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全民健身日,快跟健身误区say 88!

  

  你还记得年初时的健身计划吗?

  不在读书,就在健身!这是你的自我要求

  今年瘦10斤!这是你对身材的承诺

  每一公里,都有意义!这是你对脚印的认可

  今年已过一半

  你的运动目标完成的怎么样了

  

  你有没有习惯于晒步数?

  你是否又占据了很多小伙伴的封面呢?

  不管有没有,在今天起你都应该为自己

  为家人选择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8.8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

  世纪英豪小课堂给大家敲黑板划重点啦,

  给大家解答澄清运动上的疑难与误区:

  误区一、 运动后体重一定会下降 ?

  很多人以为,只要我今天达到了一定运动量,第二天体重必然会下降,因为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的过程。

  但第二天早上称体重时却发现,数字没有下降反而还上升了……

  这个误区曾让无数人难以面对第二天体重秤上的数字,甚至没有勇气再进行下一次训练。

  其实训练初期体重增加是正常现象,尤其是新手。根本原因在于:糖原的超量恢复。

  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糖原供能,新手训练结束后,身体倾向于储存更多的糖原来应付下次训练。糖原超量恢复的同时,还会按照 1:3 的比例储存水。比如你超量恢复了 0.5kg 的糖原,那么身体会同时增加 1.5kg 的水,一共增加了 2kg 的体重。训练后主要是这两个因素引起了我们体重的增长。

  所以,对于体重,我们更应关注长期的变化,以平常心对待。不必担忧训练后短时间内的体重增长,那并不意味着你身上脂肪多了又胖了,更可能的是你身体储备了更多的糖原,让你下一次的运动能力更强。这是提醒你坚持下去、越练越好的信号。

  误区二、 晚上不吃饭就能减肥 ?

  sorry,小编要打脸许多

  正在减肥中的女性咯!

  减肥的关键是:热量摄入 < 热量消耗

  跟吃不吃晚饭、吃什么其实关系不大

  总有人宣扬的“过午不食”减肥法其实也是胡扯

  不吃晚饭会对身体健康、尤其是胃带来很大负担

  科学做法应该是少量多次、保证营养均衡

  这个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也更强

  误区三、 健身后肌肉不酸痛说明没有练到位?

  很多训练者为了追求酸痛感,拼命加重量和强度,导致疲劳期提前。

  训练后的肌肉酸痛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一般在锻炼后 24 小时后出现。锻炼后 24-72 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 天后的酸痛基本消失。

  训练中制造慢速离心,即让肌肉慢速拉长,慢速收缩,就更容易出现酸痛感,所以这跟我们加重加量并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酸痛感也是我们身体打破适应性的信号,比如说很久不跑步了,突然去跑 5km,或深蹲做组的负重比平时增加了,都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

  另外,长期的肌肉酸痛是过度训练的一个标志。如果我们每一次的训练都以加量和加强度来追求肌肉酸痛的感觉,就会很容易产生疲劳,导致训练被迫停止。

  所以,训练过程无需特别追求酸痛感。规律且科学的训练计划,是最能让人“训练到位”的。

  误区四、跑步腿会变粗?

  很多人发现跑步后腿会变粗

  那是因为跑步后腿部肌肉充血,导致肌肉肿胀

  但是只要充分休息就会慢慢恢复

  和减掉脂肪的速度相比

  增长肌肉的速度要慢很多

  误区五、 x天瘦x斤不是梦!?

  首先要知道

  减肥10斤并不代表剪掉10斤脂肪

  减得快反弹也快大家都知道

  更重要的是

  10 斤可能包含了5 斤水分、3 斤粪便

  0.5 斤肌肉、1.5 斤脂肪

  而对于需要减脂的你来说

  1.5斤的脂肪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误区六、 局部减脂 ?

  局部减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总有人问我瘦大腿瘦小腿秘方,腹肌撕裂者减不减肚子……人们总是觉得,只要拼命练一个部位,那个部位就会瘦下来。

  但当你稍微了解点生理学知识后,你就不再会这么想了。因为人体是一个循环系统,你的血液将脂肪带到身体各处。确实身体一些部位容易堆积脂肪,比如腹部、大腿等,但减脂的过程一定是全身一起减的。可能你肚子脂肪多,维度会降得快一些,仅此而已,“练哪瘦哪”是绝不可能的。

  如果你为了局部减脂始终单独锻炼一个部位,还可能造成局部肌肉发达。比如“腹肌撕裂者”练多了,外层脂肪没下去,内部肌肉却粗大了,越练越像“水桶腰”。

  所以我们在提及减脂时,都是指整体减脂,训练计划也最好是全身性的力量训练搭配有氧训练,同时配合饮食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实质性的变化。

  科学的方法要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

  大家一定要理智分析别人的经验

  高效健身、高效减肥

  可别让各种误区耽误自己健身之路

  没时间,工作忙

  这些已经不是不健身的理由和借口

  8月8日,全民健身日

  让我们一起享受运动的狂欢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