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陆河人的酿豆腐情结

  陆河人向来喜欢吃豆腐,也善于吃豆腐。四四方方的水嫩豆腐,可以干煎成豆腐干,还可以油炸成豆腐角,甚至可以加工成酿豆腐,一道简单的食材,不需加工或经过简单的加工,就能够成为一道招待客人的体面的菜肴。

  酿豆腐是陆河人摆弄豆腐的最高境界。但这个至高境界实际上也是由最简单的方法造就的。四方的豆腐,按对角线切割,就分成两块三棱体状的豆腐块。 在三棱体最大截面的位置用筷子或汤匙掏个洞,然后将调好味道的肉泥塞进挖好的洞中。而后,可蒸可煎可炸:清蒸豆腐,保留了豆腐最原始的豆香,嫩滑无比;煎煮豆腐,保留豆香的同时,让豆腐咬起来多了几分嚼劲;油炸豆腐,让酿豆腐在金黄的油锅里洗一次澡,更添了几分香脆。

  时过境迁,久居陆河的人似乎对酿豆腐不大感兴趣了。老一辈人对酿豆腐还是很有感情的,只是新生代中,这种豆腐情结已经随着岁月的变迁而开始淡泊了。 之所以淡泊,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久居陆河,常见常吃,自然食欲降低。这也是陆河老话说的“少吃多滋味,多吃毛味碎”的因素。因为吃多了,所以再吃都没有特别的感觉。除了逢年过节酿豆腐应年节之外,似乎对酿豆腐也没有特别的感觉。第二,饮食范围的扩大,以及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很久以前,陆河饮食的高标准就是“猪肉咸鱼豆腐干,澎澎湃湃食一餐”,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吃的东西早就不再局限于“猪肉咸鱼豆腐干”了。 吃的范围,早就走出了陆河,走向了世界。很多人对饮食文化的认同,已经从客家,到潮汕,到广府,到川湘,到世界了。

  很多时候,酿豆腐也不见得多么的美味。之所以认同、喜欢,那可能是带着一种“情结”。老一辈人家,吃起酿豆腐,常常会忆苦思甜,想起往日里穷困的生活,他们在豆腐里吃出的是怀旧的情结;外出陆河的人,吃起酿豆腐,常常会想起故乡,他们在豆腐里吃出的是故土的情结;逢年过节酿豆腐,也算是应景,算是对传统风俗的一种传承,增添一种节日的传统氛围。

  因此,现在很多时候,吃豆腐都应该是带着一种“情结”去吃。在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中,在不同饮食文化的碰撞与创新中,这样的情怀是很重要的。因为,有这样的情结,在一定程度上是传承陆河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同样,传承陆河其他的文化,也需要一种情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