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子华
写作者,媒体人
2012年开设专栏“致敬旅行家”时,小胡还是《旅行家》杂志的编辑,如今他虽然已离开《旅行家》,这个专栏却保留了下来。当时起意做这个栏目的初衷很简单——世界上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杰出的行者,从来未被我们超越。在我们想要启程之前,多读读这些真正的旅行家,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好的学习。小胡在《人间旅历》自序中写:“旅行是为了得到结结实实的疲乏,但这种疲乏无法通过苦行获得,而是通过自我更新。”愿我们在旅途中都有更新与进步!
文学家的旅行与旅行家的文学,构成了这部书的特别意义:世界上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杰出的行者,从来未被我们超越。
——作家 刘亮程
通过文化名人的旅行,来看旅行对于现代人的意义,而这些文化名人也通过旅行显现出了性格、心理、趣味与生活方式。这很有意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人间旅历》部分题目
《契诃夫,旅行的终身文学债务》时至今日,回想契诃夫,人们可以很放心地给他安上两个头衔:伟大的小说家和剧作家。然而,回溯他1890年的西伯利亚和萨哈林之旅,同样也有理由称其为伟大的旅行家。
《毛姆,为了故事的旅行》为了寻找故事,毛姆遍走远东、中亚、北非、墨西哥以及南太平洋中的英属与法属岛屿等地,因此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世界旅行家。
《海明威,硬汉旅行与硬汉文学》 斗牛、打猎、捕鱼这些他感兴趣的旅行所积攒的经验和素材,撑起了海明威反战文学之外“ 硬汉文学”的基底。
《苏珊·桑塔格,跟真实事物在一起》 在桑塔格那里, 旅行毕竟只是通往思想的渠道,并不最终显现,因此当她记录那些原本丰富的旅迹时,就成了某种悬浮其上的思想草图。
《洛克,中国大地之旅行淘金》洛克在华期间,在中国西南这片几近空白的土地上,敏锐地嗅到了成功的可能,他为此留下的大量文字、照片和影像资料,在后世也确实验证了他的这种可能。
《大卫妮尔,一个女人的藏地传奇》 1924年5月,回到法国的妮尔作为第一个到过西藏腹地的女探险家,迅速被当成“女英雄”受到欢迎,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大卫·妮尔热。
旅行的现代意味
代序/陈晓明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或许现在应该称之为年轻的旅行文化的书写者,胡子华完成了这样一本关于旅行的书,这是一本令人兴奋的书,引起人阅读欲望并且能给予人们阅读快乐的书。胡子华在《旅行家》当记者数年,和各类旅行家打交道,阅读各类关于旅行的书籍,肯定是因此激发了他书写旅行的欲望。这本《人间旅历》是他关于旅行的思考、体验和笔记。年纪轻轻的他倒是很有想法,他开掘出一个独特的角度:各类文化名人的旅行经验。这样,他的旅行书写并不是只是地方风物志,也不是发现某处独特的风景,严格地说也不是人文地理学,称之为“人文旅行学”可能是有点恰切的。
胡子华在这本书里重述了西方一些有名的作家、探险家、记者与学者的旅行经历,通过他们的游历,他重现在那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也随手拈出一些有趣的掌故和史学知识。当然,最有趣的是呈现出一个个有性格的文化名人,这倒是一个十分独特而又有效率的角度。很显然,胡子华是通过文化名人的旅行来看旅行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也是因为此,他看这些文化名人通过旅行显现出的性格、心理、趣味、生活方式。
胡子华开篇就写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把他定位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位旅行家”。看得出,胡子华对旅行的现代性意义是十分清醒的,也是他观察这些现代早期的作家如何通过旅行,发现风景,发现外部世界与人的更为丰富的联系。年轻的马克思在26岁那年写下《巴黎手稿》,他说道,“工业是一部打开的人的心理学”,他同时也在讨论人化的自然的问题,这也是自然的人化问题,这本身是现代人的精神主体性的建构。夏多布里昂一生热爱旅行,旅行不只是构成了他写作的题材,应该说构成了他写作的直接动力。当年夏多布里昂说到他1791年的美洲之行时深有感触:“在美洲旅行期间,我充满了幻想,旅行就像是在异地把幻想变成回忆罢了”。胡子华是敏感的,他对旅行的现代意义的捕捉十分准确,选择夏多布里昂来作为他的这本关于旅行的书的开篇是十分有趣的。当然,夏氏身上显现的现代意义十分复杂,他又是一个著名的保守的传统主义者。他晚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朗瑟的生平》,这也是他当年旅行的产物。夏多布里昂后来是把写作和旅行完全结合起来了,为了写朗瑟主教,他来到格林纳达,去到雅法和加沙之间朗瑟曾经住过的沙漠。这种亲历的体验才使他的传记写得如此动人,罗朗·巴特曾经大为赞赏夏氏在67岁高龄时写下的这本书。
胡子华的这本书写作的文化名人,不管是作家还是学者,还是探险家,他们的研究和写作都离不开旅行,究其缘由,乃是他们普遍具有的科学求真精神。作为一个作家,毛姆在同行中的享誉并不算特别高,但他大受读者欢迎。他讲故事的本领无与伦比,他的小说细节逼真而有趣,而且他笔下的人物多有现实原型。他是一个热衷于旅行的作家,但他并不过多关注风景,而是异域风土民情中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小事物,这些小事物在他看来与当地人的生活相关。说到底,他关心生活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据胡子华在本书中的描写,毛姆当年来到中国,为了拜访辜鸿铭,他赶到成都,四处托人搭线介绍。“他坐民船溯扬子江而上,走了1500英里的水路,接着又凭两条腿走了400英里旱路,沿途目的全是为了见人。”今天我们会说,毛姆的生活方式就是作家的方式,而作家的生活方式应该就是旅行的方式。一个不热爱的旅行的人,一个没有异常丰富的旅行经历的人很难说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当然,博尔赫斯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当然,对于有些作家来说,旅行可能是磨砺性格、锤炼精神和心理的一种方式,这本书中写到的海明威大约如此。海明威一直夸耀他的旅行冒险经历,他上过意大利前线,参与西班牙斗牛等等。他去非洲打猎倒是有些真实的,他给自己塑造的典型形象是扛一杆猎枪威风凛凛的硬汉样子。不过,有传记作家披露说,海明威热衷于吹牛,他的母亲就认为海明威习惯撒谎,他的第三任妻子干脆称他是“自闵希豪生以来最大的说谎家”。尽管海明威编造的自己的故事有不少是吹牛,但这些故事至少在展现他极其丰富的旅行经历方面是真实的,也从未有作家像他那样从旅行中塑造起自己的硬汉形象,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这本书有许多章节写到学者和探险家的旅行经历,这些也写得同样精彩,另有一种味道。作为一个青年作家,他打开这样的文学空间,十分可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这本书都记录了哪些旅行家?
Chapter1:文学家与旅行
夏多布里昂:法兰西载负我远行
雨果:关于历史的三种视力
契诃夫:旅行的终身文学债务
毛姆:为了故事的旅行
海明威:硬汉旅行与硬汉文学
斯坦贝克:冷战下的美苏漫游
卡彭铁尔:怎样理解美洲大地
雷厄姆•格林:失败的西非大地
帕慕克:一个人与一座城
Chapter2:探险家与旅行
理查德•伯顿:维多利亚时代的非洲探险
华莱士:马来群岛的博物之旅
普尔热瓦尔斯基:殖民时代,一个旅行家的荣耀与丑闻
奥勃鲁切夫:中亚寻宝之旅
密语、易容术、空行母:大卫•妮尔的藏地传奇
洛克:中国大地之旅行淘金
T•E•劳伦斯:游走中东的帝国书记员
罗杰斯:旅行与投资的双面传奇
Chapter3:记者与旅行
罗伯特•拜伦:游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艾瑞克•纽比:努尔斯坦之旅
雷•卡普钦斯基:旅行与大时代
马克•涂立:印度,在不可思议的背后
罗伟林:“未来之国”的希望与忧虑
罗伯特•D•卡普兰:从旅行家到政治预言者
Chapter4:学者与旅行
马林诺夫斯基:将旅行带入人类学
曼德拉旅行记
格尔茨:旅行的可解方程式
桑塔格:跟真实事物在一起
西蒙•沙玛旅行中的自然解码
温迪•J•达比:旅行中的权力图谱
▼
旅行家游观系列
现已在我们的微店上架
全彩页 · 纯质纸印刷
大量摄影图片首次发表
好旅行,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