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拜仁蝉联超级杯。超级杯属于正赛,较之前的热身赛意义重要得多。对于奖杯而言,超级杯不如德甲、德国杯和欧冠,但是作为德国足协官方指定的天王山对决,本场比赛的重要性显然大于任何一场普通联赛(生死战、榜首对决除外)。当然,这场比赛对于拜仁新赛季意味着更多:我们通过一场“艰难”获胜一扫热身赛连败的阴霾,打出了士气和状态。昨晚看到两个“萨队”在场下庆祝的场面,我这个2001年爱上拜仁的球迷热泪盈眶……
速写一个球评,说说安切洛蒂在超级杯对阵多特的战术。这场比赛最令我感到乐观的,是安胖采用了高度发挥球员无球跑动能力的战术布置。这也是为什么本文标题用了”德式安胖“的字眼。自勒夫以降,随着克洛普、海因克斯的成功,德国国家队和一些俱乐部逐渐演绎出了高度发挥球员无球跑动的简洁流畅的传接配合。这种进攻手段有助于提升球队现有球员的即战力,规避一些球员有球能力差的不足。16-17的安切洛蒂很明显没有学成这种战术,球队的无球跑动较瓜时代和海时代似乎有所下降(用了”似乎“这个词,是因为目前OPTA还没有开发出可以方便地系统评估一个球队进攻时无球跑动的数据,我只是凭借看了16-17拜仁95%以上的比赛的印象流在说话)。无球跑动之缺乏会消极影响球队的方方面面,除了进攻手段和穿透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前场的接球点减少而导致中后场出球不利。幸好蒂亚戈在安胖的麾下逐渐成长为世界顶级中场,这一问题在蒂亚戈首发时得以缓解。大家可以参考16-17赛季冬歇期后的首战,蒂亚戈大腿拉伤时的比赛,那真是惨不忍睹。而这几场热身赛接连失利,虽然和商业活动更多、比赛地点的超负荷地理分布、拜仁重视程度不高、按照惯例派上很多二队小将有关,但是不难看出球队在面对敌人前场高位逼抢时毫无抵抗能力。在蒂亚戈缺阵的情况下安胖不得不在6场热身赛面对相同的难题,而是否可以提高既有球员的即战力也是对这位世界级教练的考验。而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试复盘超级杯之战。
本场比赛,安胖做出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多特蒙德在上半场有如大家所料,对拜仁的中后场出球采用前场紧逼,破坏拜仁的控球打法。然而,这个招数却正中“德式安胖的下怀。本场比赛安切洛蒂故意让基米希前插,利用鲁迪一脚出球的能力打对手左后卫身后。我们从下面两张热图不难看出,基米希和鲁迪上半场的出色发挥绝对不是球员即兴表现的结果,而是教练赛前的精心布置。
图1:基米希全场热图,触球区域多集中在前场
图2:托利索全场热图,触球区域多集中在基米希身后
图1是基米希的全场热图。该球员大部分时间在右路的中线以前拿球,这个恐怕和很多朋友对“右后卫”的传统理解不大一样。最令我拍案叫好的是图2,即托利索的热图。我们发现托利索的活动区域是右路中线之后,甚至退的很深。这也验证了我们仔细看球可以得到的共识:安胖有意让“右后卫”基米希大幅度前插,而托利索则补基米希之位。而作为中路出球者的鲁迪,多次坚决执行教练安排的向右路空档处送出直传的任务。图3是鲁迪策动基米希前插助攻莱万破门的瞬间。这是地道的好球,没有越位。
图3:影响显示鲁迪出球时并不越位
而利用无球跑动打身后球的套路本场比赛被拜仁屡试不爽。我们可以用“越位”这项数据来理解安胖的战术意图。图4是越位地点分布和越位数字。拜仁整场比赛有8次越位,而上半场就有6次之多,多特整场只有3次,只是拜仁*上半场*的一半而已。
图4:拜仁VS多特越位分布图,蓝色圆点是拜仁,橘红色是多特
高度利用无球跑动的打法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中后场出球更顺畅,更重要的还是直接提高了进攻效率。整场比赛拜仁16次射门,比多特多6次。单单这个数字似乎无法体现安胖战术的成功,那么我们看看图5的射门位置分布吧。
图5:拜仁VS多特射门线路和位置分布图,蓝色是拜仁,橘红色是多特
不难看出,拜仁的大多数射门则是在禁区内,这来自于右路的无球跑动带来的*直接射门*:托利索前插、比达尔前插、穆勒前插、穆勒左路大范围转移给莱万制造后者单刀机会......这也来自于右路的无球跑动带来的*助攻机会*:莱万的破门 如果我们看图6的上半场比赛射门分布,会发现拜仁的效率优势更加明显。
图6:上半场比赛射门分布
那么中场休息后,博斯是如何应对安胖的打法呢?最明显的是换人调整。博思换下了上半场表现不佳的达胡德。达胡德传球成功率只有65%,0次抢断0次拦截,在中场搏杀下有1次被断,难怪whoscored只给他6.32的超级低分。而换上的罗德,不仅在传球成功率上有质的飞跃(80%),也贡献了1次抢断2个拦截。也就是说,遏制对手无球跑动打法的一个关键就是进一步强化前场的逼抢,而罗德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但本文更关注的是博斯如何在战术上遏制拜仁右路的前插。多特面对下半场的颓势,采取了以功代守的方针,左路攻了出去,压迫拜仁的右路向后。面对安胖上半场“化有球为无球”,博思在下半场加强了左路进攻,把基米希等人打了回去。我们可以从图7看到多特下半场的1对1尝试基本都在左路,这是加强左路进攻的体现(注:虽然多特上半场的左路1对1尝试和下半场的一样多,但右路却和左路同样多。考虑到两个半场比赛走势不同,为了控制“半场未观测因素”的变量,我们可以用统计学因果推断的”双重差分法“得出”战术调整“导致多特“下半场加强左路进攻”的结论)。
图7:拜仁VS多特下半场1对1突破尝试的分布图,橘红色代表多特蒙德,蓝色代表拜仁,多特的尝试多集中在左路(拜仁的右路)
同时,我们可以从图8和图9看一下基米希上、下半场的出球。图8是基米希的上半场触球,大多分布在对方半场。而图9的下半场触球则显示基米希大幅增加了己方半场的出球。这个对比也与多特左路加强攻势吻合。
图8:基米希上半场触球分布,多集中在前场
图9:基米希下半场触球分布,后场明显增多
多特加强左路进攻,试图把拜仁的右路打了回去。面对逆境,安胖是如何回应的呢?一旦无球跑动战术受限,穆勒作为伪边锋的个人突破能力差的弱点就被暴露出来。安胖的解决方案是用带球能力更强的生力军科曼换下下半场存在感较低的穆勒。似乎安胖期待利用科曼的突破能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加强进攻,把多特的攻势”怼“回去。这个换人从“事前”的角度上来说问题并不大,但“事后”科曼的表现证明安胖“所托非人”。穆勒下场之后,拜仁很快就再次利用右路无球跑动打出了反击,但前插的莱万横传后却发现科曼错失良机,而如果当时包抄的是穆勒拜仁甚至可以提前终结比赛。反击失败后则是对方的反击,导致拜仁失球。应该说,这个换人是安胖在超级杯唯一值得商榷的地方。
下半场右路表现下滑也和托利索体能下降有关。要知道,托利索上半场站位很靠后,为了给基米希补位,但在前插上绝不含糊,这种大范围的跑动在联赛开始前是很吃体力的。体力下滑或许也影响了防守动作,托利索下半场的抢断成功率只有33.3%。安胖用桑谢斯换下托利索也是无奈之举,而桑谢斯的10分钟上场表现存在感不高也情有可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下半场多特看起来减弱了拜仁右路的无球跑动进攻手段,但拜仁的右路并未完全冻结,最后扳平的定位球同样来自基米希的前插和对手之后的犯规。
总体来说,这场比赛安胖的战术很有针对性。作为战术执行最关键一环的出球者鲁迪打出了德甲顶级的表现,被whoscored和踢球者同时评为全场最佳。当我们赞美他关键出球打身后的同时,也不要忽视4个抢断1个拦截的防守贡献。拜仁赢下比赛的不仅是安胖的战术,也是他和比达尔、托利索们兢兢业业的防守。基米希下半场在多特重压之下防守不力,67分钟被对手巧妙摆脱是整个下半场的缩影。然而,下半场的防守问题丝毫不影响我对他整场比赛成功执行安胖战术的赞誉。基米希用自己的表现,而不是鲁梅尼格和安切洛蒂的新闻发布会,锁定了17-18赛季初的主力位置。
最令人欣喜的是安胖终于偷师了勒夫的无球打法,这大大提高了拜仁在蒂亚戈、罗本、J罗缺阵,龙哥、拉姆退役后既有球员的即战力和进攻效率。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大腿们回归后安胖更好地发挥J罗、蒂亚戈、穆勒等人打出多点开花的进攻。
任重道远,谨慎乐观,我将一如既往地有条件支持安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