王峰--大器晚成的中国常青树
1979年出生,山东新泰人,北京奥运会3米板双人冠军。
两次参加奥运会,29岁才赢得奥运冠军,30岁退役,31岁又重返跳水池,山东汉子王峰是中国跳水界无可争议的“常青树”。
21岁时,王峰才进入国家队,前有一代巨星熊倪和风头正劲的肖海亮,后有上升势头的彭勃和王克楠,他的地位岌岌可危,2004年备战雅典奥运会前夕,他又遭受腰椎伤痛的侵袭,但他偷偷隐瞒了病情坚持训练。
雅典奥运会3米板单人决赛开始,王峰第一跳就落后第一名15分,此后他一路狂追,5轮动作后他追到了第三名,可惜最后的铜牌得主是大名鼎鼎的萨乌丁。
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这四年,王峰荣升队员口中的“峰哥”,一方面他要面对更年轻队友的冲击:何冲、秦凯、罗玉通等人;另一方面他的体力和伤病也不允许他忘情地训练。
在这种情况下,王峰和年轻的秦凯组成了双人搭档,两人自从联手后从来尝到过败绩。这种常胜状态一直保持到了北京奥运会,两人最终以高出对手47·1分的巨大优势夺冠。
赛后,秦凯欣喜若狂地紧紧拥抱住了他,29岁的王峰则是潇洒地微笑,拍了拍小兄弟的肩膀。
这枚奥运金牌,可是他23年跳水生涯中的最光辉时刻,创造了中国男子跳水运动员的最高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