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Gopro执法 这是主裁判还是人造人

头戴运动摄像机的查普曼仿佛机械战士。

泡沫喷雾剂已经是主裁判的标配。

因为诺伊尔捞出了兰帕德的进球,门线技术才得以被重视。

明年的世界杯上,视频助理裁判将正式被应用。

  北京时间昨天上午,在美国城市芝加哥,西甲豪门皇家马德里和美国大联盟(MLS)全明星进行了一场热身赛。两队在90分钟内以1∶1打平,无需加时直接进行点球大战,最终皇马以4∶2胜出。和沉闷的比赛内容相比,主裁判阿伦·查普曼才是球场焦点。

  查普曼成为焦点不是因为他的执法水平,而是他头上戴的Gopro(运动摄像机),配上他的光头,简直就是一副未来世界中“人造人”的形象。

  专题撰文:新快报记者 王敌

  自带摄像机 裁判秒变机械战士

  话说,在橄榄球、排球、拳击等运动中,主裁判自带Gopro已经是一种常态,但在历来“保守”的足球世界,最多只是让主裁判带步话机,理由是不想让太多的外界讯息干扰主裁判的判罚。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足球运动也慢慢接受高科技带来的精准与便捷,在鹰眼、视频助理裁判逐渐进入足球领域后,Gopro也终于得以认可。

  查普曼成了足球世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查普曼进场开始,头戴摄像机的他就成为了比赛的一个话题,球迷都纷纷想知道,他头上的Gopro究竟拍到了些什么。

  比赛第15分钟,皇马边锋阿森西奥在禁区外横传,埋伏在弧顶附近的托尼·克罗斯直接远射,足球疑似打在了MLS全明星后卫卡佩尔霍夫的手臂上,但主裁判没有判罚点球。卡佩尔霍夫究竟是不是手球?接下来,现场导播给出了一段视频回放,以裁判的视角回放了德国中场的这次射门。

  从裁判视角来看,托尼·克罗斯的射门的确打到了卡佩尔霍夫的胳膊上,但卡佩尔霍夫的手臂并没有张开,而是紧紧贴住身体。按照足球比赛规则,查普曼不判罚点球是合理的。

  除了Gopro

  主裁判还有VR眼镜

  不要以为主裁判的新设备就只有运动摄像机,查普曼还随身戴着VR眼镜。在一些有争议的判罚上,主裁判也无法直接给出正确裁决。比赛中,查普曼就曾因为犯规不明确,而戴上随身携带的VR眼镜辅助判罚。

  在后台,工作人员利用虚拟成像技术,合成裁判视角的全新回放画面,立刻将画面通过传输技术传输到查普曼的VR眼镜上。通过VR眼镜的助力,查普曼给出了一次正确的判罚,这一次受益的还是MLS全明星。

  VR眼镜能够让主裁判360°观察每一个场景的细节,这的确有利于帮助主裁判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过,相比肉眼,VR眼镜给出的图像远不如肉眼来得直接,大脑做出反应的速度也会更慢。对主裁判来说,VR眼镜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毕竟戴着眼镜会影响观察比赛。

  裁判戴VR眼镜有问题,那么球员戴VR眼镜比赛可以吗?今年5月,挪威足球超级联赛曾经尝试这么做,让球员们在VR眼镜中以俯瞰视角观看比赛场地,结果戴上VR眼镜的队员们都成了有肢体障碍的患者,成功找到球的位置都变成了一件难事。看来,踢球还是肉眼更方便。

  链接

  那些年 足球世界引入的科技

  多年来,足球一直抗拒引入高科技,这也让这项运动变得无比争议。

  保守派认为,高科技会毁灭足球原有的味道,因为他们认为误判也应该是足球的一部分,没有了误判,足球的乐趣会减少很多;革命派则认为,足球应该趋于公平,利用高科技带来的先进技术提高足球的准确性。虽然,足球在高科技之路上的确走得很慢,但这项运动的确正在改变。

  让我们看看,那些年足球世界引入的科技。

  泡沫喷雾剂

  在足球规则中,人墙必须距离罚球点9.15米远。问题是,人墙站得够不够远,有没有偷偷往前挪,很容易产生争议。

  阿根廷记者兼企业家巴勃罗·席尔瓦发明了“可消失泡沫”的喷雾剂,名字叫做9.15公平竞赛。阿根廷职业裁判保罗·瑞杰说,“我们发现可消失泡沫可以非常有效的确保人墙离球10码远。”

  当主裁判在草坪上画下白道,人墙再往前挪就会很明显地让人察觉“踩线”。这项技术很快得到了足坛的认可,任意球的主罚时间也从原来的40秒缩短为28秒,大大提升了足球比赛的速率。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这项技术已经被国际足联明确要求使用。

  视频助理裁判

  所谓视频助理裁判,就是在后台有一群裁判专家通过看画面转播,来帮助主裁判做出正确的判断。视频助理裁判的主要工作是:判定进球、判罚点球、判罚红牌以及指正球员,在这些容易出现争议的判罚上,视频助理裁判能有效地减少主裁判的误判。

  今年的联合会杯上,视频助理裁判成功拯救了智利球员巴尔加斯的进球,因为边裁在进球的刹那认定巴尔加斯是越位的,如果没有视频助理裁判,巴尔加斯只能吃哑巴亏。

  明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上,视频助理裁判将正式投入使用。

  门线技术

  球究竟进没进门,这一直都是足球世界的最大争议,国际足联却一直抗拒采用门线技术。

  直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英格兰球星弗兰克·兰帕德越过门线1米的射门被“抹杀”后,国际足联才终于开始正视这件事。2013年巴西联合会杯,门线技术才第一次正式得以应用于足球赛场。该项技术通过安放在球场上的14个超高清摄像头进行监控,一旦球进,它将在1秒钟内振动裁判手腕上的手表提醒。

  2014年巴西世界杯,在法国队与洪都拉斯队的比赛中,洪都拉斯门将把足球从门线内捞了出来,但主裁还是凭借门线技术认定进球有效。

  展望

  高科技能解决越位吗?

  足球比赛中,哪一项判罚最容易引来争议?毫无疑问是越位。在电光石火间,边裁很难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越位进球有效和不越位进球无效,常常都成为赛后的议题。

  那么,高科技能帮助足球运动解决越位难题吗?曾有人提出这样的提议,在球场两边都装上有轨高速摄像机,通过传感技术让摄像机始终保持和最后一名防守队员平行,只要有进攻队员越位,摄像机就能第一时间捕捉到他越位的画面,然后发送信号给主裁或者边裁,得到信号的裁判便可以判罚越位,反之则是不越位。

  以当下的科技水平,安装有轨摄像机根本不是问题,但在门线技术都是以兰帕德为牺牲者才被应用的情况下,“越位技术”想进入足球运动,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