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脚下的体育扶贫课:打造自己的户外旅游产业

  

“西藏日喀则有丰富的山峰优势,政府可以在具备高山户外徒步条件的地方建设步道、营地、餐饮和住宿服务站等设施,引导群众来经营、创收,打造咱们自己的户外旅游产业。

说这话的是西藏登山队队员次仁旦达,他正在珠穆朗玛峰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的帐篷里,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介绍着如何打造一条理想的珠峰徒步步道,从路线的设计,讲到沿途应设置的服务点,再讲到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他的听众是第二届喜马拉雅徒步穿越活动的队员们。

这次徒步由西藏自治区体育产业和设施开发管理中心、中共日喀则市定日县委员会,以及定日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1日至3日,40名队员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开展徒步,路线覆盖了珠峰大本营和海拔5400米的过渡营地。

次仁旦达是活动的工作人员之一,像他所做的讲座,每晚都会在营地内进行。一天的山间行进后,来自西藏登山队和圣山登山探险服务有限公司的教练们便会化身为讲师,分享户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思考。

次仁旦达的听众中有10名特殊的参与者,他们是来自日喀则定日县的村委干部们,扎西宗乡私美村45岁的潘多便是其中一员。

“从老师们的讲解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登山和徒步确实是可以增收的行业。”潘多说,虽然生活在珠峰脚下,但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体验户外徒步这项活动,在山野间行走,在营地扎过帐篷后,他对游客们的需求有了切身的体会,“回到村里,我们村干部要好好谋划,带动村民投入到体育旅游的事业里,争取开一些餐馆、旅店。”

“这是一次教学性质的徒步。”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尼玛次仁表示,体育部门希望借此机会向珠峰脚下的干部、群众普及户外登山产业知识,建立起一种“体育旅游促精准扶贫惠民”的新模式。

近年来,商业登山活动已经让珠峰北坡一部分群众的钱袋鼓了起来。通过为登山团队担任民工、提供运输用牦牛,定日县扎西宗乡的许多村庄每年登山季都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许多年轻人考入了西藏登山学校,学成后回到当地成为登山向导,解决了就业。

“我们希望继续扩展珠峰脚下的户外产业,从只做高端商业登山的金字塔尖走下来,举办更多面向大众的体验性活动和赛事,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旅游业发展,让当地群众受益。”尼玛次仁说。

据了解,西藏计划把日喀则打造为喜马拉雅登山产业带的核心区,将在定日县岗嘎镇建设珠峰国际登山产业运营服务中心,在绒辖沟区域建立喜马拉雅登山徒步示范点和体育旅游产业扶贫珠穆朗玛示范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