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烈庙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本来是纪念蜀汉皇帝刘备的祠堂,现在却被百姓叫做武侯祠,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得从公元234年说起,这一年的8月时年54岁的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诸葛亮死后,由于蜀汉人民对他的热爱,蜀汉国治下的许多地方便纷纷上书,请求为诸葛亮修建祠庙,而后主刘禅最初并不同意,尤其不同意在蜀国国都也就是成都建庙,怕冲了他的祖庙——“惠陵”(刘备墓)。
但是,老百姓却不管他那一套,不仅要在野外祭祀诸葛亮,而且偏要为诸葛亮建庙;不但要建,而且要建多座,还偏偏要把纪念诸葛亮的祠庙建在成都刘备墓葬的旁边。
明代初年,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封蜀献王。他来到成都后,看到南郊“武侯祠”与“昭烈庙”并立,特别是目睹刘备坟茔“孤冢累然”,冷落凄凉;而旁边的武侯祠却“丹碧岿然”,宏丽壮观,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在动了一番脑筋后,为刘备整修陵庙时,提出武侯祠逼近“惠陵”,于祀制不合,并以“君臣宜一体”为由,把诸葛亮请进了昭烈庙,置于殿东,关羽、张飞置于殿西。因此,从西晋时就一直存在于昭烈庙“西偏稍南”的武侯祠就逐渐被废弃了。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主持重建武侯祠时,又提出以诸葛亮附祀昭烈庙中,与历代“专祀主义”不合,应该在刘备殿的后面建诸葛亮专殿,于是大体上奠定了今天成都武侯祠的基本规模。
至此成都武侯祠成为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大门匾额为“汉昭烈庙”。
尽管南郊的武侯祠被朱椿废弃了,而武侯祠的称谓犹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长期以来,虽然大门上仍然高悬着“汉昭烈庙”的金字横匾,人们却习惯把这座君臣合祀庙笼统的称之为“武侯祠”,这也说明了历史人物的功绩和人们对他的态度,不是由名位的高低来决定的。
听游app--您身边免费的导游,微信号(tingyou8888)
听游独家开发的专业真人语音播报的景区全方位导游攻略,以众多景点的优质导游词为主,景区语音导游为您提供全国热门景点、景点打折门票、地道美食、特色民俗等资讯和图片。听游--您身边免费的导游助手,安卓和ios用户搜索“听游”客户端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