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位于南美洲的巴西,很多人想起的会是里约的海滩、巴西利亚城奇妙的规划、亚马逊的雨林和层层建立的贫民窟。但是,在小编看来,巴西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虽然巴西历史不长,但是在雨林深处,也有许多值得探访遗迹,讲述着不同的历史故事。
位于巴西圣保罗附近的Paranapiacaba村边就有一个铁路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废弃的铁路和正被逐渐锈蚀的火车。看似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工业时代遗迹,实际上却纪录着巴西咖啡的辉煌史。
初到Paranapiacaba村,人们或许会误以为来到了英国某个废弃的工业区。形似大本钟的钟楼,英式的蒸汽机车,红砖黑瓦的老式建筑,处处流露着一股英伦风情。但是,旁边层层叠叠的雨林树木时时刻刻不在提醒着你正位于南美大地。
的确,Paranapiacaba村曾是一家英国铁路公司位于巴西的操作运营中心,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忙忙碌碌人们来往与此。借助这条铁路,大量货物和人来回穿梭于巴西雨林间的咖啡生产基地和位于东海岸的桑托斯城。
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从18世纪开始,繁荣的咖啡贸易促使城市进入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城市位于巴西内陆,圣保罗生产的咖啡必须要依靠沿海的桑托斯进行出口,而交通的不便则大大阻止了城市发展的速度。
但是,若想打通圣保罗与桑托斯之间的通道则颇为困难。桑托斯被山脉包围,不管从哪个方向建设道路,都需要穿过层层的丘陵,且不同地区之间坡度也较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只能绕远路穿梭于两城之间。
而时间来到19世纪初,巴西刚从葡萄牙独立。彼时,统治巴西的布拉干萨王朝选择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全面依附英国。当时,巴西政府将这条连接经济大动脉的交通要道建设工程交由英国公司。终于在1867年,铁路建成通车。
铁路建成后,后续的运营工作也交由英国公司负责。可以从上图看出Paranapiacaba村位于巴西雨林山脉中,难以到达,即使现在,Paranpiacaba也只有一条通往圣保罗的公路。但是,当时这座位于圣保罗和桑托斯中间的小村庄由于有一大片平坦的土地,是绝佳的建设铁路运营中心的场所,因此英国人便将铁路公司总部建立于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移民涌入南美淘金,这条“咖啡”铁路也逐步进入了自己的繁荣期。高峰时期,这座铁路小城居民数竟然超过4000人。人们怀揣着自己的淘金梦在圣保罗和桑托斯两大城市间穿梭着。
上图就是一个用于机车掉头的装置,火车头开上这段轨道后,整个铁轨旋转180度,使得机车头掉头。在18世纪中后期,这条铁路每日都在满负荷运营着,向桑托斯运送着大量的货物并运回大量劳动力。
不过,好景不长20世纪初,经济危机爆发,咖啡价格应声而跌,巴西咖啡经济遭受重创。雪上加霜的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再度爆发,巴西咖啡经济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接连的两次打击使得巴西的咖啡资本家们开始考虑变革。过去,咖啡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但后来,新式机器的引入,使得咖啡业需要的工人数大大下降。现在人们来到这,只能看到场地内堆积的的各式各样被废弃的机械装置。
巴西经济的变革导致这条往日明星线路所运送的工人数大幅下降。大量的人离开了往日的栖息之地,迁往其他地方,铁路变得渐渐冷清。最终在上世纪40年代,政府收购了这条铁路,大批老式机车和原有的站台都被废弃。
1982年,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完成任务运输任务后,这个原来的铁道村趋向于寂静。虽然还有新式机车来往,但不再有火车会在此地经停进行各种作业工作。而停留在铁轨上的老式机车则在一天天的风吹雨淋下渐渐锈蚀。
正如照片所见,这些停在轨道上的老火车和荒凉的老站台早已经失去的以往的作用。昔日的站房的办公楼都已经上锁,玻璃也已经破碎。但是,为数众多的建筑和火车残骸却依然在提醒着我们这里与巴西咖啡历史的联系。
1970年,巴西在此建立了一家铁路博物馆,经过多年发展,此地已经成为附近最大且最具吸引力的的旅游观光目的地之一。大批游客都会来到此处一探往日“咖啡”火车的辉煌岁月,在追忆历史的同时感受着这南美大地独特的“英伦风情”。(完)
—— 图片:废弃的南美英式车站 ——